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和各省有什么关系?实地调研后我有三点感受

时事新闻2023-10-05 09:41:34无忧百科

“一带一路”和各省有什么关系?实地调研后我有三点感受

9月16日,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察者网联合主办、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东方学刊》共同协办、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支持的2023思想者论坛在上海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他刚刚完成的对地方三省10个城市建设一带一路的实地调研结果。 胡必亮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反映了现实的客观需求,是大势所趋,势所必然,因此发展前景乐观可期;但于此同时,调研中他也发现,仍有一些制约地方潜力发挥的因素。本文根据胡必亮教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经作者确认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教授参加思想者论坛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胡必亮】

今年4-5月,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司组织的一项关于地方是如何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地调查,对江苏省的南京、太仓、苏州和浙江省的杭州、义乌、金华以及广东省的深圳、东莞、广州、湛江、徐闻等地的“一带一路”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回顾与展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今天,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这次调查的情况,希望对于大家思考下一步的“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省的“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干什么

通过实地深入到港口、机场、车站、企业、社区、重点建设项目工地,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意见,我归类梳理了一下,发现江苏、浙江、广东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主要地集中在做六件事情上。

一是努力打造国际交通运输通道,推动构建“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全球网络体系。由于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都是我国最典型的沿海省份,也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省份,因此这三个省都把港口建设放在了拓展全球“一带一路”交通网络的优先位置。

江苏以其沿江沿海的10个港口如连云港港、南京港、苏州港、镇江港等为重点,已经开通了国际集装箱航线75条。


浙江、江苏、广东三省都在大力提升国际港口的运力。图为宁波舟山港

浙江省在这方面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目前的集装箱航线累计已达120条,已成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超级大港,目前的工作是把港口进行延伸,通过建设金华义乌国际陆港和华东国际联运港的方式以及通过建设义甬舟大通道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宁波舟山港的辐射能力。

广东省以5个吨级大港即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东莞港为重点,已累计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共496条,其中深圳港294条、广州港157条,联通10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通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航线、国家和港口。

二是大力发展中欧班列。中欧班列“江苏号”现已开通线路共23条,2022年共计开行1973列,覆盖欧洲17个国家的20多个城市、中亚5国的近50个城市、东南亚4国的6个城市;班列进出口货值也不断增加,2022年已达280多亿元。

浙江省的“义新欧”班列于2014年11月正式开通到2022年底,运营线路已达22条,其中包括中俄在内的中欧方向运营线18条,中亚方向2条,其他方向2条;累计运行班列6724列,累计发送货物55.2万标箱。

相较于江苏和浙江的情况,广东的开行班列数比较少一些,2022年只开行了967列,发送集装箱86774标箱,出口货值31.70亿美元;广东的中欧班列目前主要是联通欧洲、中亚和东盟国家的越南和老挝,共联通了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8178家企业提供产品进出口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产业园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江苏在6个国家建设了7家境外园区,其中3个园区属于国家级园区,即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简称“西港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区,其他的4家园区属于省级园区;7家园区总投资36.8亿美元,入园企业344家,总产值74.9亿美元,已经为东道国纳税2.2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5.1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浙江省投资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共有18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国家级合作区4家,即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14家,广泛地分布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区;到2021年底的总投资已超300亿美元,入园企业已超600家,在当地年纳税超过5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5万多人。

广东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共有7家,都是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在非洲国家和越南;7个合作区到2022年底已累计投资超过20亿美元,创造产值94亿美元,入驻企业158家,带动货物进出口24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2亿美元。

四是稳步推进“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江苏省2022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233.6亿美元,占其全部进出口总额的27.3%。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6271.7亿元增加到17259.3亿元,年均增长11.9%,2022年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进出口额占到其贸易总额的35%,高于全国33%的平均水平。

广东省2013-2022年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1.1万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年增长8.2%,与全国的年均增长率基本一致。

五是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双向投资。2022年江苏省实际使用外资305亿美元,全国第一,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年在江苏新增企业281家,对江苏的实际投资额为33.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28.4%,但占江苏省全部实际使用外资的比例只有11%。从江苏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情况来看,2014年共在38个国家投资,现在增加到了在56个国家投资,投资的行业也从37个增加到了73个。

广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投资从2013年的3.8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4.2亿美元,年均增长1.1%;广东省十年累计在沿线国家设立企业(机构)1468家,实际投资48.4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3年对广东省的实际投资为47.4亿元,2022年为65.7亿元,年均增长3.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十年累计在广东投资9659个项目,累计实际投资额为540.3亿元人民币。

六是加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江苏省主要地聚焦于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发挥江苏高校多的优势,扩大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招收留学生的数量,同时江苏的一些高校也主动地“走出去”,35所高校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举办了69个境外办学项目。

