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轮中考改革6大学科命题导向,权威解读来了!

时事新闻2023-10-27 08:30:43无忧百科

最新!新轮中考改革6大学科命题导向,权威解读来了!


近期,北京再次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并已在全市中小学落地实施。

针对家长和社会关心的有关“新中考”的热点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

李奕表示,北京2023年实行的中考改革,既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也要提高考试评价导向的科学性。

“中考也不再是区分学生的‘分水岭’,而是助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寻求学科兴趣、提升思维品质的‘起跳板。”


不应过早用一刀切的考试评价方式引导教学

将考试从“分水岭”变为“起跳板”

过去,初中阶段10个科目都用统一的纸笔测验计分的方法存在弊端,部分学科更适合社会实践和动手实验,纸笔考试容易导致以试卷为模板的反复训练,使这些学科的教学局限在考点记忆和考试题型的模拟上,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还造成教学目标的错位。

新一轮中考改革把考试评价方式分成考试、考查、考核3类。李奕表示,不应该过早地用一刀切的考试评价方式引导教学。未来,不光是中考,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科日常的评价和考核方式,都要按照这一改革方向调整。比如,学校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的地理和生物考试,不一定采取纸笔考试形式,也可以用社会实践、任务设计等方式完成。

中考改革这根指挥棒就像交响乐团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不同的学科就像乐团中不同的乐器和团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针对初中阶段的不同学科,应该用什么样的考试方式,用什么样的成绩呈现方式,以及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

这4个科目的命题导向不是刷题

考试评价是基础教育重要的指挥棒。它就是要引导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聚焦国家课程标准和每个孩子的成长方向。

李奕表示,由于教学时间长,知识积累比较完整,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4科成为笔试的保留科目。

这些考试科目仍然坚持以学定考,回归教材,但这种回归并非简单的教材知识再现,而是情境、问题、现象在教材外,理在教材内。因此,僵化的死记硬背式的教学和学习都是不适应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4个科目的命题导向也不是刷题,而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引导他们把公式、方法等基本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关注强国建设的现实问题和基础学科研究问题。

事实上,这类考题近年来在北京中考试卷中已经出现,包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道德与法治、体育

这两科的改革导向是不求区分度

李奕表示,道德与法治学科重点是要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认知态度,因此开卷考试不是从书中查找答案的开卷考试,而是给出新情境、新素材和真实问题的考试,答案将是开放的。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以及在学生行为习惯上的固化。不应出现学生卷子答得非常好,但生活中行为失范的情况。因此,道法考试还有10分的过程性综合素质评价。

体育与健康
学科,将实行平时成绩加中考测试成绩的方法。李奕表示,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关注的不是一次体育测验的成绩名次,而是要引导学生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形成良好生活态度,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健康的体魄,至少达到国家规定的青少年体质良好的标准,进而形成乐观向上、开放自信的心理素养。

李奕说,虽然道法和体育两科算作计分科目,但这两科的改革导向是不求区分度,也就是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后,孩子们的情感价值观和身体素质整体应是优异的,而不是靠这两科来区分学生。


历史、地理、生物、化学

不仅不是弱化,反而是更加重视这些科目的教学优化

北京中考方案公布后,部分家长留言询问,化学、历史、生物和地理这4个科目考试方式调整,会不会导致相关学科教学弱化,影响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的学科衔接?

对此,李奕表示,不仅不是弱化,反而是更加重视这些科目的教学优化,更加聚焦课标要求。

改革后,中考对初中的导向作用在于,鼓励教师教学聚焦学科生命线,学段衔接也聚焦学科生命线。所以,基础教育要把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放在突出的位置。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专注于知识点巩固,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整体的思维品质,这是舍本逐末。

调整历史、地理、生物和化学4门学科的考试评价方式
,就是要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教师从应试备考中解脱出来。引导教师面向课标教学,带领学生把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课时用在最需要培养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上。

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如果仅围绕教材上的知识、实验进行纸笔测验,教师教学会局限在让学生反复记忆实验的过程、方程式或者反应的结果。而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基于实验的、有意思的学科。聚焦学科生命线,就要给孩子更多在化学实验室里动手实验的时间,在初中阶段就把学科兴趣激发出来,形成初步的思维品质,从而为高中阶段基于学习兴趣的选科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学段的生物、地理和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特点,感受学科知识和自然、生活的关系。

初中
生物课上,学生要去逮一逮昆虫,认一认植物,做一做实验,亲近大自然。提倡教师带学生去植物园,去周边的小区,做北京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考察,去进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主题的探究。让学科思维的交叉融合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

初中
地理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走进真实环境,认识地貌,了解感受到真实的气候、天气特点,结合寒暑假的研学或家庭旅游,了解不同地域的地理差异。

初中
历史学习,不仅仅要记忆历史知识,还要学会历史研究的方法,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


中考承上启下,向前可以撬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向后能撬动高中教育改革。北京市教委选择中考改革作为基础教育系统变革的切入点,正是北京基础教育即将迎来一轮系统变革的明确信号。

李奕表示,北京市教委将在扎实推进大调研的基础上,以中考改革为起点,陆续推进教学、评价以及招生制度的协同改革。“这不是简单的减负,而是趋向更符合学科特点,落实新课标的变革。”

编辑 | 京教君
素材 | 中国教育报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