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过剩产能大出清,先从硅料开始?这些企业首先被淘汰!

时事新闻2023-10-28 12:13:11无忧百科

光伏过剩产能大出清,先从硅料开始?这些企业首先被淘汰!

光伏淘汰赛已经开始,但是一个怎样的淘汰法?谁将离场,谁能留下?
笔者认为,光伏制造业四大环节,产能出清将始于硅料,淘汰速度之快、力度之猛,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同样,优胜劣汰之后的硅料,也将率先走出困局,并成为牵引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向光生长的一个支点。

01产能过剩的迷思

全球气候变暖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年来,能源转型趋势势不可挡,并且光伏发电2020年已实现平价上网,光伏产业迎来了历史性最佳发展机遇期。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快速爆发,在不断刷新行业发展速度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资金“疯狂”涌入行业。至2023年底,光伏制造端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产能均超过900GW。

长江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全球组件需求预测分别为525GW和645GW,行业进入过剩阶段。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虽头部企业仍在扩产,新玩家仍在不断入局,但众参与者的脚步却明显放缓,越来越多人开始持观望态度。那么在行业竞争减缓,平稳创变与共同进步成为可能的现在,光伏产业该如何打破僵局?

02行业阶段性下行,硅料是破局支点

PVinfolink预测,光伏装机未来十年或迎来十倍增长,预计2050年全球新增装机需求达1246-1491GW。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则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增装机规模需达到每年1500GW-2000GW,并且需要持续30年的安装,才能真正对全球能源转型形成有效支撑。

人类对于清洁能源的重视,以及自身巨大的实际需求决定,光伏产业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光伏的未来,自然是光明的。

不过,放眼资本市场,光伏行业确实是“绿色”金融的代表:经常一片绿油油。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内卷,直接影响到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这种长期乐观及短期悲观的冲突,不由得让人更加焦虑:光伏的乐观未来,究竟如何才能实现?

笔者认为,当下光伏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在经历短暂且难以避免的行业发展中的下行阶段。只需要一个支点,就可以打破这种趋势,便可以破局。在主产业四大环节中,硅料环节因为竞争格局优,源头影响大,技术路线确定,企业成本差异大等特点,应当而且能够作为行业的锚点,担当起重任。

03多晶硅淘汰赛,一触即发

多晶硅环节是主产业链的最上游,具有化工行业的属性。化工属性有利也有弊:硅料相比下游其它环节,产能弹性更小。从历史来看,硅料的周期性也相对更明显:在行业上行期,硅料环节的毛利率上涨幅度最大,在行业下降时,毛利率下降幅度一般情况下也是最大的。

2011-2012年,欧美双反叠加补贴退场,出口崩溃,多晶硅一度从行业盈利最多跌至行业亏损最多。2020-2022年光伏平价上网、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叠加俄乌冲突等标志性事件,刺激了光伏装机需求,硅料价格快速上涨,一度赚取了行业最多的利润。

如果从该逻辑出发,未来一两年硅料环节毛利或将低于其它环节。尤其是在这个前提下,多晶硅环节甚至还会从2024年Q1开始持续成为过剩程度最大的环节。

当然,历史总是相似却绝不会雷同。2011-2012年的情况,更多是需求由于政策原因阶段性放缓,终端需求端的问题带来产业链价格调整下行,行业缩量价跌。

但现在开始的行业下行周期,则是因为供给出了问题——由于市场行情刺激带来产能大幅释放、供给端增幅远超需求增幅,从而带动产业链价格下行,行业放量价跌。也就是说,硅料行业这一轮最大的危机,是来自于增量供给的落地。

正因如此,化工行业属性的硅料,对于新玩家其实并不“友好”。很多企业,即使资金到位了,项目也不一定能够落地;即使项目运转起来了,也不一定能够稳定地产出产品。较高的技术工艺壁垒,且投资重,扩产周期长,爬坡难度高,成本曲线陡峭……这些挑战将使得许多硅料规划产能未必能够如期落地。

今年以来,合盛硅业、宝丰能源、弘元绿能等硅料新项目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期。与此同时,在9月份,行业内多个项目(内蒙古东立硅材等)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事故,影响了当月产量。所以,硅料环节在明年真正能释放多少产量,目前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04硅料企业,在何种情况下出局?

