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单四个月后拟重启IPO 联川生物自主测序产能仍存疑

时事新闻2023-10-21 11:42:40无忧百科

撤单四个月后拟重启IPO 联川生物自主测序产能仍存疑

①从项目采购额与占比看,联川生物自主测序产能仍值得商榷,公司并未直接阐明采购业务与自1测序业务的具体金额,及2占公司总营收比例等情况;

②浙商证券认为,目前基因测序服务厂商较多,先入者的规模优势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检测需求,其在数据分析解读的速度、准确性、稳定性上,均有较大优势。

《科创板日报》10月20日讯(记者 黄修眉) 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川生物”)在撤单四个月后,近日拟重启IPO。其于10月16日在浙江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国金证券。

招股书显示,联川生物专注于基因科技领域,现阶段主要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客户提供科研服务及解决方案。公司建立了翻译转录组学、表观调控组学、微生物与基因组学及蛋白与代谢组学四大服务条线。

目前,联川生物主要为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境内外高校及科员研所提供科研类技术服务,该类服务占营收入3比例超90%。

检测环节曾委外给竞争对手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此前主动撤单前,公司大量测序业务委外,自主测试业务产能不足,是当时上交所审核问询及市场关注的重点。

联川生物彼时在回复函中表示,高通量测序环节中,上机测序环节或部分其他环节委外服务,系基因测序行业惯例。2019-2022年,公司不断提高实验效率,优化自身工艺,越来越多委外的服务环节改由自行完成,且公司于2021年开始采购两台Illumina测序仪进行测序,自行测序产能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19-2022年,联川生物高通量测序业务采购金额分别为1913.83万元、3275.37万元、3529.66万元、953万元,占所采购项目比例分别为72.74%、76.94%、40.59%;另一大委外业务蛋白与代谢组业务,同期采购金额分别为507.14万元、770.28万元、901.4万元、1239.82万元,占所采购项目比例分别为19.28%、18.1%、19.68%、52.8%。

联川生物表示,2019-2021年,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委外服务的采购总额及其中的测序环节委外金额逐年上升;随着2021下半年及2022上半年公司逐步将两台高通量测序仪投入使用,自主测序产能提升,2022年测序环节委外采购量明显下降。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包括华大基因、诺禾致源在内的同行可比公司,均通过自有测序仪完成测试工作,并通过实验室新建和扩建项目满足不同地区需求。从联川生物采购项目额度与所占比例来看,公司采购两台Illumina测序仪开展业务,其自测序产能仍值得商榷,公司也并未阐明委外业务与自测序业务的具体金额和比例,从而用数据证明自测序业务能力不断增强。

而被联川生物列为同行可比公司的诺禾致源,也是公司委外供应商。2019-2022年,诺禾致源均为联川生物的前五大委外供应商之一,主要采购内容为上机测序环节服务等,采购金额分别为703.22万元、1080.89万元、213.65万元、223.31万元。

至于公司客户是否知晓相关数据结果为“委外”,联川生物表示,其测序结果交付客户前,是由公司生物信息学分析加工后的,而非直接交付客户。不涉及公司将与客户之间产生的合同义务转包给委外服务商完成,此类委外服务无需客户提前知晓。公司不存在因委外与协议方产生纠纷。

处于产业链中游 市占率3.74%

众所周知,基因业是生物科技产业的一个分支。以联川生物为代表的测序服务供应商,处于整个产业链中游,特点是承接和整合测序行业的各种上游成果与技术,为下游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成本经济的测序服务。

根据BCC Research发布的数据,中国2021年的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9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到42.35亿美元。其中,国内基因测序服务领域的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

中游服务赛道占国内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的比例为51.74%,相较上、下游,具备更大的市场空间及更快的行业增速。中游服务赛道既受制于上游基因测序仪器等的高投入高功耗,又受制于下游应用市场对其检测技术的高要求、高性价比。

具体到公司层面,相比诺禾致源、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已上市可比公司,联川生物市场规模与技术都显羸弱。

以公司主要营收来源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为例,2021年,诺禾致源类似业务(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和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营收约9.29亿元,估算市场规模占有率为16.98%;华大基因类似业务(多组学大数据服务与合成业务)收入约6.42亿元,估算市场规模占有率为11.73%;贝瑞基因基础科研服务收入约3.15亿元,估算市场规模占有率为5.76%。

而联川生物相关服务收入为2.05亿元,估算市场规模占有率3.74%。联川生物坦言,“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相比诺禾致源、华大基因等国内领先基因检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不过,联川生物也表示,通过一系列实验技术的优化,公司可实现高于测序设备通用标准以及可比公司的测序质量和测序效率。以Novaseq测序仪为例,联川生物的测序质量项目,2*150bp测序模式下的Q30指标为90%,Illumina通用标准和诺禾致源标准均为85%;另一测4序效率项目,每一S4型流动池的测序数据量,联川生物为3.3-3.5T,好于诺禾致源的3.02-3.19T与Illumina通用标准的2.4-3.0T。

中游企业门槛不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联川生物的上市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2017年5月15日,联川生物曾在全国股转系统进行股票挂牌公开转让,此后于2020年5月22日终止挂牌;2022年6月29日,联川生物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同年7月22日,收到上交所首轮问询;2023年6月2日,公司宣布主动撤单,随后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从2017年至今,基因测序领域市场竞争5日益增强。

浙商证券认为,从行业现状来讲,基因测序中游企业在国内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早期,由于市场容量有限、技术门槛高及客单价高等特点,市场处于培育阶段,国内企业参与者较少。后6随着测序成本持续下降及在此基础上的新技术迭代发展,基因测序中游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出现大幅增加,开始迎来快速发展。

2020年后,新冠疫情暴发以及下游市场对中游企业在技术、成本、周期等要求提高,中游企业门槛开始不断提升,涉及自动化、成本、新技术迭代等。中游企业需要在已成熟的技术基础上,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实现生产,并逐步在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上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从同行可比公司来看,国内基因测序领域龙头诺禾致源,是业内首次开展全流程生产自动化尝试的企业。诺禾致源已于2020年上线柔性智能交付系统,实现从样本提取到数据分析与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人力成本、交付周期均大幅压缩。

浙商证券分析师孙建认为,目前基因测序服务厂商较多,考虑测序仪器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先入者的规模优势有助于满足多样化的检测需求,且经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其在数据分析解读的速度、准确性、稳定性上,均有较大优势,形成规模优势与品牌壁垒。

联川生物也表示,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基因检测的关键环节,是掣肘基因检测行业中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从已有信息来看,联川生物自测序业务能力的增速扩幅并不明确。

来源:财联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