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雪花
应雪花,北京市昌平区长陵学校英语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2003年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校20年,其间两年赴西藏支教。多次在北京市、拉萨市教研活动中上示范课及发言讲座;曾获国家级赛课、论文一等奖;主持与参与国家、市、区级课题研究;主持昌平区小学英语学科工作坊;参与《北京版英语教材与实践手册》《新北京版教师用书》的编写。曾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援藏教师、北京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号。
教育感悟
20年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应雪花却经历着不一样的时光。无论是在长陵,还是在拉萨,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高原,她时刻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把精力、时间和爱都奉献在教育事业上。她的从教生涯,没有惊天动地,没有家喻户晓,有的,是看着一群孩子闹、陪着一群孩子笑的欢喜;是和一群又一群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同为社会贡献一份份力量的热爱;是用生命点亮生命、用快乐浇灌快乐的故事。
应雪花老师是地道的昌平区长陵人——长陵出生、长大,长陵小学、中学毕业,2003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长陵学校任教,一干就是20年。她坚守在长陵,她说:这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情怀的地方!作为一名山区英语教师,她用自己的课堂打开山区孩子的视野;作为一名援藏教师,她为雪域高原上的孩子们带去了改变和希望。
回到家乡 扎根乡村教育20年
2003年,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应雪花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任教。“我是农村长大的,一定要回去。”
在北京市昌平区长陵中心泰陵小学,应雪花承担一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和大队辅导员工作。山区条件较闭塞,有些孩子甚至还不知道英语是什么。应雪花从创设英语环境着手,她用木板和水彩自制英文班牌和标识牌,让学校小院儿从此充满了英语乐趣;她用油印机印制手绘英语小手书,用操场上的大喇叭广播,校园的空气中从此弥漫起英文故事;她还用废旧窗帘和学生一起制作英文戏剧道具,这满满的“手工特色”,在孩子们自信大方的表演中,收获了昌平区英语课本剧大赛中全场的掌声和难得的第一名,领奖时,孩子们和老师们脸上露出了最美的笑。
由于当时山区学校条件限制,课外书需要到10公里外的中心校图书馆去借,加上交通不便,全校64名孩子的课外阅读是被搁置的。王姣就是被当时阅读限制了的三年级小男孩儿,他酷爱阅读,从路上捡到一张说明书都会从头读到尾。有一次,他看到应老师办公桌上的《契科夫短篇小说集》,眼睛瞬间睁大,应老师看出了他的小心思,便把家里的书和教材都拿到学校,虽然不多,却成了孩子们的小小图书馆,点亮了孩子们阅读的光。
2005年北京市举办首届科普英语大赛,应雪花决心给山区孩子们争取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她买教材并印发给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同学习,最后全班12名学生中两名获得了区级一二等奖,获得一等奖的张萌最终还获得了北京市第三名,泰陵完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学荣获了北京市科普英语大赛团体三等奖。由此,应老师为了延续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自主创造了春游英语、夏花英语、秋收英语和冬雪英语,颇受孩子们喜爱,从此英语学习和山野花香一同浸润着美丽的校园。
情撒雪域高原 书写无悔援藏时光
2019年7月,时隔16年,应老师有了圆大学支教梦的机会。看到援藏公告,她报名了,虽然家里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年幼的孩子,但在梦想面前却得到了爱人最伟大的支持。
2019年8月,作为首都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成员之一,应雪花远赴西藏支教,并在那里度过了两年时光。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许下诺言,用这两年支教时间,一定尽心尽力完成援藏任务。
起初,应雪花承担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专业有别、经验不足,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她每天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再加上无时不在的高原反应,应雪花病倒了。住院期间,微信中接连不断的视频问候让她倍感鼓舞,次仁拉姆小朋友视频中流着眼泪说:“应老师您快点好,我好想您,好想您回来给我上课!”这份纯粹的期盼和感动,牵动、温暖着她的心。为期一个月的住院治疗后,应老师不顾医生的休养建议,出院第二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下一学期回归英语岗位,得心应手的英语课却给她上了一节彻彻底底的反思课:孩子们对英语缺乏兴趣;机械跟读、背记问题严重;不懂合作、没有自信。看到这样的现象,应雪花对英语课堂进行了调整,结合孩子们能歌善舞的特点,她创造了“歌舞英语”;基于当地孩子们藏戏小戏骨的天性,她把戏剧带入课堂;鼓励孩子自创“拼读拍手操”,采用“一拼、一写、一遮法”,引导孩子自主拼读记忆;她还把作业转变为作品的方式留给孩子……
一次课后,学生旦增桑布跑到她面前,兴奋地说:“刚才上课我觉得就像在林芝呼吸氧气一样舒服,就是下课太快了,我还没上够呢!”听到孩子这样说,她心里比孩子还开心。学生白玛拉姆生病在家,中午她妈妈给应老师发信息:“拉姆下午非要去上学,因为下午有您的英语课,请老师帮忙照顾,感谢您!扎西德勒!”应老师并没有劝阻孩子,因为她知道这是孩子的快乐与期盼,当看到拉姆脸上的笑容时,是应老师最幸福的时刻。
倾囊相授 做好西藏第一位英语援藏教师
在拉萨一年半的英语教学中,应雪花除了每周22节课外,还要完成讲座、示范课、送课等任务。讲座后,老师们纷纷交流感受:原来英语课还可以上得这么轻松、有趣、有效;讲座也可以不用坐着读理论、这么接地气。应雪花为英语课堂注入了“新血液”,改变了当地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她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北京Snow,被老师们每日叫着“北京师傅”。
应老师和德吉白玛老师是师徒,她们共同备课、讲课、听评课,由于繁重的日常工作,一起探讨问题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在日常教学中,德白老师会对照课表,调出课来进应老师的课堂听课,此等勤奋努力,让德白老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提升,并在当地各项课堂大赛中获优异成绩。在应老师要离开西藏时,德白老师发了这样一段话:感谢师傅帮助我这样一个“笨”女孩,一路走来从师傅这里学到太多太多。千言万语衷心感谢师傅您!
2020年5月,应老师作为教育援藏代表,去拉萨市重点扶贫县尼木县帕古乡完全小学送课。一堂40分钟的课,孩子们从怯懦躲闪到活跃参与,从提问无反应到与他们的思维碰撞,从初见陌生到挤在窗前依依不舍地喊着Snow的名字挥手道别,孩子们的转变,应老师也为之动容。
“在回驻地的路上,我的心里一直涟漪不断,我深切地体会到久违的成就感与满足感。遇见这里纯朴可爱的孩子们,回想起他们脸上泛起的高原红,再次莫名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援藏初心,这就是我援藏之初心中的拉萨,是我准备投以全部爱的孩子们,这就是我想为之努力奉献的地方。”应雪花说。
虽然经常备课到深夜,虽然一路途径3个多小时的颠簸,虽然4300米的高度让她感到不适,但她内心是欣慰充盈的,为能下乡送教并圆满完成任务感到欣慰,为能发出光热温暖到孩子们感到充盈。
应雪花坦言,虽然持之以恒的坚持过程很辛苦,但她深知,作为北京教育援藏团队中的一员,作为西藏第一位英语援藏老师,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变“输血”为“造血”,将北京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拉萨,并将其留在那儿。应老师回北京工作了,她的工作坊、教研组活动依旧保持着两地的深度交流,她的生活中依然充溢着两地的温暖问候。两年援藏路,一生援藏情。
文字:赵翩翩
编辑:苏珊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