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半年报的陆续公布,白酒上半年的成绩单已悉数出炉,相比于此前市场悲观的预期,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收入下滑,大部分都保持了双位数增长。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近期走访市场发现,虽然当下已经进入中秋国庆两节旺季前备货期,但渠道反馈却较为平淡。业内也有担忧,白酒行业所要面临的考验或还没有到来。
白酒股半年业绩继续报喜
虽然今年消费疲软,白酒市场3月份就提前进入淡季,但从白酒上市公司的半年业绩看,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尤其是头部酒企业绩增长强劲,上半年前五大酒企贵州茅台(600519.SH 709.9亿)、五粮液(000858.SZ 455亿)、洋河股份(002304.SZ 218.7亿)、山西汾酒(600809.SH 190亿)、泸州老窖(000568.SZ 145.9亿)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第二季度是传统意义上的酒水消费淡季,但也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洋河股份、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第二季度都有较快的增长,其中泸州老窖第二季度实现收入约70亿,同比增长超3成,已经接近于第一季度旺季的收入水平。
今年4月份在港交所上市的珍酒李渡集团(06979.HK),上半年也实现了较快速的增长,营业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15%;报告期内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15.9 亿元,同比增长202.1%。
整体来看,白酒行业业绩分化的局面在今年上半年依然在持续,酒鬼酒(000799.SZ)、水井坊(600779.SH)上半年营收出现了双位数下滑,伊力特、老白干酒等弱势区域酒企上半年收入增速只有7.7%和10.2%,落后于头部酒企。
值得注意的是,6月19日,中国酒业协会市场专业委员会曾公布《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下称 报告),报告显示51.4%的受访酒行业从业者认为上半年市场遇冷,整体渠道库存仍处高位,市场消费疲软的反馈和白酒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出现了偏差。
在业内看来,一方面国内白酒行业的挤压式增长格局并未发生改变,市场正在向头部酒企集中,头部上市公司也因此受益,今年上半年前5大白酒上市公司收入为1719.7亿元,约占白酒上市公司总收入的79.1%。
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第二季度白酒企业增长较好,除了去年整体基数比较低之外,也与国内消费市场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介入下有所反弹有关,这对于名酒在宴席、礼品和商务等场景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认为,很多白酒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业绩考核压力,可通过自己强势的市场支配地位和品牌地位向渠道压货,这也是第二季度一些白酒企业实现增长很重要的原因。
有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市场动销并不算好,但很多经销商还是愿意打款完成名酒企业的合同任务,因为名酒代理权相对稀缺,而且部分大经销商本身实力较强,还有打款进货的能力。
两节旺季备货期开场略显冷清
目前距离中秋国庆还有近1个月,已经进入旺季备货期。上半年,大部分受访经销商都对今年第一个销售旺季有所期盼,不过今日部分受访经销商向第一财经记者反馈,销售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在北京市昌平区经营酒水批发业务的商人王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8月份市场比较冷清,他并没怎么出货,9月份一般都会有一些礼品需求,但他认为目前市场行情已经很难判断。山东济南酒水批发商盛民泰也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市场有明显好转的迹象,据他了解,客户中还是有中秋去走访的计划,但在名单拟定上可能会更克制和理性。
南京酒水经销商郭佑辰认为,目前中秋生意整体要比上半年略有起色,但市场回暖并不平均,一些社会关系、门店实力较强的名烟名酒店生意尚可,但一些小客户日子就比较艰难,今年可能会有一批小的终端门店被自然淘汰。
截至目前,国内烟酒店相关现存企业共26.17万家,今年上半年共新注册2.2万家,同比下降4.3%。
多家机构也在观察白酒市场的新动向,今年五一和端午小长假,以及7、8月暑假期间,宴席消费成为白酒消费的主要出口之一,在机构看来,今年中秋国庆小长假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宴席市场能再次迎来一个小高峰,将有利于白酒市场动销。
不过肖竹青认为,目前社会购买力不足是中国酒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比如区域酒厂已经进入不促不销的内卷竞争状态,行业真正的考验会在下半年,白酒上市公司管理层应该关注渠道库存及价格倒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