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舰奉命撞你舰”,在不平静的黑海上……

时事新闻2023-09-08 08:41:10无忧百科

“我舰奉命撞你舰”,在不平静的黑海上……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阳】

8月13日,俄罗斯海军一艘巡逻舰在黑海西南部水域对一艘悬挂帕劳国旗的货船开火示警,当时这艘货船正驶向乌克兰。

这是俄罗斯停止执行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以来,首次对乌克兰以外的商船采取此类行动。同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讲话中承认乌军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12日再次袭击了克里米亚大桥。到目前为止,俄乌双方围绕黑海和克里米亚等周边区域的明争暗斗仍在进行。

作为一个在欧亚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黑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多样,人文历史发展进程也较为曲折。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一个历史现象,即围绕该区域的地缘战略争夺与博弈一贯异常激烈。

仍在进行当中还未有停歇迹象的俄乌军事冲突,从宏观上看也仍然未脱离黑海周边地缘争夺与博弈的固有属性。

黑海区域地缘博弈历史

黑海周围有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国家。北面以刻赤海峡连接亚速海,进入敖德萨巴库以及乌拉尔山东麓工业区;溯多瑙河之流而上可达东南欧和中欧腹地;西南经黑海海峡连接爱琴海,是俄罗斯黑海舰队南出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海上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重要海运线。


黑海沿岸主要港口



黑海海峡示意图

黑海区域在军事和经济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历来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角逐场所。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伊斯坦布尔海峡上建造第一座浮桥,使其军队得以长驱直入,从亚洲推进到欧洲。罗马帝国时代,十字军东侵由此直趋耶路撒冷。


十字军东征示意图

1453年,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攻灭东罗马帝国,获得黑海控制权。17、18世纪时,奥斯曼帝国日衰,沙皇俄国一直企图控制海峡,打开南下扩张的通道,因此在这一时期,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为争夺黑海地区多次发生战争。1790年俄罗斯与土耳其舰队曾在刻赤地区交战。1807年俄、土海军曾在怡纳卡莱海峡交战,1833年俄国黑海舰队进入伊斯坦布尔海峡。

另外,从18世纪末开始,奥斯曼帝国失去黑海霸权后,英法列强在此地区,同沙皇俄国争夺霸权,而黑海海峡则是英、法,俄、奥、普等国激则争夺的主要战略要点。1853-1856年爆发英、法、土、撒丁联军对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巴拉克拉瓦战斗(1854年10月25日)

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双方曾围绕黑海海峡进行激烈争夺。1918年参加同盟国的土耳其战败、海峡由协约国占领。1923年7月在瑞士签订的《洛桑条约》规定海峡地区的主权归土耳其,但海峡两岸纵深15千米以内划为非军事区,对各国舰只开放。

1936年6月由《洛桑条约》签字国在瑞士签订新的关于海峡制度的《蒙特勒公约》,取消海峡非军事区的规定,恢复土耳其对海峡拥有的全部主权,规定各国商船可自由通过海峡,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也可通过海峡,非黑海国家仅限于“轻型水面舰只”通过海峡,并规定所有航空母舰均不能通过海峡。这个公约至今仍是黑海海峡航行制度的国际法依据。

克里米亚半岛也是此地区政治、军事、地缘争夺的重要地区。在早期历史当中,道利人、斯基福人等族群曾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定居。从公元前1世纪起,此地曾先后遭受希腊人、罗马人等军事入侵。公元1443年鞑靼人在此建立克里木汗国,1475年沦为土耳其苏丹的属国。1687、1689年,俄罗斯帝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两次远征克里米亚。1768-1774年俄土战争中被俄军占领,1783年被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之后俄国开始在此建设军港和要塞。第二年塞瓦斯托波尔成为黑海舰队主要基地。


第四、第五次俄土战争战场区域和战争进程示意图

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半岛曾是俄军对土、英、法、撒丁联军作战的主战场。1854-1855年,塞瓦斯托波尔受到英、法、土联军攻击,在俄国军民进行了349天的保卫战之后,要塞被联军攻占。

1918年3月克里米亚建立苏维埃政权,属俄罗斯联邦管辖。同年4月被德军占领,11月协约国军队在此登陆。在先后被德军和英、法、希联军占领之后,次年4月塞瓦斯托波尔才被苏俄红军收复。1919年邓尼金和弗兰格尔白卫军占据克里米亚半岛,1920年11月被苏俄红军解放。