对于很多硅料新玩家来说,就算能出产品,成本控制也会成为第二条“拦路虎”。不同于光伏制造其他环节,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小、进入门槛低、企业跨界相对容易,多晶硅环节头部企业集中,项目规模大,工艺难度高,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异显著大于其他环节企业之间的成本差异。

综上所述,硅料环节新人难入局,就轮到老人之间内卷了。也就是说,多晶硅环节现在已经做好了“大逃杀”的准备,硅料企业淘汰赛很快就会开始,而且会成为四大环节第一个开始出清的过剩产能。

那么,硅料企业会在什么样的一个时间点被迫退出市场呢?根据硅料行业的历史经验和独特行业属性,当硅料供过于求时,市场价格(P)会持续下降。当P>ATC(平均总成本)时,企业将会获利;当P=ATC=MC(边际成本)时, 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当P企业已开始亏损现金, 企业才会选择退出市场。

而当企业不断退出,以致供给慢慢变小直到小于需求时,市场价格将会抬升,存活下来的企业,就能获取超额收益。

多晶硅环节具有单体项目投资大、资金需求大、并且无法灵活调整稼动率等特点,其对于企业资金实力要求更高。企业一旦陷入现金成本亏损,和光伏制造业的其它环节相比,将会面临更大的现金流压力。一个显著的现实是,现在的硅料新玩家正在面临的资金压力,明显大于其它环节的跨界玩家。也就是说,当光伏制造各环节的产能严重过剩之时,多晶硅环节的产能出清的速度,将远远快于其他环节的产能出清。

笔者预计,硅料环节将会率先出清过剩产能,从而成为整个光伏行业阶段性下行的破局点与拐点。

05垂直一体化,才能胜于易胜

从各家光伏企业的财报看,头部企业吃肉,二线企业喝汤,三线企业(未上市,单一环节布局)甚至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

无论是资金、产能、技术、口碑,二三线企业都不具竞争力,这部分企业或将逐渐出清。

在硅料环节,以龙头企业通威为例,根据明年的需求边际测算,高于现金成本4.2万元/吨生产成本的产能,将会相对危险(见下图)。如果考虑到通威N型硅料出货比例持续提升,以及P型产品品质优势带来的销售溢价,通威在行业产能出清的情况下,仍将维持至少0.5-1万元/吨的盈利。而许多二三线硅料厂,因为扛不住亏损压力,只能停产检修。


多晶硅环节不同产能现金成本差异较大

因此,硅料环节发展到最后,还将是龙头企业们的战场。今明两年多晶硅环节CR5集中度相对其他环节依然遥遥领先。而在各环节均处于相对过剩的阶段,更高的集中度将带来更强的议价能力,也将带来更强的利润留存能力。硅料五巨头,通威、协鑫、大全、新特、东方希望,也都在纷纷采取措施,构建自身的核心优势。

在市占率已经保持领先的前提下,各家企业持续进步的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战略布局和成本压缩。

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实现产业链最大的利润留存,头部光伏企业均采取“一体化”模式,产业链实现向上游或者下游的延伸。而从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也确实是一体化头部企业最具影响力和优势。

其中,大全和新特依旧相对单纯地集中在硅料环节,而通威和协鑫则选择了一体化战略布局,而这两家企业恰恰也是硅料环节中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与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的领军企业。通威在四个环节及电站皆有布局,电池片环节也做到了龙头的位置,而协鑫则专注于硅料、硅片及电站环节。

多晶硅还原方法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战略布局的一环,而这个选择直接影响到了后续的成本控制及质量提升。改良西门子法及颗粒硅法的具体工艺区别,这里笔者就不赘述了。单从成本来看,据笔者的了解,这方面最优的是通威及协鑫:协鑫的话,取决于内胆更换时间及重新开产所需时间,成本在3.5-5万元/吨中间波动,而通威则稳定在4万元。但如果考虑到技术成熟度、 生产稳定性、出品质量等影响盈利保证的因素,颗粒硅技术相较于稳定、成熟的棒状硅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随着下游N型产品的继续渗透,下游客户对硅料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颗粒硅在提升质量和保持生产稳定性方面还要继续努力。

光伏行业“光”在何方?笔者坚信多晶硅就是答案。期待硅料环节打破僵局,带领整个行业穿越周期,共赴光伏产业的光明未来。

本文标签: 硅片  硅料  多晶硅  产业链  光伏行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