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8月31日,日本防卫省发布了2024年预算草案(概要)。往年的预算草案中,日本新研武器的出现总归是“小猫三两只”,但在这份新鲜热乎的预算草案里,不仅有着十余种处于不同研制阶段的新型导弹,而且其中有些是此前从未曝光过的项目;而由大量防区外进攻型武器撑起来的、规模空前的这笔预算草案,也让长期受制于二战后政治环境、难以“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终于可以公开规划什么是“意欲何为”了。
“抗华”要紧:快马加鞭的“令和三大弹”
耗资巨大的新一代大型战舰的开工建造,往往是国运兴衰转折的象征,日本显然深知这一点。尽管对于海上自卫队来说,即将在明年开工建造、计划在2027-28年服役的这两条“陆上宙斯盾”搭载舰,其实是陆上自卫队的“陆上宙斯盾”项目下马后的计划外产物,但它们确实是在日本急需能与其他国家“万吨大驱”抗衡的新一代战舰时,“从天而降”的及时之选。
在这两艘意外得来的反导拦截舰完成建造后,日本在研讨更换“金刚”的下一代防空驱逐舰时也会更有经验。
日本防卫省希望在2024年预算中,为两舰获得3797亿日元(约189亿人民币)经费;包括先前已经完成采购、在美国仓库中等待发货的“陆上宙斯盾”系统在内,单舰造价预计为3950亿日元(约196亿人民币/27亿美元)。这个价格虽然高于“伯克”III的24亿美元,但考虑到这是一型比后者主尺度更大、垂发单元数更多、作战能力要求尤有过之的战舰,如果两舰能够按时不超支完成建造,美国海军“泛酸”的对象怕是又多了一个。
目前在防卫省对外发布的文件中,两舰各128个垂发单元将主要用于装载标准-3 Block IIA反导拦截弹和标准-6多用途舰空导弹,但也明确提及将在2032年之后搭载“战斧”巡航导弹,以及拦截高超声速滑翔弹头的“将来装备品”——也就是在预算草案中提及的美日联合研制的GPI(Glide Phase Interceptor)。日本希望这款导弹能充分发挥SPY-7五倍于海自现役“宙斯盾”舰SPY-1雷达的探测能力,让两艘反导拦截舰更加物有所值。
随着海的那边打击手段日新月异,美日两国海上力量对同为美日联合研制的标准-3系列性能并不满意。
防卫省希望在2024年预算中为GPI的研制获得750亿日元经费,这个数字不仅超过了计划用于补充采购现役防空导弹的经费,也超过了预算中大多数新型导弹的研制经费。唯一能压它一头的,正是与GPI的主要拦截目标定位相似的产品——增程改进型“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翔弹”,防卫省希望明年能为其研制获得836亿日元经费。
尽管基本型尚未试射(预算草案中还为其试射计划申请了181亿日元),但日本大有让基本型和改进型接近平行发展的态势。从防卫省目前披露的示意图上看,这两个型号计划搭载的滑翔体弹头外形有明显区别,这种基本型还没搞利索就急着搞改进型的操作,客观上反映了日本在寻求“对等还击”能力上的急切态度。
目前这种图还比较抽象,实际外形日本人肯定保密。
除了陆上发射、助推-滑翔式的“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翔弹”系列之外,日本另一个重点投入的高超武器项目就是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高超声速导弹”(日语原文“極超音速誘導弾”)。防卫省不仅希望在预算中为其研制投入718亿日元,还计划投入85亿日元用于扩大其生产能力。在防卫省出具的想象图中,这款导弹将具备对陆攻击和反舰作战双重功能,更值得警惕的是,“高超声速导弹”不仅能在陆上发射,还将能在潜艇上发射。
受制于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尺寸,美日在研的高超声速武器均无法直接用于水面战舰,“朱姆沃尔特”级必须在拆除主炮的“大手术”之后才能发射CPS就是一例。从这一点来看,日本防卫省暗示“高超声速导弹”列装海上自卫队后将用于潜艇,也有几分合理之处。虽然日本此前从未提及最先进的“大鲸”级常规潜艇后续艇将加装导弹垂直发射筒,但在韩国已经批量建造“岛山安昌浩”级(配备4个“玄武4-4”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筒)的情况下,日本如果也这样做并不意外。
“潜艇发射型导弹开发”和潜射型“高超音速导弹”是不是一个项目,目前仍不清楚。