俄罗斯油画作品《1856.塞瓦斯托波尔的陷落》(20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民与法西斯德军在半岛上进行过多次激战,如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1941.10.31-1942.7.4)、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1941.12.25-1942.1.2)、克里木战役(1944.4.8-1944.5.12)等。从1941年被德军占领之后,克里米亚到1944年5月才被苏军解放。包括塞瓦斯托波尔在内的诸多被战火摧毁的克里米亚城镇,在战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扩建。


乘坐“红色克里米亚”号巡洋舰准备支援赛瓦斯托波尔的苏军步兵(1942年3月)

1954年,在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授意下,克里米亚地区被划归乌克兰共和国。这也为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包括俄乌两国围绕这一问题爆发的系列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

客观上讲,赫鲁晓夫作出的这项决定的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结合其早年在乌克兰地区长期工作生活的事实,或许也有一些个人私心在其中作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整个苏联时代,在刻赤海峡之间完全没有任何陆路交通手段,因此与克里米亚相关的一切交通运输都必须通过海路或途径乌克兰加盟国境内的情况下,将克里米亚地区的行政管辖权划归乌克兰,无疑也是提升发展效率,减少行政壁垒,缩短资源调配和产品输送的周期,从而最大限度优化区域发展和治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决定让许多俄罗斯人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当然,作出这一决定的最重要前提,无疑是“苏维埃大家庭”的存在。至少在当时,这项决定是并不会牵涉任何国家主权问题和国际纠纷的。然而,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赫鲁晓夫本人,包括其身边和在其之后的许多领导人,是否能够预知未来的历史走向呢?如果他们能够预知到苏联的最终命运,那是否还会坚持当初的这个决定呢?

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黑海舰队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舰队控制了大部分海域。土耳其控制了南部海域及黑海海峡出海口。美国在土耳其的黑海沿岸建有电子监测基地网,并不时派军舰到黑海巡航。

1973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召开,预备提出一个整合前几项海洋公约的完整海洋法公约,新公约对海上不同区域(如领海极限、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在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谈判之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4月30日通过,《公约》规定“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该《公约》1994年才生效,而美国始终未批准该公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海军舰艇基本保持每年3次进入黑海“展示旗帜”,且对沿岸的国家宣示他们在黑海近岸海域的无害通过权力。至于美国的目的:第一,宣示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是国际水道,任何国家都享有通过权;第二,宣示美海军舰艇在苏联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第三,宣示沿岸国领海外的黑海海域属于国际水域,任何国家均享有此区域的活动权力。


苏联黑海舰队“忘我”号护卫舰撞击美海军“约克城”号巡洋舰的瞬间

1986年,美国巡洋舰“约克城”号跟驱逐舰“卡隆”号进入黑海南部克里米亚半岛以南,靠近苏联领海的区域巡航,在遇到苏联护卫舰“和谐”号(“克里瓦克”级)拦截的情况下,仍旧于苏联领海内逗留约2小时,而后两舰才离开。此次事件引起了长达数周的外交纠纷。苏联海军司令员切尔纳温在随后召开的苏联国防会议上,跟苏联最高领导人及国防部领导建议,可用撞击的方式对进入苏联领海的外国军舰进行驱逐。

1988年2月12日,美国海军“约克城”号(CG48)巡洋舰跟“卡隆”号(DD970)驱逐舰在黑海苏联领海内宣示无害通过权之时,分别遭苏联黑海舰队“无私”号护卫舰和SKR-6号巡逻舰撞击。撞击事件发生之前,双方舰艇曾进行了数轮信号交流。而后苏联舰艇向美方发出了著名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信号并果断实施了撞击战术。这次撞击事件的根本原因,还是美苏两国围绕无害通过权所展开的一系列政治斗争。


苏联黑海舰队“米尔卡6号”轻型护卫舰撞击美海军“卡隆”号驱逐舰的瞬间

事故发生以后,苏联国防部发表声明,指责美国军舰无视苏联边境警戒船的警告,于苏联海域进行危险行动,同时,苏联外交部也对美国发出强烈抗议。1988年7月11日,苏军总参谋长跟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华盛顿举行会谈,对避免类似的危险军事活动展开了讨论。

1989年6月1日,美苏双方签署了“避免危险军事行动协议”,该协议对两国武装力量单位在和平时期发生对峙时应采用的通信频率和信号,应禁止采用的危险对抗行为,双方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采取的措施等事项进行了规定,有助于减少和平时期摩擦升级的危险。随着苏联的解体,这项协议由俄罗斯来继承。

