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扎堆玩“萝卜刀”引担忧,老师没收是否杞人忧天?专家回应

时事新闻2023-09-25 12:34:15无忧百科

学生扎堆玩“萝卜刀”引担忧,老师没收是否杞人忧天?专家回应

教育内卷之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假,都有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校门口的文具店里,解压玩具应运而生,颇受学生欢迎,不过老师和家长对此褒贬不一。

一部分家长在给学生购买玩具方面是宽容的,只要孩子高兴、听话就好。还有一部分家长比较谨慎,偏爱益智类玩具,对那些纯玩具,不会带来信息增量或提高眼界的玩具不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可能会形成负面影响的玩具更是嗤之以鼻。



学生扎堆玩“萝卜刀”引担忧

秋季学期开学后,一种叫“萝卜刀”的塑料玩具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当中悄然兴起,部分大学生和家长也兴趣盎然。这种萝卜刀主打减压的作用,学生以前看影视剧里的大人甩来甩去很潇洒,可家长是决不允许学生碰真刀的,能用塑料刀达到同样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一开始学生只是在放学后玩,玩的人多了,就有胆大的学生带进学校里。学校老师一开始也觉得新奇,后来觉得这玩具不太适合学生,便明令禁止,不允许把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带到学校,发现一个没收一个。有的学生很委屈,觉得这可以减轻学习压力,老师管太多了。

一线老师表示,萝卜刀虽说是塑料的,原则上普通的玩法不会给学生造成人身伤害,但是不排除有学生脑洞大开,玩法千奇百怪。万一无意中碰到其他同学的眼睛或敏感位置,也会带来严重后果。



其次,总有学生在上课时忍不住摆弄萝卜刀,不仅会分散自己的听课注意力,也会对周围同学造成干扰。试想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都在下面甩萝卜刀,老师也无法静心讲课吧?听课效率下降,课后学生就需要用双倍乃至更多的时间查缺补漏,无形中也增加了教育成本。

最令人担忧的是萝卜刀对学生心理层面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光是买来甩着玩的,还会对其他同学做出捅、砍等危险举动,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暴力思维习惯。如果对方是心甘情愿配合倒也无妨,若对方不愿意配合,又经常被突然“捅”,看到对方幸灾乐祸的表情就更烦躁了。



老师没收“萝卜刀”是否杞人忧天?专家回应

负责任的学校老师,都会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和学生、家长强调萝卜刀的利弊。让家长自己衡量是否该予以干涉,大部分家长都赞成老师的做法,不让学生玩萝卜刀,更不能用来做危险的举动。可也有个别家长觉得老师杞人忧天,见不得学生开心。



确实有些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下课都不让学生自由活动,上厕所都要站慢慢走,不允许跑跳,就怕出现磕碰没办法向家长交代。这样做虽然学生安全了,但是也消磨了天性,减少了运动的机会。

有网友觉得,老师没收萝卜刀的理由都是借口而已,无非是怕学生受伤了学校担责任,老师吃瓜捞。不是为了学生着想,只不过想自保而已。这也是事实,毕竟学生在学校期间,老师就是学生的监护人,出了问题当然责无旁贷。



要是学生因为在学校玩萝卜刀,导致成绩下降、心理扭曲、或意外受伤,家长能保证与学校无关,老师自然也就不愿意做那些得罪人的事。

柳州心理卫生协会会长谢静对此表示,学生玩萝卜刀的初衷是为了减压,没有压力的学生可能也会跟风觉得好玩而已。但是无形中的危险动作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觉得压力大就可以用捅、刺、砍等这类危险动作去释放压力。



家长到底能不能给学生买萝卜刀?

专家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购买仿真玩具的时候,要考虑到是否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暗示或行为习惯。流行的玩具,不是不可以购买,而是要在购买前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



眼下校门口的文具店里,有不少带有暴力暗示或性暗示的“玩具”或“文具”,老师和家长防不胜防,发现的时候不知道学生已经玩了多久。还是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不允许不健康的玩具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如果是成年人的玩具,就不能让中小学生能够随意购买。要让学生明白“刀”是工具不是玩具,即使是仿真刀也要用来做刀应该做的事,而不能去伤害自己及他人。



家长也要言传身教,不要为了图一时新鲜好玩儿,而忽视背后的潜在危险。从以往的鱿鱼游戏里的大头针、咕卡里的手工刀,再到萝卜刀,每一样都能让学校老师提心吊胆,亲生父母就更应该做好监督工作。教育之事无小事,亡羊补牢总归不如防患于未然。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萝卜刀”应该被禁止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