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了嫉妒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办?

时事新闻2023-09-21 20:33:46无忧百科

当孩子有了嫉妒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办?


“快来说说多胎家庭的问题,如何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这是我们经常会收到家长的反馈。

嫉妒心,如果处理得好,可能会变成孩子争取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动力,但是处理不好则容易导向十分糟糕的局面,轻则情绪低落,生气,重则出现过激的行为。在一些社会新闻中,不少学生时代投毒、霸凌等恶性事件的起源,都可能来自于嫉妒。

今天就让我们用批判性思维剖析一下嫉妒心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把嫉妒的场景分成两种:一种是家庭内部产生的嫉妒,比如多胎家庭的情况;一种是孩子面对外界产生的嫉妒。区分标准是,父母是家庭规则的制定者,面对家庭内部嫉妒可以通过调整规则化解,当孩子面对外界产生嫉妒情绪时,父母则更多担任疏导者的身份。


/Bee Johnson/


家庭内部的嫉妒:复杂的“公平”

嫉妒的起源是复杂的,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对于兄弟姐妹或者家庭成员产生这种情绪主要来自资源分配不均,即公平问题

在这里,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究竟什么是公平?


看上面这张图,左右两边,哪边是公平呢?

在左边的图中,每个人都得到了相同的支持;在右边的图片中,每个人都基于支持满足了需求。

这个问题我们也曾在C计划的课堂中问过学员们,大家讨论后慢慢发现,公平是复杂的,这两种可能都代表着公平,但能得到的明确结论是,公平不一定代表平均分配、要完全一样

在家庭中,父母每天都需要决策如何分配他们的资源、精力、关注给每位家庭成员。

当你有六颗软糖,如果平均分给每一个孩子,看似简单的逻辑很可能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可能会想多吃而抢夺其他人的,也可能想到上一次弄掉的糖果更珍惜,不喜欢吃软糖的孩子也可能并不会吃,也不能从收获软糖中收获同等的快乐。


/ pixabay/

可见,在家庭环境里,公平的概念是动态变换的。

因此,当家长依据均分这种看似公平的原则去分配资源时,孩子的嫉妒心依旧可能产生。这种时刻,树立规则是更重要的。比如培养孩子珍惜拥有资源的意识,让其理解资源有限;比如带着孩子从局外人视角去多观察需要分配资源的时刻,和他们一起讨论怎样是公平。

还有一种产生嫉妒心的场景也来源于公平,那就是关于“爱”,但“爱”的“分配”却不那么肉眼可见。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被爱的,父母常是会面临被孩子询问到底更爱谁更多的话题。这里要做的依旧是可以和孩子探讨公平。

父母可以和孩子平和地讨论,衡量“爱”的标准是什么?不应该让孩子将爱与时间、资源是否均分的情况画上完全的等号,也可以运用上图的公平概念去解释,在家庭环境中,我们都基于孩子的需求从不同方面去提供不同的帮助,而非刻板地平均划分,高质量的陪伴和需求满足才是更重要的。


/Kazuhisa Uragami/


面对外界的嫉妒:情绪接纳与疏导

对家庭外部的嫉妒是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有的时候,孩子只是羡慕,但若情绪发展到了嫉妒仍需疏导。

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个故事《乔方的房子》,来自经典儿童文学《小淘气尼古拉》。故事说到尼古拉有一次和爸爸一起去同学乔方家玩,结果乔方家是特别大的豪宅,他才知道乔方想要什么,他的爸爸都会买给他,他们家还有管家。回到家后,尼古拉和爸爸说起这件事,充满了羡慕,但爸爸并没有说话,看起来不是特别有兴致……

在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曾在C计划的课堂上进行了讨论。老师会问孩子们,嫉妒有没有什么好处?


/ C计划课程专属用图,版权归思辨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

大家开始正视起“嫉妒”这个情绪之后,就会发现,它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首先要明白“嫉妒”并不是坏事,嫉妒的心理可能是每个人类一生都会面对的事。甚至,在我们的思辨课堂中,有的孩子能提到,嫉妒可以帮助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面对嫉妒,可能会通过极力挖掘对方缺点的方式达到心理平衡,这很可能是暂时的自我欺骗,导向的结果却是在嫉妒里越陷越深。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绪时,家长更适合和孩子一起探讨——嫉妒的源起即孩子是因为什么产生嫉妒,那件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不是必要?还是仅仅因为当时感受到的冲击所触发的情绪?如果真的想得到,可以展开讨论,如何才能获得。这样一来,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他人身上转移到挖掘自己的内心。

和孩子一起挖掘嫉妒的源头,其实也是很好地认知社会的契机,这能让他认识到每个人都不同。嫉妒能让我们更好认识自己,但不是让我们成为别人。

当然,我们也需要有心理准备,嫉妒只是一种情绪,它并不可能被”杀死“。当情绪来临,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去接纳和消化,让他用批判性思维,更正面地对待这样的情绪,而非认为有什么办法能一蹴而就,“杀死”孩子产生的嫉妒心。


/ NTT/


警惕外因激化嫉妒

此外,我们也需要警惕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激化内心的嫉妒。

比如家长间不要攀比,更不应该把攀比的压力传达给孩子。这种来自长辈或者权威的施压,会异化孩子的嫉妒情绪,也不利于其进行社交交友。

与此相反的是,当孩子自发地产生”比较心”时,家长可以帮助他建立更科学的“比较体系”。让孩子从嫉妒他人的一个点中解脱出来,客观看待整体事物。

还是回到尼古拉去乔方家玩的小故事里。

如果我们是尼古拉的父亲,我们可以和尼古拉聊聊乔方家的财富缘由,积累财富的过程有继承,也有一代一代努力,这中间也会有隐形的牺牲,这是外界看不到的。我们可以和尼古拉聊聊大房子的优劣、家里房子的优劣。

当注意力转移到深度思考问题本身上,很多的嫉妒心就能更容易消散。


《小淘气尼古拉》| C计划L2思辨阅读课程用书

作者:(法)勒内·戈西尼文、(法)让-雅克·桑贝图

那么在故事中,尼古拉是怎么面对这些事的呢?

尼古拉看着乔方和他说,虽然你想要什么你爸爸都会给你买,但是你买不到我爸爸自己设计的车。当天晚上,乔方的爸爸来到尼古拉家,提出想买尼古拉爸爸设计的车子,尼古拉的爸爸平静地说:”我不能把我的车子卖给你,但我可以教你怎么设计。

事后,乔方爸爸感激地离开了,尼古拉的爸爸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撰文|大麦

排版|番茄

编辑、校对|袁振、许栩

最新课程

C计划思辨阅读课,可以引领孩子从阅读、思辨中逐渐掌握思考工具,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如果想让孩子——

懂阅读,爱思考,善沟通,

会选择,负责任

点击下方图片,来体验我们课程吧!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

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回复[独立思考]可领取礼包

本文标签: 父母  被爱  嫉妒心  批判性  嫉妒情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