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中海最新预判,楼市快要转向了

时事新闻2023-09-04 07:50:31无忧百科

万科、中海最新预判,楼市快要转向了

7、8月份的楼市政策,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市场反应却显得有些微妙。

整个三季度,市场温度可以说是冷到冰点了。8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430.1亿元,已经比1月份疫情高峰叠加春节假期的成交量更低,这多少有点不正常。

最近,一些头部上市房企,都陆续召开了上半年业绩发布会。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今年四季度的走势预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盘点了一下各家房企上半年的经营数据,和他们的观点,大概得出了关于当前行业的几个真相。


地产峰顶回落是趋势

但是当前行情已经超跌

7月24号,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从顶层设计上给房地产定调,那就是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头部房企也基本就这个观点,产生了共识。

绿城认为,现在房地产行业,其实同时出现了四个变化:

第一个是房地产发展阶段出现了重大变化,从增量时代到了存量时代。

第二个变化,是供求关系的变化。现在最主要的指标是套户比,我们是1.09,发达国家是1.1之上多一点,基本已经非常接近。

第三个变化最重要,是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从刚需为主转到了改善为主,购房年龄在不断提高。

因此目前的供应结构,存在四个短缺、四个过剩

① 中小城市相对过剩,大城市相对短缺;② 中心城区短缺,外围城市过剩;③ 小户型过剩,改善型短缺;④ 商品房过剩,保障房短缺。,这些都使阶段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四个变化,是房屋功能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金融属性,或者金融属性占比较大,回归到居住属性。之前都想通过买房来解决投资、赚钱的问题,现在已经不是这种情况。

这四个变化,决定了房地产规模从峰顶回落是正常情况,但是目前的回调幅度并没有反应真实的行业供需关系,而是明显已经跌过头了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业绩发布会上,就明确提出,万科上半年的利润水平已经回到了五年前,但是整个行业的回调不止如此。

今年前7个月,全国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比2020年下降60%,已回到2007年,也就是16年前的水平。按这个下滑程度,预计今年新开工面积仅为6.6亿平方米,将回到2006年的规模。这个数字是明显不合理的。

如果按照城市化率、国外经验进行保守估计,我国房地产应该能保障每年10-12亿平米的新开工面积。今年的数据仅达到一半的水平,行业已经出现很大的投资落差。

也就是说,今年的状况不会是未来的常态,行业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头部房企分享红利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和百强房企的销售总额,都和去年疫情期间基本持平,并没有出现疫情之后的V型反弹。但是,头部房企的销售额提升,却非常明显。

尤其是头部国央企,市占率快速上升,中海、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基本都保持30-40%的增幅。广州国企越秀,上半年合同销售额更是同比上升近7成。按照管理层年初定下的1320亿元销售目标,前7个月就已经达成年度销售目标的70%。


图片来源: 房企半年报,制图: 明源地产研究院

而且,市占率快速上升的情况,也并不局限在国央企。

上半年,民企之光滨江也实现了35%的业绩增长。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和头部房企普遍出现的增收不增利情况不同,滨江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2.84%!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7.33%。

可以说,在行业整体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客户资源正在快速地向头部房企聚集

其中,三类房企正在分享行业集中度上升的红利。

一是布局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房企。

目前市场下,最主要的销售动力,就是来自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几乎所有房企的投资战略都都在向核心城市、核心板块集中。

因此,前几年是否提前回撤一二线,以及今年是否具备一二线城市的拓展能力,决定了当前房企市占率的增长幅度

例如,从去年开始快速壮大的越秀,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核心城市,拥有多元化的土地收购模式。

今年前7个月,越秀新增地块就多达16宗,全部在核心一二线城市,尤其重仓了北京。新增土储中,通过TOD、国企合作和产业勾地等模式获取的土储,就分别占比22%、14%和27%。

二是产品品质和品牌口碑,长期领先的房企。

例如,滨江在杭州,目前就几乎是统治级的存在。前7个月,滨江仅仅在杭州一个城市的销售面积就达到176万平方米,市占率高达26.4%。相当于,杭州平均每卖出去四套房,就有一套是滨江的

在温州地区,滨江上半年收入金额也达到了32.92亿,增长高达1734.15%。

尤其是在购房者对房企信任度偏低的情况下,滨江这种在核心城市群长期深耕,且品质和品牌口碑有保障的房企,拥有相当稳固的护城河,不仅安全性非常强,甚至还在稳定的扩张。

三是经营性业务,已经成熟的房企。

上半年,华润置地虽然开发销售型业务的营业收入、利润表现及毛利率指标均处于负增速状态。但依然实现了净利润160.59亿元,同比上涨26.6%。

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来自于非销售型的经常性业务,尤其是万象系购物中心。上半年,华润置地在营的67座购物中心,贡献了86.4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9.5%。

整个经常性业务,仅用25%的收入占比,贡献了超过40%的利润。龙湖由运营及服务业务组成的经营性业务,更是贡献了集团超过一半以上的利润。弥补了销售赛道下滑,带来的利润缺口。

目前,在市场蛋糕持续缩小的情况下,这三类房企,通过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都足以应对当前的市场极端状况。

行业出清淘汰掉部分产能,行业集中度快速上升,正在让这些头部房企,享受弱周期红利。


房企投资普遍谨慎

下半年会有更多机会

上半年,由于企业投资策略高度趋同,整个土地市场冷热不均,很多一二线城市尤其是核心区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加上近三个月,销售端阻滞加剧,也导致头部房企,投资更加谨慎。

但是下半年,在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需求释放可能会加快。

中海就表示,从销售监测来看,8 月份销售案场来访量较 7 月份上升 15-20%。一二线改善型需求依然非常强劲,8月份在上海开盘的项目,开盘去化率已经超过90%。近期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市场的政策,相信会对市场回升起到积极作用。

绿城中国的判断也基本一致。根据绿城所有项目的来访和成交数据,7月份已经阶段性完成筑底,8月份市场已经在缓慢回升。

同时,下半年也会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根据中海跟踪的18个重点城市供地计划,上半年供地完成率仅为36%。并且,7、8月的土地市场已经更加理性和平稳,这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将在下半年出现。

小结

整体来看,虽然当前的市场情况不乐观,但是头部房企显然已经适应这种极限环境。

截至目前尚未出险的上市房企,土储不断向核心城市转移、负债率持续降低、融资渠道也比较顺畅,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大的经营风险。

但是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行业马太效应加速显现,同样是第一梯队的房企,由于布局结构、产品结构的不同,也逐渐开始拉开差距了。

行业洗牌,已经棋过中局,但依然还没有最终定型。随着市场超跌回调,优秀的房企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