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自己回来后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这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刘润辉在美国经历了5年博士和5年半的博士后训练后,坚定选择回国、回母校时说的话。1997年,18岁的刘润辉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制药学院的一名新生,自此与华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刘润辉需要同时学习制药工程和药剂学两个专业的课程,再加上英语二专的选修,时间对他来说极其珍贵。但那也因为这段充实的经历为他养成高强度的研究工作习惯奠定了基础,同时华理强劲的人才培养实力也给予他足够的底气,对于刘润辉来说,华理于他有不一样的意义,而这也是刘润辉学成归来,坚定选择执教母校的原因。
在翻阅了华理的众多资料之后,小编发现,在华理的办学历史中,有相当一部分华理毕业生在学成归来,或者毕业之后选择留校任教。提及原因,虽有众多个人原因,但基本都提到了一句话:“满怀感恩、感慨之情”。既感恩母校的培养,也感慨自己能为母校的育人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建校以来,华理共为国家培养了38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各行各业。校友中有29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当选海外院士;另有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和骨干,亦有无数人奔赴教育一线。广泛的分布度以及来自国家、行业的认可,生动诠释着“学在华理”,也充分说明了华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之高。
华理以往的毕业生如怒涛澎湃,激起了绚丽的水花,新一代华理人亦迎风而涌,接踵而至。
华理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4.17%,本科生毕业生深造率达到了45%以上,就业、深造数量持续走高。同时,就业质量和升学质量也持续提升,在2022届毕业生中,有40%以上的毕业生奔赴大型国企、中央企业、重点企业、省部级以上科研单位,其中,近半数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
而从行业分布来看,有45.79%的毕业生选择制造业领域就业。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所以,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还是从国家发展上来说,制造业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华理就是其中向制造业领域输送高端人才的主力军之一,给予了毕业生广阔的发展机会。
“就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所以自然存在双向满意度。据官方数据显示,有近乎100%的华理毕业生对自己目前所签约的工作表示满意,且专业对口程度高达84%,而用人单位也给予了华理毕业生非常高的评价。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来自用人单位的检验,是华理人才培养工作最直接的见证,而来自学生的评价,是华理就业育人工作最真实的反馈。所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华理不仅经得住学生的考验,也担得起来自市场的美誉。如果你对就业有着较高要求,华东理工大学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