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首批“二孩”开始上小学,全国各地小学都迎来了报名人数的“高峰”,比如杭州今年小学新生入学人数相比去年增加了约20%;宁波某区小学一年级网报人数较去年增加了19%……
1)
数据显示,近二十年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两年是2016年和2017年,这两年每年出生的人口数量在1700万以上,而后出生人口数量逐年下滑。到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总数只有1062万人;到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总数跌破千万大关,仅为956万人,只有高峰期人数的一半左右。
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全国出生人口数量几乎腰斩,这对教育影响非常之大。以中小学为例,新生人数可能会在六七年的时间里锐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现在的“黄金生源期”,或许在几年后就会终结,学校招生人数会出现严重不足,教师也会出现大量富余。
对教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教师人数是根据学生人数来的,它有一个标准:高中教职工人数与学生比例为1:12.5;初中教职工人数与学生比例为1:13.5;小学教职工人数与学生比例为1:19。
如今全国学校差不多都处于满编状态,简而言之,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倘若依然按照现在的标准分配班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未来教师肯定会超编,出现大量富余。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数来让富余的教师“有书可教”,不过这会给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
2)
如果不想让财政承担很大的压力,就必须要解决教师富余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消化富余的教职员工呢?大概有这么3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推行“教师退出机制”,按比例减少教师人数
关于“教师退出机制”,部分地区已经在实行,但它们实行的“教师退出机制”比较柔性,也没有固定“辞退比例”。而我们这里讲的“教师退出机制”,是按照学生人数减少的幅度减少教师人数。比如某地小学生人数减少了10%,那就按照10%的比例清退在职教师。
这种做法简单粗暴,表面上看能很快完成“消化富余教师”的任务,可是实际上会带来许多严重的问题。
首先会激化矛盾,清退就是砸别人的饭碗,谁受得了?而且,大家都是通过编制考试进入教师队伍的,都在认真教书,让谁离开教学岗位都不合适。
其次会让教师队伍变得不稳定,因为学生人数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两年学生人数每年减少10%,可能过几年学生人数每年又会增加10%,如果教师人数也按照这个比例变化,那就没办法搞教师队伍建设了,整个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教学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种方案:推行“弹性退休”
所谓“弹性退休”,就是给出一个标准,比如年龄达到50岁,或者工作年限满20年,就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弹性退休”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愿”。
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愿申请退休,这是比较人性化的,但相应的,很难让教师人数减少到预期规模,毕竟提前退休意味着经济待遇大幅减少,没有多少人会自愿申请。
第三种方案:自然消化
这种方案主打“温和”,它跟前面两种方案比,最大的好处是“各方情绪都会非常稳定”,因为富余的教师也可以在学校里干到退休。
自然消化会把产生冲突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短时间内解决不了教师富余的问题,依然会给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教职员工的自然消化,意味着“较长一段时间不进新人或者进很少的人”,这会让许多高校毕业生失去进入学校教书的机会,于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变大,教师群体也会逐渐“老龄化”。与此同时,学校教师队伍的活力会下降,教师群体会出现“代际断层”现象,并由此衍生出许多问题。
当然,“如何解决教师富余现象”不是三言两语能讲得清楚的,以上谈的也只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设想,具体情况等到了生源大幅减少的时候再看相关部门出台什么政策吧。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和建议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王轶老师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