然而无论日本多么渴望这些导弹能够快速列装,终究不能违反科研的客观规律;更何况面对当代航母舰队和地面防空体系越来越强大的抗饱和攻击能力,仅靠高速突防一招也不保险。因此无论是从技术需求上、还是从战斗力生成时间上考虑,自研+采购各类亚音速(隐身)低空突防型导弹是日本必然同样要花费巨资的领域。
作为一款三军通用型导弹,具备隐身特征、射程900千米,已经见诸于报道多年的12式岸舰导弹改进型(日语为“12式地対艦誘導弾能力向上型”,下文简称“12式改”)的研制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防卫省为其申请的资金主要用于其扩大产能工作(474亿日元)和首批陆射型的采购(951亿日元),从这个数额上不难看出,这型导弹计划采购量很大。与此同时,防卫省也计划申请相应资金,明年为空自的8架F-2和海自舰艇升级发射12式改的能力。
正如雄风2到雄风2E外形上的巨大变化一样,12式改与12式的外观也已经完全不同。而在三军通用采购规模下,日本是否还会引进规格类似的美制LRASM空舰导弹又是个问题了。
另外预算草案中还提到了几型导弹,首先是防卫省计划申请320亿日元用于“新地对舰/地对地精确制导导弹”的研制,由于这款导弹被描述为“具备长距离飞行性能、防区外对舰对地精确制导能力,可能与12式改通用发射架”,因此外界普遍猜测这就是此前防卫省相关人士披露的、射程达到1500千米以上的“12式岸舰导弹二阶段改进型”。不过,这款导弹与预算草案中一笔带过的“岛屿防御用新反舰导弹关键技术研究”,是否属于一个项目,目前暂不清楚。
另一个名为“目标观测弹”的武器,只是与上述各型导弹被一同列入预算草案的简介部分中,并无更多描述。从其名称、以及在防卫省出具的想象图中的设定来看,各方猜测这款“侦察弹”的定位可能近似饱和攻击战术中的“领航弹”概念,使用与12式改相似的隐身弹体,原战斗部替换为侦察模块,用于协助无人机完成弹群攻击前的最终详查和毁伤效果评估。
由图可见,卫星负责主要情报获取,对陆攻击体系中,空基手段是挂载JASSM的F-15J,陆基则包括“高速滑翔弹”和高超声速导弹,海基自然是“战斧”主打;反舰打击体系中,无人机和目标观测弹负责进一步情报获取,空中打击手段包括F-35A+JSM和F-2+12式改,陆上打击手段是高超声速导弹和12式改,海上打击手段包括12式改和潜射高超声速导弹。
信任危机:屡败屡研的“对美换代弹”
防卫省如此大举采购,不让美国军火商赚钱显然是不可能的。早已定弦的从美国采购JSM隐身反舰导弹(与F-35A配套)、JASSM远程隐身空地导弹(与F-15J配套),加上载机的改装费用,防卫省总共要为之申请近800亿日元。而考虑到未来自卫队防区外打击力量呈现出的美制与日制导弹并存的情况,还要额外为研发通用指挥能力的软件等申请215亿日元。相比之下,为计划2026年入坞改装、升级“战斧”巡航导弹的“宙斯盾”舰申请区区2亿日元,只能说是“零花钱”了。
为海上自卫队两艘改造中的轻型航母准备的F-35B,仍归航空自卫队所属,此次预算草案提及将在新田原基地新设“临时F-35B飞行队”。
然而,日本仍然不满足于防区外打击手段的“日美并存”,再次向舰空导弹这个长期由美制导弹统治的基本盘发起了挑战。防卫省在此次预算草案关于自卫队现有弹药(小到5.56毫米步枪子弹,大到F-2使用的ASM-3A超音速空舰导弹)的补充采购清单中,专门列入了为“新型舰空导弹”申请222亿日元研制经费一项,它被描述为“强化海自‘护卫舰部队防空能力’的、突出长射程的舰空导弹”。
在预算草案中,标蓝色的内容为相比去年新增的项目。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秋月”级通用驱逐舰起初计划使用的日本自制AHRIM舰空导弹(技术与AAM-4中程空空导弹类似);以及海上自卫队前自卫舰队司令官、现出没于日本各大电视台的“名嘴”香田洋二海将——此公当年梦想中的“摆脱美国的日本式防空驱逐舰”,使用在FCS-3基础上放大改进的作战系统、自制主动雷达制导舰空导弹的“放大型秋月”方案。
虽然这个明目张胆挑战美国对海自核心战舰主导权的计划并没有推进下去,但海上自卫队在“日向”、“秋月”等驱逐舰上使用美制ESSM导弹多年之后,对ESSM不上不下、而且在面对超音速目标时“水分十足”的50千米射程颇感尴尬。早在2016年公布的2017年防卫预算草案中,防卫省就编列了新型舰空导弹的预算,计划是在陆上自卫队的“中SAM改”的基础上加装助推器而来,但在美国的阻挠下进度缓慢。
当时的方案一望而知,就是“中SAM改”+助推器。
时隔7年,尽管美国推出了改进导引头性能的ESSM Block 2,澳大利亚等国也跟进采购,但日本仍然拒绝购买这款射程并无增加的美国导弹(甚至都没有采购更多的基本型ESSM),而是再次将新型舰空导弹的研制列入了预算草案。从示意图来看,新型舰空导弹的基本概念仍然是“中SAM改+助推器”,但弹翼面积进一步缩小,很可能与预算草案中提及的另一种新型导弹“中SAM改能力向上型”(陆上自卫队使用,提升拦截高超声速滑翔弹头能力)通用弹体,明显瞄准了比ESSM Block 2更大的拦截包线。
