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有关世界银行改革的事,你一边说不针对中国,另一边又说要替代‘一带一路’……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同时存在呢?”在9月5日的记者会上,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遭受了如此“灵魂拷问”。不过他依然操着以往的腔调重申,总统拜登推广世界银行改革并不针对中国,中国也是世行股东,改革是为了让所有股东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受益。
早在上月末,美国政府就放风拜登将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推进全球金融机构改革,被不少外媒解读为“瞄准中国”。美国财长耶伦早前已公开将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看做抗衡中国的工具,而沙利文此前在推销世行“有效透明”的同时,也不忘拿所谓“强制和不透明”抹黑“一带一路”倡议。如今这番说辞,颇有掩耳盗铃之味。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资料图
根据白宫网站发布的记者会实录,沙利文在开场简要介绍了拜登出席G20峰会的议题,提及将“与新兴市场伙伴合作谋大事”。他称,改革和扩大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金融机构将是美国的主要议题,这些机构是美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透明和高质量投资”的主要工具。
不过,沙利文很快遭到了记者“拷问”。
“关于世界银行改革的事,一方面,你谈到这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国家,也不是针对中国。但另一方面,你曾宣称,需要一种方案去替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的‘强制性且不可持续的贷款’”。
这名记者补充道:“所以,我的意思是,这怎么可能既冲着中国而来,同时又不针对中国呢?”
“我们认为应该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高标准、非强制性贷款选择。这是事实。”沙利文顿了顿,又说,“世界银行改革不是冲着中国,这也是事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也是世界银行的股东。”
沙利文称,扩大世界银行的规模并增强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服务的能力,并不等同于反对中国。
“这是为了整个国际社会,为了世界银行的所有股东——中国正是其中之一。”他接着说,不仅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能够在世界银行和IMF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中国也将从中受益。
面对记者追问“可能至少有一部分是针对中国?”的质疑,沙利文再次作出辩解。
“这并不针对任何人,这不是一个消极的议程,而是一项平权而积极的议程。”他称,届时整个G20都会接受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沙利文接受最后一个提问时,又有记者提到了中国。
“你说支持世界银行并不是为了对抗中国——但在这个国家(美国),信用卡拖欠率激增,抵押贷款利率飙升,通货膨胀难题仍未解决......总统却希望通过世行增加对外资助,这对美国公民公平吗。”这名记者说。
沙利文则称,美国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这些投资符合美国自身利益,是正确的做法。
实际上,拜登政府此前已公开将世界银行和IMF视作抗衡中国影响力的工具。
6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出席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听证会时就曾宣称,世界银行和IMF是“美国可与之结盟的力量”,以抗衡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耶伦称赞这些机构“反映了美国价值观”,并声称美国对国际金融机构的援助“对中国等其他国家提供的不透明、不可持续的贷款起到了重要的平衡作用”。
美国财长耶伦出席国会听证会/视频截图
另据路透社报道,8月底,白宫要求国会提供33亿美元的额外资金,作为补充预算请求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世界银行“大幅扩大发展和基础设施融资”,为其他国家提供“一个可信的替代方案”,以取代所谓中国的“强制性和不可持续的贷款和基础设施项目”。
沙利文8月22日表示,拜登将会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世界银行、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现代化问题上,推动将这两个机构的提供贷款能力增至约2000亿美元的提案。他试图再次给“一带一路”泼脏水,称世界银行和IMF是“积极的选择”,“非常有效和透明”,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强制性和不透明性”不同。但他又同时指出,中国在推动全球金融机构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支持世界银行和IMF“并不是为了反对中国”。
对于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将“一带一路”倡议“污名化”和“妖魔化”,并同“债务陷阱”相联系,中方此前就已明确驳斥,这种说法无中生有,没有事实根据,是别有用心的。
今年4月,由拜登提名的新一任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上任。他在6月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中国并不是一个竞争对手,在紧迫的气候变化和发展问题面前,如何应对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间的紧张关系要被放在后一位。
对于美方所谓世界银行等机构“反映美国价值观”的说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6月1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多边金融机构,是反映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平台,在充分反映各成员国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国际合作。它们不是“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是“美国世界银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