二是重视科技合作,与新加坡、奥地利、捷克等国在科技产业研发方面的合作已经十多年,主要是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环境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南京在2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31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

三是继续推进缔结友好城市工作,江苏省已与64个国家缔结了352对国际友好省州和城市,全国第一。

四是举办一些有特色的论坛、博览会等。浙江省也很重视科技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累计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布局建设了42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并获批了4家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在举办一些世界级的重大活动方面以及在举办博览会方面做得比较好,如2016年在杭州举办了G20峰会,今年又在杭州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等。

在广州中新知识城,中国和新加坡在这个知识城里建立了中新国家联合研究院,对生命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开展联合研发;广东省的华侨比较多,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3000多万粤籍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因此通过举办“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比较好地凝聚了华侨华人力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实地调查的三点感受

通过参与对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十市“一带一路”建设的实地调查,我主要地获得了以下三点真实感受。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反映了现实的客观需求,是大势所趋,势所必然,因此发展前景乐观可期。

首先是有着强劲的现实需求。由于江苏、浙江、广东都是产能大省,服装、玩具、电子、手机、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光伏产品、新能源汽车等超过万种产品的产量年年大幅增长,因此就必须加大出口力度。但仅仅依靠传统的港口运输,一方面运力不够,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经常出现出口产品积压现象,另一方面是海运时间太长,于是客观上就提出了通过跨境铁路运输来解决产品在港口积压的问题,中欧班列应运而生。


由于需求强劲,调研中有的地方反映,国家分给地方的班列次数普遍偏少

更进一步地,为了克服我国比较普遍存在的能源等大宗产品短缺的问题,同时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我国一些企业开始在既有相关资源、又有市场需求的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在不少国家建立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形成了国际产能合作新格局。这些都直接从客观上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其他方面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也都有类似的强劲需求。

其次,不论是到三省的十市调查,还是深入到企业、港口、园区调查,我发现大多都从“一带一路”十年建设中得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像江苏的太仓市和连云港市、浙江的义乌市就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佼佼者了,自然受益更多一些;像华为、正泰、乐土、卓志等企业,也都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良多。

最后,基于以上两个客观事实,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论是政府主要领导,还是政府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或是企业领导、个体创业者,都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件事,认识比较一致,态度比较积极,情绪比较高涨,因此就形成了一股合力。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比较好预测的,那就是“一带一路”建设事业大概率是可以成功的。

第二,地方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上,基本上都是政策做的工作;其次,地方的“一带一路”相关重大项目,地方国企参与得也比较多一些,也有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参与其中的,譬如说各地联通国际的交通大通道建设、中欧班列运营、区域交通枢纽建设等。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有的地方反映,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目前的外贸海运总需求有些下滑,海运集装箱班轮航线有些减少;有的地方反映,不仅与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大幅减少,有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也减少了与我科技合作项目;也有地方反映,尽管海运航线有所减少,但中欧班列仍然很热,国家分给地方的班列次数普遍偏少;还有地方反映,尽管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考虑到国际投资的多方面风险,许多地方的企业出海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积极性仍然不高;等等。

需要特别重视的四个具体问题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觉得有三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是在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加强和完善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深化改革开放搞活的关系问题。

对于前者,毫无疑问,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对于后者,我们也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因为我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都涉及到如何处理这两方面关系的问题,譬如说我们调查的三个省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配额都太少的问题;又比如说,关于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问题,三省都有强烈的要求;还有资本市场开放问题、数据跨境流动问题、高端人才引进及其所得税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很多都是涉及到中央事权的,但都对推进地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我认为解决问题的要点有两个:一个就是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自贸区建设所提出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要求,通过共建“一带一路”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程;另一个就是要同时加强宏观统筹、协调、管理,中央宏观决策部门应该根据客观的现实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取得经验后可以适当地向地方授权、放权,以搞活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改革开放工作。

二是对于共建“一带一路”而言,中欧班列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目前需要重点研究和切实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地有三个:一个就是要大力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另一个就是要根据地方需求,进一步增加中欧班列发运配额数量,至少我所调查过的三个省都有这样的强烈要求;第三,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中欧班列运行机制,包括规范补贴、有效监管低价揽活和盲目竞争等问题,还有民营企业参与中欧班列经营的问题,等等。

三是对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问题,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数量上可以再适当地放一放,让我国企业走向共建国家的机会再多一些,至于境外园区是否能够建立起来,是否能建设得好,那就主要地由市场和企业来决定。

四是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大力推进我国应用性、实用型技术向共建国家的转移和推广,用科技的力量支持和帮助共建国家减贫、减碳,促进其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新能源、现代农业、卫生健康等方面更快更好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