而在早已“日美并存”多年的空空导弹方面,防卫省在为航空自卫队主力机队采购AIM-120(主要用于F-35A和升级后的F-15J)和自制的AAM-4B(主要用于F-15J和F-2)这两款现役中距弹申请672亿日元的同时,也为下一代战斗机(项目本身推进、配套无人僚机和多国联合研制,预算草案中计划为之申请726亿日元)使用的下一代中距弹申请了184亿日元。
除了下一代战斗机之外,防卫装备厅还新增了“装甲车辆现代化研究和EMP(电磁脉冲)攻防研究”等项目,至于电磁炮项目则一直在推进。
日本下一代中距弹的“前世”,是英国“流星”导弹的弹体和冲压发动机+日本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强强联手”(曾经被称之为XAAM-6);日本甚至一度打算让这款“流星太郎”替代AIM-120作为空自F-35A的主战武器,但这种同样明目张胆的行为很快也“死于非命”了。此番随着下一代战斗机项目在日英意联合研制下重起炉灶,下一代中距弹也随之“复活”,听上去不错,但若是美国强行销售AIM-260,“阁下又当如何应对”?
日本虽然随F-35A采购了少量AIM-9X,但目前并未追加采购;空自F-35A亮相时最多也就是带一对挂架出现,从未有挂载AIM-9X的照片。
笔者认为,防卫省在预算草案中继续为标准-6和AIM-120等美制导弹的后续采购申请资金,一方面确实是从保持现有装备战斗力考虑,但另一方面也是花钱为美军保持前沿弹药库存、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选择。而面对美国的阻挠,防卫省还坚持推进新型舰空导弹和下一代中距弹“屡败屡战”式的研制工作,又是日本已经不信任同等级美制装备的性能和研发周期,并对此不加掩饰的体现——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急了”。
以后咋过?不过是“床头吵架床尾和”
除此之外,预算草案中航空自卫队的新项目还有电子战飞机开发(140亿日元,注意与采购一架RC-2电子侦察机的492亿日元是分开的项目),海上自卫队采购舰艇中的新鲜货是两条排水量从3900吨放大到4500吨的新型护卫舰(30FFM改)和一条综合补给舰,陆上自卫队单一采购项目中花钱最多的,则是在“16式机动战车”底盘基础上改进发展的32辆“共通战术装输车”(24辆步战车型和8辆自行迫击炮型)。
乱八七糟的各种无人装备
而相比包括无人机(其中还有小型无人运输机)、无人艇和无人车在内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无人装备采购研发计划(实则合一起也不过700亿日元左右),防卫省要求新编用于提升所谓“南西诸岛机动展开能力”的“自卫队海上输送群”,不仅目的昭然若揭,经费也空前充足。
防卫省计划为之采购一批中小型登陆舰,17架美制CH-47直升机和16架日本自制UH-2直升机,并制定征用民船投入运输的相应体制法规、安排搭乘自卫队员和装备的训练工作……加上其他费用,防卫省计划申请的,归类在所谓“机动展开能力·国民保护”旗下的预算竟达4000多亿日元。
不知不觉总额就上去了
虽然从这份预算草案中,不难看出日本真的很急,甚至不愿意等一等美国新一代导弹的研发进度;但日本要想短期内快速完成多型导弹的自研和列装,又离不开与美国的深度技术合作。技术层面上的“日美之争”只是表象,日本敢于全面突破限制,研发并采购全系列的对陆对海打击武器,仍需要美国帮助操弄政局与舆论以尽快达成目的,必然还会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台下交易。
日本在部分军工研发制造能力上确有特色(美日合作的标准-3系列就是例子),但因总体订货较少,产能长期不足,也是使其难以为美国所用的一大原因。
尽管在美国看来,日本自卫队仍然是那个不够合格的辅助力量;在日本看来,美国军工复合体也不如当年那样完美的“安全承包商”,但美国仍然是那个日本还不敢行大逆的宗主,日本也仍hi为美国顶在东北亚一线最关键的奴仆。
既然各怀鬼胎已经通过“用钱说话”的形式挑明说开了,遏制中国的共同利益诉求,仍然使得美日能够继续保持狼狈为奸的“姿势”:连核污染水都能笑纳,多了少了那么几百枚ESSM Block 2和AIM-260,又算得了什么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