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被罚,多元化“后遗症”浮现

时事新闻2023-09-27 19:24:18无忧百科

格力地产被罚,多元化“后遗症”浮现


@房财经 程姗

悬在格力地产头顶的靴子,落地了。

9月26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就两个月前证监会对其立案调查,证监会广东监管局已调查完毕,依法拟对其做出行政处罚,并于公告日下发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广东监管局拟对格力地产进行300万元罚款,同时就主要负责人,时任董事、总裁林强及财务负责人苏锡雄,分别处以70万元和50万元的罚款。同时,对上述三者给予警告。

在得到监管机构的明确表态后,格力地产涉嫌违法违规披露信息一案,将告一段落。对近年来“多灾多难”的它而言,也算利空后的一次利好。

这也预示着,不出意外,接下来随着证监会最终处罚决定的下发,继续对珠海免税集团进行收购重组,也将再次拿上格力地产的议程。

处罚与辞职

7月12日,证监会对格力地产下发《立案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经证监会广东监管局的查明,格力地产于2018年至2021年存货减值测试中,存在对子公司上海海控保联置业有限公司“海德壹号”、上海海控太联置业有限公司“公园海德”两个地产项目,可售面积、可比售价选取错误。

此外,对重庆两江新区格力地产有限公司“重庆两江”地产项目P19地块,可比售价选取错误、未对可比售价进行修正等问题,高估存货可变现净值、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年里,格力地产累计少提的存货减值,导致其多计入净利润6.26亿元,占到4年累计净利润61.9亿元的10%。

而2022年,格力地产将上述少计提的存货减值金额,一次性打包计提,导致当年减少了净利润6.26亿元,占净利润绝对值的23.34%。

这些行为,让其自2018年至2022年的年度报告,以及“21格地02”、“22格地02”、“23格地01”等多笔公司债公告,存在错报情形。

在证监会对其立案调查后,格力地产于7月18日采用追溯重述,补提 2018至2021年度存货跌价准备,并对2018至202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尽管亡羊补牢,但证监会广东监管局仍认为,格力地产涉嫌违反了《证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若干条款。

对此,广东监管局对格力地产及相关负责人林强、苏锡雄处以上文所述相应处罚。

在公告中,格力地产表示,不对拟处罚的相关事项进行申请陈述、申辩或要求听证。

与此同时,其在另外一份公告中披露,林强因个人工作原因,分别辞去格力地产董事、总裁以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苏锡雄因同样原因,辞去财务负责人职务。

但二者仍然在格力地产就职。对于林强辞去总裁后的职务空缺,将暂由董事长陈辉代行;同时也将尽快完成财务负责人的聘任工作。

如此,随着监管层的处罚方案出台,加上主要负责人的引咎辞职,格力地产此次危难,大概率就此化掉。

多元化“后遗症”

自2015年脱离格力集团后,在时任董事长鲁君四的主持下,格力地产开始了多元化的征途,相继涉足了多个与地产毫无关联的行业,但收效甚微。

2022年其营业收入40.47亿元中,房地产业务34.13亿元,占比84.33%,依旧占据着绝对的核心。

但在多元化战略的驱使下加之行业骤变,格力地产近些年来鲜少拿地,导致它在房地产业务的可持续性方面,面临不小挑战。

2022年,格力地产在建项目仅剩珠海、上海、重庆等6个项目,在建面积100.45万平方米,待结转面积仅为7.68万平方米。截至期末,只剩重庆一个待开发项目,土地面积33.91万平方米,计容建面68.87万平方米。

缺少足够后备土储支撑的格力地产,业绩开始出现飞快下滑。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6.84亿元,同比下滑682.83%。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12亿元,同比下滑320.96%。

造成今年上半年亏损的核心因素,则是多元化“后遗症”带来的阵痛。

2020年5月,为进军大健康领域,格力地产斥资17.26亿元,购买了科华生物18.63%的股份。由于尽调不扎实,仅仅一年后,便宣布以19.5亿元的价格,出售全部所持科华股份。

而在今年上半年,其对持有科华生物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1.6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77.39%。

与持续亏损的利润相比,格力地产的其他指标,也难言好看。

截至上半年末,总资产298.6亿元,较年初减少1.32%;总负债237.36亿元,较年初减少0.79%;资产负债率79.49%,较年初增加0.42个百分点。

短期借款24.47亿元,较年初14.59亿元,增加67.7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9.54亿元。

而同期,拥有现金及等价物19.56亿元。在手现金已经不能负债短期借款。

与时间赛跑

对格力地产而言,在遭遇多元化战略折戟的同时,其核心的地产业务也开始逐渐迷失。

内外交困下,格力地产亟需一项优质业务来填补持续亏损的业绩。而珠海免税无疑是这根“救命稻草”,让格力地产3年来,一直苦苦追求的这家同为珠海国资管辖的兄弟公司。

只是,这个过程太过一波三折。

早在2020年5月份,格力地产就开始了对珠海免税的资产重组。这无疑是一笔双赢的合并,在实现格力地产转型夙愿的同时,也将为为珠海免税解决商场这个最大的重资产投资,进一步提升双方利润。

为了配合此次合并,格力地产甚至在珠海、海口等地拿下多宗免税商务地块。

然而,就在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时,2020年12月鲁君四因涉嫌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双方的第一次重组,就此搁浅整整两年。

直至2022年12月,在新任董事长陈辉上位一个月后,又借助“第三支箭”的东风,格力地产重启了对珠海免税的收购。

与两年相比,新的收购及增发募资方案有了几个变化。并购金额从2020年的122.15亿元,下调到89.78亿元;募资总额从8亿元增至70亿元;现金对价由8亿元增至13.47亿元;发行价格由4.3元/股增至5.38元/股。

在外界看来,交易价格的下跌,预示着珠海免税的业绩也存在下滑趋势;而配套募集资金的大幅增加,则彰显了格力地产现金流的窘迫。

今年4月14日,重组事项已经获得了上交所的受理。但5月26日晚间,格力地产突然发布公告称,将中止与珠海免税的重组,原因是此前提交审计的财务资料基准日为2022年11月30日,即将超过6个月的有效期。

7月24日,格力地产表示加期审计工作已经完成,最新的以2023年3月31日为财务数据基准日。但随着证监会对其立案调查,重组计划再一次搁浅。

从时间上计算,格力地产最新审计的财务数据有效期将在9月末。也就是说,即便此刻扫清重组障碍,格力地产将不得不再次向上交所,提交最新的审计财务数据。

可以看出,在吸收珠海免税的过程中,格力地产一次次错过了黄金时间。

而当下,从现实的角度看,等待证监会的最终处罚,加之最新财务数据的审计,格力地产能否在年内重启对珠海免税的并购,只能与时间赛跑了。

温馨提示:本文著作权,归房财经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