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饰企业又掀起新一轮的并购风潮。
北京嘉曼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曼服饰”,301276.SZ)发布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收购暇步士(Hush Puppies)品牌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区域IP资产。
公告显示,2023年9月1日,公司就收购暇步士品牌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区域 IP 资产事 项 与 Wolverine World Wide, Inc. 和 Wolverine Outdoors, Inc. 以 及 Wolverine World Wide HK Limited 签订《资产购买协议》,约定支付的总对价为 58,800,000美元,(该金额包含卖方在中国应依法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和印花税), 购买的协议标的为“暇步士”、“Hush Puppies”等核心商标以及全品类的155个相关商标和2项专利、4项著作权、6项域名等 IP 在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所有权。
嘉曼服饰主营童装运营,此前经营暇步士在中国的童装业务,如今花上4亿多元再下一城,被业内戏称“从租客变房东”。
在业内看来,面对中国服饰市场的激烈竞争,部分服饰企业通过并购或入股海外品牌,横向增加品牌或集团广度,增进收益能力,也是一个拓展方向。
合作早有渊源
创立于1992年的嘉曼服饰主营童装,2019年至2022年,嘉曼服饰靠卖童装实现营收8.97亿元、10.43亿元、12.14亿元、11.43亿元。公司旗下自有品牌有水孩儿和菲丝路汀;授权代理的品牌则有暇步士和哈吉斯(Hazzys)。此外,公司还代理EMPORIO ARMANI、HUGO BOSS、KENZO KIDS、VERSACE等国际品牌。
回顾嘉曼服饰的IPO进程,其实并不顺利。这家公司于2020年1月首次冲击A股被否。当年年底,嘉曼服饰转战创业板,并于2021年1月进入问询阶段,最终于2022年9月上市。
上世纪90年代到千禧年的前十年里,国内市面上的童装品牌并不多,当时外国童装品牌尚未大举进入中国,所以国内童装品牌还挺“吃香”,嘉曼服饰借此吃到时代红利。但随着海外童装品牌的“入侵”,国内本土品牌逐渐“式微”,嘉曼服饰也开始寻求海外服装品牌授权。2013 年和2015 年,嘉曼服饰先后拿下暇步士童装和哈吉斯童装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的独家授权,可以独立进行上述品牌童装的设计、生产、运营推广和销售。
公开资料显示,暇步士是创立于 1958 年的美国休闲服饰品牌,哈吉斯则是韩国 LG 集团分拆出来的时装品牌。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国内,此前暇步士的鞋类业务授权给了百丽,成人服饰业务一直以来则是授权给了几个不同区域的经销商。而哈吉斯在中国的成人服饰业务早在2011年就独家授权给报喜鸟(002154.SZ),哈吉斯目前在中国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又开始买买买了
最新公告显示,嘉曼服饰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24亿元,同比增长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96亿元,同比增长29.59%。
半年营收仅5亿多元,此次却“豪掷”4亿多元去收购暇步士这个IP。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
“整个暇步士看起来国际化,实际暇步士已落伍了,市场上基本没有声音。” 鞋服行业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认为,“(嘉曼)上市本身就是很勉强的,花这个钱不如好好聚焦主业提升。”
中国服装行业战略专家、优他国际品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杨大筠向记者表示,衡量一个品牌值多少钱,第一关键是要看它所在的那个市场的份额,第二要衡量它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暇步士在美国算是一个衰落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很少,“它在美国大概鞋子还有点知名度,服装是完全不行的,也进入不了主流。(暇步士)进入中国的时间挺长了,但规模也不是特别大,我估计也就三到五个亿。” 他对比比音勒芬(002832.SZ)此前的收购标的认为,“综合考量,从外部第三方的角度看,5800万美金的这个价格是比较贵的。”
今年4月,比音勒芬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间接收购两大国际奢侈品牌“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的全球商标所有权,收购价格分别为5700万欧元(约合4.3亿元人民币)、3800万欧元(约合2.9亿元人民币),其中KENT&CURWEN曾是球星贝克汉姆所持有的品牌。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一个品牌在交易过程中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杨大筠表示,如果有好多买家竞争,那么就会抬高价格,即使是一个没有多少价值的品牌。此外,也要看买家自身的情况,可能在有些买家的战略规划里这个品牌就有价值。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不少企业又开启了“买买买”的并购潮。李宁集团的大股东非凡中国在3年内接连收购堡狮龙、铁狮东尼、Clarks三大品牌。而宝尊国际在去年获得了GAP大中华区的经营权并在近期成立合资公司,拿下了英国户外品牌Hunter(亨特)的大中华区业务。
普华永道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未来三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增长态势,与海外品牌的多种合作,不仅能够为本土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也有望成为联结中国时尚产业与全球市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