多空分歧调研,机构:黎明已在眼前

时事新闻2023-10-23 20:31:36无忧百科

多空分歧调研,机构:黎明已在眼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北京报道新的一周开市,A股的“3000点保卫战”却并不顺利。

继上周五失守3000点后,10月23日,上证指数日内继续下挫,日内最低一度触及2921.23点,在尾盘小幅回升以 2939.29点收盘,跌幅为1.47%。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日内分别收跌1.51%与1.69%。

7月以来,随着政策组合拳频频挥出,对于市场筑底反弹的企盼也逐渐累积,机构从估值和历史周期中普遍判断市场底脚步渐近。但如今随着被广泛流传的“最后一跌”迟迟难以结束,市场上的多空观点也开启了新一轮分化。

“最后一跌”何时了

时隔一年,沪指再次失守3000点大关。

上周五( 10月20日)收盘,沪指跌0.74%,深证成指跌0.88%,创业板指数跌0.88%,创下年内新低。

而周末过后,新一周的开门走向仍不甚乐观。

三大指数在23日开盘后依然低开低走,全市场个股日内也是跌多涨少,截至收盘共飘绿4784只。

与预期相悖的市场走势,似乎把大部分机构打了个措手不及。在近日的一份观点中,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林荣雄,曾用“市场钝化”作为复盘A股跌下3000点的措辞。

“此前,我们认为8月中旬-9月A股会经历政策底到市场底的二次探底,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最后一跌’能够在十一后逐渐结束。”林荣雄指出,“客观而言,十一之后A股市场展示出对于一系列利多因素的更加钝化,使得‘最后一跌’所持续的时间比我们料想得要长,显然当前市场处于极度异常。”

无独有偶,10月初期,中信证券研究团队曾表示,“当下政策、经济、市场三重底已经确立,并且市场底在9月外资流出压力下进一步夯实”。但在10月23日,其最新观点变得更为谨慎:“A股投资者悲观情绪已步入极值区域,积极因素正在积累,节奏依然至关重要。”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对于A股是否迎来“最后一跌”,市场舆论早在4月底5月初便掀起过热议。

8-9月,上证指数在再度跌落3300点后一路下行,但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之下,“市场筑底”的声音也一度日趋笃定。

国庆小长假期间,机构对于后市行情回暖的积极预判更是不绝于耳。但现如今,投资者在继续走低的市场面前莫衷一是,多空双方的情绪又一次猛烈释放。

从资金面上来看,不难发现,外资出逃与美债利率上涨的压力依然是悲观情绪的核心导火索。Wind数据显示,10月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出已达到371.90亿元,近3月净流出1143.08亿元。

“在国内增量资金入场步伐放缓情况下,北向资金对A股的边际影响放大,近期美债收益率继续走高加大了北向资金流出速度,进而对A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海通证券指出。

而另一大看空的核心原因,还在于对政策刺激效果的观望态度。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曾被普遍认为是政策底开启的信号。此后三个月来,证监会官宣IPO节奏收紧,减持新规、融券新规、分红新规接连出台。上周末央行行长潘功胜更是在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但无论是此前8月28日A股的冲高回落,还是近一个月来依然蛰伏的市场走势,都不难看出,投资者对于政策的实际效果更加谨慎。

“政策加码带来边际利好,但政策节奏及效果的可预测性较弱。”华宝证券分析师李亭函在近期的股票策略展望中认为,“外资流出压力延续,内资悲观情绪缓和,总体影响仍然偏向利空。”

据李亭函预测,预计股市在四季度仍将以震荡为主,系统性下行风险较低,但市场信心恢复并非一蹴而就,需等待对于居民收入改善有更大且更直接作用的政策,或能有效促进增量资金入市的政策。

多家外资机构也持有相近的观点。从记者了解到的观点来看,有外资认为,提振国内投资者情绪仍需要额外的市场流动性支持,而当前的资金外流压力可能仍会持续到年底或更久。

黎明已在眼前

不过与此同时,亦有看多人士的心态相对更加淡定。一位头部公募基金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股市市场底通常会提前经济底四个月左右显现,政策底会比经济底再提前一些,大约是两三个月左右。”

换句话说,收复3000点不是“闪电战”,从政策落地到市场给出回应,期间的时滞往往存在历史规律。

兴证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启尧在近期研报中指出,回顾2000年以来的市场,A股已经历过5轮“市场底”,分别出现在2005年6月、2008年10月、2012年12月、2016年1月和2019年1月。

而纵观市场走出底部深潭的逻辑,背后大多是基本面与政策端的“二重奏”。

在张启尧看来,一轮底部运行的往往由四阶段组成。在前两阶段,经济下行,政策端则是从收紧开始逐渐转向。持续恶化的基本面叠加偏弱的市场情绪,投资者对政策放松“将信将疑”,导致市场继续下跌并最终触底。

而第三和第四阶段,则是政策宽松下,经济从边际企稳转为彻底回暖的过程。宽松政策持续加码的同时,经济、金融数据边际改善确认并带动基本面预期修复,市场在经历最后的纠结、犹豫之后,逐步走出底部并开启反弹,最后实现指数趋势性上行。

如此来看,区别于年内前几轮的“最后一跌”,多家机构指出,除了市场企业估值见底外,经济数据的支撑或将会让本次市场走入底部运行“后半场”的研判更有所依凭。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23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3%,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2%,全年有望超过5.0%目标。9月30日发布的PMI则显示,制造业PMI环比提升0.5%至50.2%,已连续四个月环比回升。

对此方正证券分析称:“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以上,反映7月末以来的各项刺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国内经济发展已经开始从恢复阶段过渡到增长阶段。”

还有机构将市场上的种种“细节”与历史相比对,判断市场已处于真正的调整末期,例如8月以来部分个股获得北向资金逆势增持,近日作为A股回暖“排头兵”的券商板块回调明显等等。10月19日,贵州茅台放量跳空下跌,也被部分机构认为是市场的“补跌”信号。

“回顾2015年以来历次重仓股贵州茅台走势,可以发现贵州茅台放量跳空下跌常常出现在市场下行的末期。”海通策略指出。

从实际行动来看,一批“专业投手”已经开始备战回升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已披露三季报的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其股票仓位环比、同比分别平均提升了0.05%和8.18%。10月中旬以来,林园投资、止于至善投资等知名私募也纷纷宣布出手自购、跟投,传递出对后市的积极信号。

“在相对比较悲观的情绪环境中,市场的解读很难一致。从历史上看,这可能也是比较典型的情绪自我实现。”一位华北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但悲观情绪下的很多共识事后很可能会被证明是错误的。股票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依然是称重器。”

在具体的投资操作上,该人士指出,在瞄定特定行业属性之余,公司最近可能会重点关注一些“务实而自信的企业”。

本文标签: a股  外资  股市  分歧调研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