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时代”终结,全球政策制定者宣告了通过廉价货币和非常规货币工具,来支撑经济增长时代的结束。新华社资料图
日本央行宣布加息后,美元兑日元走高,一度突破150整数关口。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19日,日本央行决定结束负利率政策,短期利率将从原先的-0.1%上调到0%至0.1%区间。这是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来时隔17年首次加息,同时也终结了自2016年1月以来长达8年的“负利率”政策。
日本央行的决定,使得其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后一个放弃负利率的央行,并结束了过去十几年来全球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廉价货币和非常规货币工具,来支撑经济增长的特殊时代。
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迎来重大转折点
在作出“2%的物价目标能够持续稳定地实现”这一判断的基础上,日本央行决定取消负利率政策,17年来首次迈出加息步伐。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迎来重大转折点。
日本央行在19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中决定取消负利率政策,并将原本设定在负0.1%的政策利率上调至0-0.1%(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同时,决定结束旨在抑制长期利率的长短期利率操作(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以及买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等风险资产的框架。但日本央行强调,“短期内,宽松的金融环境将持续”。
会议还决定,在YCC撤销后,将继续以与目前大致相同的金额购买长期国债,并定期公布购买额计划。目前的购买水平约为每月6万亿日元。如果长期利率急剧上升,日本央行将不受每月计划额的限制,灵活增加国债购买量。
日元不升反跌美元兑日元突破150
但是,日本央行的加息行为,却未能激发金融市场的买涨日元热情。截至3月19日14时,日元兑美元汇率不涨反跌,美元兑日元汇率徘徊在150.33附近,这意味着日元汇率再度失守150整数关口,距离年内低点150.88仅有一步之遥。“这再度印证外汇市场的一大操作惯例——买预期,跑事实。当日本央行决定加息后,金融市场反而对日元买涨头寸进行获利了结。”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
“只要日本央行执意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流动性,日元兑美元汇率很难出现明显的涨幅。”一位香港私募基金负责人分析说。这反而促使更多投机资本干脆在日本央行加息后,加大“抛现实”力度。
为何加息?
劳资薪资谈判后工资大涨 通胀处于高位
近两年来,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率持续超过2%,推高物价的因素也从一次性的原材料成本上升转向反映人工成本上升的服务业。日本央行在决议中指出,2%的物价目标“可以持续稳定地实现”,负利率等框架“已经发挥了其作用”。
植田和男表示,确认工资和物价进入良性循环。量化质化宽松、收益率曲线控制及负利率等政策架构已经功成身退,目前将维持宽松金融条件,将持续购入和以往“大致相同数额”的日本公债。宽松条件将坚定支撑经济和物价。如有必要,日本央行将考虑广泛的政策宽松选项,包括过去使用过的工具。
日本央行的这一决定也受到了日本国内劳资薪资谈判的影响。今年3月的“春斗”劳资薪资谈判已经结束,薪资平均涨幅达到了5.28%,创下了1991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小企业平均涨薪3.7%,基本工资平均上涨了4.42%。由于大型企业与工会达成了大幅提高工资的协议,日本央行看到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机会。
影响如何?
对日股影响不大 日元贬值会受到遏制
对于日本退出负利率后的日本股市,中金公司认为,其实日股的走势与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关系不大——在日本央行两轮加息周期中,日股分别呈现了下行与上行的走势,因此比起日本央行政策利率,日股更多受美股的影响。
美日间日益扩大的收益率缺口,给日元带来了沉重的下行压力。华泰证券认为,日本央行加息会进一步缩小美日利差,推升日元,但考虑到日本加息和美国降息对全球流动性的潜在影响不可同日而语,日本加息对全球资产价格的影响总体可控。同时,加息会促进日本增长动能和市场表现从外需向内需的转换。
据彭博社报道,自日本央行2016年1月实行负利率以来,国内投资者已积累了价值66万亿日元(约4410亿美元)的外国债券,其中包括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国债。一旦日本央行转向,日本投资者的资金会大批回流本土,这也将推高多达60万亿美元的全球债市收益率。
日本海外资金若回流过快 或对各国资本市场产生压力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表示,日本经济从2021年8月摆脱通缩以来,至今已经有两年半时间,日本央行决定把负利率改为0 或者是正利率,是一个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举措。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胡捷认为,日本退出负利率的主要影响在于日元利率提升以后,日本“流浪”在海外的资金回流速度会有多快。如果回流过快的话,对于世界各国的资本市场和投资市场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压力。
此外,海外资金回流日本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中国经济,但是这种影响应该是非常边缘的,不至于引起大家过分的忧虑。
整合:刘卫华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财经、中新经纬、每日经济新闻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