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半年报披露收官,六大国有银行也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
整体来看,六家国有大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8468.4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共6900.2亿元。若按181天计算,国有六大行相当于每天收入102.04亿元,日赚38.12亿元。
从盈利水平来看,六家国有大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邮储银行增幅最大,较上年同期增长5.2%。但与此同时,各家银行的营收增速明显分化,例如中国银行以8.88%的增幅位居营收增幅榜首,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营业收入不增反减。
值得关注的是,保持“吸金”能力的背后,六大行的息差水平却持续承压,上半年净息差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同比降幅在9个基点至36个基点之间不等。
六大行营收增速分化明显,其中工行、建行现负增长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上半年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8468.45亿元,相当于每天收入102.04亿元。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六大行合计营收仅增长1.42%,增速显著放缓。
具体到各家银行来看,工商银行以4474.94亿元的营收稳坐头把交椅;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上半年实现营收4002.55亿元。除此之外,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以3657.58亿元、3192.07亿元位列第三、第四。
营收增速方面,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中行的营收增速最快,较上年同期增长8.88%;交行、邮储银行次之,营收增速分别为4.77%、2.03%;农行营收增幅仅为0.8%。营收总额居前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则出现负增长,上半年营收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2.3%、0.59%。
从营收结构来看,拖累两家银行营收下滑的主因是利息净收入负增长与非息收入增速放缓。数据显示,上半年工行、建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为3369.87亿元、3121.85亿元,降幅分别为3.9%、1.73%。农行、交行的利息净收入也均有下滑,中行、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则分别实现4.75%、2.33%的增速。
非利息收入方面,工行、建行上半年的非息收入分别为1105.07亿元、880.7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7%、3.68%。中行、农行、交行则实现非息收入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22.09%、20.43%、19.46%。相比之下,邮储银行非息收入增速“垫底”,仅有0.9%。
不同于营收,六大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其中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增幅最大,较去年同期增长5.2%至495.64亿元;交行、农行、建行归母净利润增速也均高于3%,分别为4.51%、3.50%、3.36%;工行、中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较缓,分别为1.2%、0.78%。
六大行净息差均收窄,仅邮储银行高于2%
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多数A股上市银行仍保持较强的“吸金”能力,但在贷款逐步重定价等因素的影响下,息差压力不容乐观。
国有大行也不例外。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的净息差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农行、工行、建行的降幅较大,分别较上年末下降24个、20个、23个基点;交行、邮储银行的降幅次之,分别较上年末下降17个、12个基点;中行净息差环比降幅最小,为9个基点。
针对净息差的变动,农行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一是受该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等存量资产持续重定价等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二是受市场环境影响,付息负债付息率上升。
建行也在半年报中称,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该行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投资收益率因市场利率整体走低下行;存款受市场竞争加剧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付息水平高于上年同期。
从绝对值来看,六大行中仅有邮储银行净息差保持在2%以上,为2.08%。对此,该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会上表示,一方面,信贷结构的优化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负债端坚持以价值存款为核心的发展机制,上半年该行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9BPS,降至1.54%,在大行中处于较低水平。
六大行上半年新增信贷超8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下滑
资产规模方面,工行以43.67万亿元的总资产占据首位;建行、农行和中行则继续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总资产分别为38.25万亿元、38.03万亿元、31.09万亿元;邮储银行资产规模达15.12万亿元,交行资产规模为13.81万亿元。
延续一季度态势,国有六大行的资产规模均保持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工行、农行、建行资产规模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0.2%、10.56%、12.1%;中行和邮储银行总资产增速较为接近,分别为7.59%和7.51%;交行的总资产增速最低,为6.33%。
资产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信贷投放。记者梳理发现,国有六大行的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05.09万亿元,相较上年末合计新增8.87万亿元,增幅为9.22%。具体到各家银行来看,上半年工行、农行新增贷款和垫款总额超过2万亿元,中行、建行等四家大行的贷款总额增幅均达到9%以上。
此外,多家大行信贷增量也创下历史新高。例如,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较上年末新增1.46万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交行境内行人民币对公实质性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0.36%,增量超4200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邮储银行客户贷款增加6122.34亿元,同比多增752.69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在新增信贷投向上,六大行的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对公领域,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行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仍是新增重点。
而在个人贷款方面,记者注意到,受到提前还款量增加等影响,多家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均较上年末出现下滑。例如建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6.41万亿元,较上年末降幅1.13%;交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减少158.21亿元,降幅1.05%;此外,工行、农行个人住房贷款降幅分别为0.93%、0.56%。
资产质量总体保持平稳,部分大行涉房不良率抬升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六大行不良贷款规模共计约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34.68亿元。除交行持平外,中行、农行、工行、建行、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降幅分别为0.04个、0.02个、0.02个、0.01个、0.03个百分点。对比来看,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是六大行中最低,为0.81%;农行、工行、建行、交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1.3%以上,分别为1.35%、1.36%、1.37%、1.35%;中行不良贷款率居中,为1.28%。
六大行的资产质量情况也与行业趋势一致。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此前披露,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3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季末基本持平。不难看出,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行业水平。
分结构来看,个人类贷款方面,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家银行的个贷均呈现出不良抬头的趋势,不良率增幅在0.01个百分点至0.11个百分点之间。
与此同时,六大行的公司类贷款不良率均较上年末有明显下降。但其中,部分大行房地产板块的不良率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例如农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由上年末的5.48%提升至5.79%,工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由6.14%提升至6.68%,建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由4.36%提升至4.76%,交行也由2.8%抬升至3.39%。
对此,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称,上半年受到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出清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的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在集团贷款中占比较低,并且拨备计提充足,对整体资产质量和盈利的影响有限,风险总体可控。
交通银行管理层对此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质量管控仍然是交行工作的重点,但是随着房地产金融16条政策的延期,总的来看将利好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我们预计后续房地产行业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见习记者 刘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