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随着三季报披露进入尾声,各大上市公司的业绩成绩单逐渐浮出水面。
近日,协鑫集团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第三季度的经营表现相继公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整体来看,协鑫科技(03800.HK)、协鑫能科(002015.SZ)和协鑫集成(002506.SZ)在第三季度保持了盈利态势。但部分业务由于受行业供给关系格局的变化,其盈利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组件业务业绩同比增长
10月27日晚间,协鑫集成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12亿元,同比增长97.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240.78%。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协鑫集成实现营业收入38.06亿元,同比增长93.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1亿元,同比增长122.30%。
对此报告期内的业绩表现,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充分把握市场机遇,连续中标入围国央企组件采购项目,实现了组件出货量的大幅增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协鑫集成正在加快推进高效TOPCon电池产能建设,目前芜湖一期10GW电池已全线达产,并实现了对合肥、阜宁组件基地的批量供货,且芜湖季度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5.6%。
在产能建设方面,若协鑫集成阜宁12GW及合肥基地二期一阶段7.5GW产能在2023年底顺利竣工,该公司今年底组件产能超30GW。
今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加快,尤其是近期BC技术与TOPCon技术的争论再度点燃了话题。
前述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协鑫集成还在推进储备TOPCon4.0以及HJT、XBC等技术应用,在管理降本、技术研发、销售布局、供应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积极应对行业波动。
“电储算”布局加速推进
协鑫能科发布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今年1至9月份,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公告中,该公司将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三点:一是天然气和煤炭等燃料价格同比下降,促使燃机和燃煤热电联产电厂业绩同比显著提升;二是在调整融资结构和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同比有所下降;三是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取得了有关股权处置收益和债权清偿收益。
目前,协鑫能科“电储算”的业务布局颇受外界关注。据悉,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初步建成涵盖充换电运营、电池银行、能源交易、业财一体化、数字营销、资产管理、智能运维的能源生态一体化数字平台。同时,在液冷超充方面,该公司规划3年内在长三角和大湾区建设运营50个全液冷超充站。而在智算中心业务方面,该公司计划于2024年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5个能源算力中心。
清洁能源业务则是协鑫能科的传统业务。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并网运营总装机容量为2921.90MW,其中包括燃机热电联产1777.14MW,风电743.90MW,垃圾发电116MW,燃煤热电联产257MW。此外,该公司控股华东第一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规模2400MW,按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硅料业务持续盈利
协鑫科技目前尚未正式发布三季报。但日前,该公司披露的公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协鑫科技的光伏材料业务实现利润9.21亿元。
根据公告,第三季度,协鑫科技颗粒硅产量约5.36万吨,出货量达到了6.76万吨(含内部销售0.36万吨);硅片产量为15GW(含代工7GW),销量为15GW(含代工6GW)。
从产销量上看,第三季度,协鑫科技的颗粒硅正在放量。不过,受到硅料价格持续下行的影响,其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今年上半年,协鑫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12.72亿元,同比增长40.47%;实现净利润55.18亿元,同比下滑20.12%。
实际上,硅料企业净利润集体下滑的现象在意料之中。例如,通威股份(600438.SH)近日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02亿元,同比下滑24.98%。其中,第三季度利润下滑较为显著,实现净利润为30.31亿元,同比下滑68.11%。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各大硅料企业第三季度盈利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利润空间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