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防骗指南,职场新人必看!

时事新闻2023-10-27 10:30:12无忧百科

应届生防骗指南,职场新人必看!

一、应届生求职常见骗局及应对办法

又是一年秋招季,在无数大学毕业生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人生新阶段时,不法分子也在寻找可乘之机实施诈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求职骗局,请务必小心谨慎,它可能就在你身边!



01黑中介陷阱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他们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高校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就业岗位。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其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

02试用期陷阱

在与用人单位商谈薪资待遇环节,会涉及到试用期时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因此,如果用人单位要求试用期为1年,已经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

防范提示:在试用期期间,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受到保护。在工资的发放上,试用期的工资水平应不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也应为劳动者正常缴纳社保。

03收费陷阱

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由中介机构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毕业生到该用人单位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上岗或中途辞退。还有些机构向毕业生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实习岗位,但毕业生必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

防范提示:毕业生要谨记,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04借贷陷阱

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要增强辨别意识,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确有需求参加职业培训的,请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查询公布的正规培训机构。

05传销陷阱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在求职中要了解传销的基本特征,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防止陷入传销设计的圈套中。如果不慎进入传销,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06合同陷阱

在面试通过并与用人单位谈好薪资待遇之后,就进入了签订劳动合同环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能够将双方约定的薪资待遇以法律规定的方式加以固定,也是劳动关系确立的必要条件。有的企业为降低用人成本、避税、逃避用工责任等,与劳动者签订多份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过于简单,缺少工作地点、劳动条件和合同期限等关键内容。有的还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劳动者几年内不能结婚生子、试用期离职不发放工资等。

防范提示:《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因此,要特别注意劳动合同是否具备上述法律规定的必备条款,对于于法无据、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应谨慎对待。

07信息陷阱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活动中,为了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会对自身的经营规模、发展前景等等进行夸大甚至虚构。有的用人单位可能还会故意模糊招聘职位、薪资待遇,蒙蔽求职者。

防范提示:一方面,通过工商注册信息、企业披露年报等了解用人单位的注册资本、注册地址、经营范围、上年度经营情况等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进入用人单位官网与公众号,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日常运营情况等等。这一步骤可以帮助求职者判断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薪资待遇有无兑现可能,从而排除一部分的虚假薪资待遇信息。

二、应届生如何保障自己的正当权益

求职流程看似简单,实则处处需要警惕。为避免自己的权益受损,应届生在求职前应当做好以下准备:

1.仔细研究雇主和职位:在投递简历之前,深入了解潜在雇主和职位,包括公司背景、声誉、文化以及职位的工资待遇、职责和要求,排除雇主薪资待遇造假的可能。

2.验证招聘信息:谨慎对待招聘信息,确保其来源可靠。避免应聘虚假广告或不明来历的职位。如果有疑虑,可以通过公司官方网站或联系其人力资源部门来验证招聘信息。

3.保护个人信息:在求职过程中,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只在必要时提供这些信息,而且要确保信息的安全。

4.谨慎签署合同:在接受工作之前,仔细阅读和理解雇佣合同,确保其中的条款明确,特别是关于工资、工作职责、福利待遇、工作时间和离职条款等方面的内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法律专家或工会。

5.了解劳动法:熟悉当地的劳动法和法规,了解自己的权益和雇主的责任。

6.保留书面证据:保留与雇佣相关的所有书面文件和通信记录,包括电子邮件、短信、合同、薪资单等。这些文件可以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

7.建立职业网络:积极建立职业网络,参加行业活动、职业研讨会和社交聚会。与同行和前辈建立联系,获取有关求职和职场的建议和支持。

8.寻求帮助和咨询:如果遇到问题或纠纷,寻求法律咨询或与工会联系。

秋招信息繁杂,为帮助各位同学顺利求职、拿到靠谱心仪offer,僧僧特地推出了秋招情报站----既汇总了200+大厂秋招资讯,也包含央国企/事业单位岗位推荐,可谓是干货满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快来看看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