黑海对俄罗斯太重要了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尤其是乌克兰的独立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原亲苏政权的垮台,也给黑海地缘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独立后的乌克兰在克里米亚和黑海舰队的归属、俄天然气过境乌的费用、乌东发达工业区与俄经济整合以及乌加入欧盟等问题上与俄罗斯产生了系列矛盾。更要命的是,上述问题都与黑海区域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黑海及周边地区主要能源输送通道

俄罗斯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丰富的能源和粮食资源,而黑海是运输这些资源的必须通道,所以黑海区域在俄罗斯地缘战略当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降反升。

在这种情况下,黑海控制权的再次稳固化,也就成为俄南方地缘战略的重要目标。无论是乌克兰独立后的“无核化”、“中立化”,还是绕过乌克兰另外修建通往欧洲的北溪天然气管线,亦或是促进东乌克兰工业区与俄罗斯经济社会的深度绑定,直至重新拿回克里米亚和乌东南四地,其背后也都有俄罗斯要牢牢掌控黑海这个战略要地的考虑。


看上去仍然“强大”的俄罗斯黑海舰队

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俄黑海舰队的战略任务就是夺取黑海制海权,封锁乌克兰海岸线,切断其海上通道,随后对俄军地面军事行动提供远程火力支援。由于乌克兰海军实力弱小,俄黑海舰队基本毫无费力地就夺取了黑海制海权,完成了切断其海上通道的战略任务。俄海军在空天军配合下,在黑海及亚速海清除乌克兰海军;以舰炮火力支援两栖突击登陆部队,成功登陆敖德萨、马里乌波尔;发射了多枚“口径”巡航导弹突击陆上重要军事目标,拓展俄罗斯黑海舰队活动空间,确保俄罗斯海上控制权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军事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以黑海舰队为该方向主要对抗力量的同时,也从里海分舰队和北方舰队调动力量予以驰援。但与此同时,俄罗斯黑海舰队也在作战过程中不止一次付出了本不至于付出,甚至是本可以避免的重大损失。就连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也于2022年4月14日被乌克兰巡航导弹击中引发爆炸,最终沉没海底。


被击中后因船舱进水而导致舰体倾斜的“莫斯科号”巡洋舰

对美国和北约说,从黑海方向袭扰俄罗斯,阻止俄军由海向陆发起攻击,无疑是其“助乌抗俄”的一个重要考虑。针对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在黑海挑衅的态度,俄罗斯自然是坚决反击。2023年3月,美国MQ-9军用无人机飞临克里米亚地区,被俄罗斯战机拦截并撞毁。可以说,美国此举既是对乌克兰的所谓“支持”又是对俄罗斯的进一步试探;对于俄罗斯而言,此次事件不仅是对北约挑衅行为的反制,也是对自身捍卫黑海地区控制力的坚决态度的展现。


美国MQ-9“死神”军用无人机

今年7月,持续了一年的“黑海粮食协议”被宣告终止,再次给黑海区域的地缘局势增添了些许不确定因素(详见笔者之前的文章)。可以肯定的是,在黑海地缘争端局势日趋复杂和激烈的今天,类似的事件和争端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简而言之,黑海是俄罗斯的重要海上通道,是俄罗斯与欧洲以及亚洲的贸易的重要枢纽。同时黑海地区在全球能源分布中具有特殊区位优势,这种优势既包括能源的储藏量,也包括其在能源通道方面的特殊地位。通达四方的能源运输网络将黑海周边区域的油气资源输送至外部,黑海也凭借其地理区位成为更大范围能源贸易的辐辏之地。

对于俄罗斯来说,掌握黑海区域地缘互动的主动权,既有经济效益,也有政治效益。借由黑海蕴藏的丰富资源而产生的相关领域必不可少的国际贸易契机,黑海地缘政治问题也成为俄罗斯与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重要外交议题。

总之,黑海区域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是无可辩驳的,无论是在经济、军事还是外交政策当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量。捍卫黑海地缘利益也是俄罗斯的重要政治底线。这也将是未来黑海区域再度发生的相关事件之时,我们对其进行分析研判的重要前提。

下一篇笔者将重点对历史上黑海区域的一对老冤家——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博弈历史进行具体讲述和点评。

参考资料: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世界军事地理分册》,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俄乌冲突中的黑海角逐——智库视点》,南方周末,2022年4月29日。

《俄美军机黑海冲突再起,黑海为何成为俄罗斯不容有失的地区之一?》,今日头条“吾观天下”,2023年3月15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