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大会金融科技展区现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乐 冉学东 上海摄影报道
今年以来,生成式大模型成为全球“顶流”,而金融行业作为数字化基础最完善的行业,有潜力率先完成从通用大模型向行业大模型的落地。
蚂蚁集团近日在自身深耕的金融领域落下一子。9月8日,蚂蚁集团发布了自研的金融大模型,该模型基于蚂蚁自研基础大模型,同时,蚂蚁发布了C端智能金融助理“支小宝2.0”、B端智能业务助手“支小助”。目前,蚂蚁金融大模型已率先在理财和保险领域进行应用测试。
“我们不卷云厂商,单纯云厂商的赛道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还是希望用平台、产品帮助金融机构去解决我们定义比较清晰的关键问题。”9月8日,蚂蚁集团副总裁、金融大模型负责人王晓航在接受《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称。
大模型版的智能理财助理
今年以来,生成式大模型成为全球“顶流”,而金融行业作为数字化基础最完善的行业,有潜力率先完成从通用大模型向行业大模型的落地。换句话说,大模型引领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渗透至金融业。
此前,业内的智能理财助理大多为“检索式AI”,在语意理解、金融问题分析回复和专业服务的提供上存在局限。大模型版本的支小宝2.0,探索了金融领域智能理财助理从“检索式AI”到“生成式AI”。
支小宝技术负责人陆鑫介绍说,得益于金融大模型带来的知识力、专业力提升,支小宝2.0的智商和财商提升到了新水平,能帮助用户深度解读市场信息、并结合用户的财务目标、投资偏好等,提供个性化的配置策略。
蚂蚁集团透露,“支小宝2.0”已内测近半年,将在完成相关备案工作后上线。而“支小助”正在与蚂蚁平台合作机构内测共建,为理财顾问、保险代理、投研、金融营销、保险理赔等金融从业专家打造全链条的AI业务助手。
具体来看,智能金融助理“支小宝2.0”,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行情分析、持仓诊断、资产配置和投教陪伴等专业服务。
王晓航表示,“支小宝2.0”具备高精度的意图理解,个性化的沟通风格:金融意图识别准确率达到95%,金融事件分析推理能力不逊于真人行业专家,能够进行多回合的高质量对话。
此外,“支小助”的1.0版本可在投研分析、信息提取等环节提供智能服务。“支小助”实测数据显示,“支小助”每日可辅助每位投研分析师完成超过100+篇研报和资讯的金融逻辑和观点提取,40+金融事件的推理和归因。
在现场演示中,当用户问“现在能买点吗”,支小宝2.0会分析人工智能板块当前行情,结合用户持仓状况引导配置。当用户进一步追问“还是看不懂”时,支小宝2.0又换了一种表述,先解释“行业卫星基金”这个专业名词的意思,再解释这类资产不能过多的原因等。
有意思的是,支小宝2.0还会在服务链路中预判用户需求和卡点,适时地主动询问或提供服务。这意味着,支小宝2.0的服务体感越来越接近真人专家,并且始终在不断自我学习和进化。
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金融业务链条上每一个关键职能,都值得用大模型技术重做一次。”王晓航表示,通用大模型无法在专业严谨的领域直接商用,特别是金融服务对错误的容忍度很低,金融大模型要确保领域知识和专业逻辑的严谨性,才能真正落地带来产业价值。
“在金融这样一个严谨的领域,工业级的产品很少。大家看到的都是开源为基础、或说自研的通用大模型,我们虽然有基础大模型很扎实的通识基础,但还是希望能解决产业问题。”王晓航表示。
为何同时发布产品和产业大模型?他表示,很多云厂商更多关注的是解决方案,蚂蚁有一个通用模型,进到垂直领域里帮助客户去解决问题,这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谈到金融大模型是否会在信贷风控或其他金融核心业务上探索布局时。王晓航坦言,关于风险决策领域,也在开发,但具体到什么程度,其实很难说。
“风险管理本质上是一个量化的工作,大模型现在带来的价值不在于怎么去更精准地做风险定价或者运筹优化的算法,而在于数据怎么理解、工作流程怎么更加极致的流畅和低成本,而不是在于怎么去为某些人群、某些人做精准的基于量化的定价。”他表示。
设好“紧箍咒”
而就在一周前,8月31日,12款通用大模型拿到监管部门颁发的入场券,大模型平台正式对外宣布向社会开放,从科研走向了大规模应用。
今年以来,“千模大战”的爆发引发了业界对于大模型安全性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表示,大模型带来了一个真正像人的智能。有自主学习能力,进化非常快,经过多代迭代升级以后,我们将会有一个在多方面超过人类智能的超级智能。他表示,我们人类怎么来应对这样超过我们人类的智能,我们是不是有能力来管理这个智能。
此外,大模型不精确部分,错误部分的影响也非常大。例如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大模型收集、使用甚至泄露了个人信息。
“必须利用‘对齐’为大模型戴上‘紧箍咒’。”何积丰表示,如果把人工智能作为能力,看作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对齐”就是唐僧口中的紧箍咒。有了紧箍咒以后,就可以保证孙悟空不会任意使用能力闯祸。对齐技术是控制人工智能安全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