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归来,仍是万科

时事新闻2023-10-28 00:38:15无忧百科

万科归来,仍是万科

“年轻人”与“房地产”,一直是存在某种断层的两个关键词。

今天,阔别四年的北京万科,用一场名为“明天,我们将住在哪里?”发布会,带来崭新的产品,来做出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与常见的发布会不同,没有端庄严肃的主持人,没有开场挨个排位介绍领导,而是以三个年轻的合伙人为主,讲述了一场“年轻人自己的故事”。 而这场房地产项目的发布会,必定不会以奢华、排场出位,而是将创下北京市场地产发布观众平均年龄最低的一个记录。几百位受邀前来的年轻客户,在这个周五的晚上从18点多认真听到21点,导致散场后的四季酒店附近一度出现了拥堵。


发布会现场,拍摄:36氪

万科知道年轻人正在经历什么。“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在发布会现场,泰戈尔的《用生命影响生命》,出现在发布会主舞台的一侧。

“平权”,是这场发布会的关键词之一,万科以此来表达对于生活和产品的主张,也在告诉同行:居住不光需要做审美对齐,还要做情绪共情。

在现场,万科发布一份青年居住与产品洞察,在与36氪后浪研究所联名的调查部分,优先展示的不是户型图、效果图,而是满屏的真实居住痛点与向往。

“和没有边界感的家人同住很窒息”、“原来没想过窗外的view这么重要,现在都是对面楼的立面”、“理想的空间,有植物阳台和咖啡吧最好了”……

在生活与居住领域,万科比较特别,这家并不年轻的企业,不是标榜年轻,而是一直在探寻年轻人的世界。

对30年前的一次call back

实际上,距离万科第一次提出“明天,我们将住在哪里?”问题,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这是万科刊登在1992年《新民晚报》的广告语,在福利分房的年代,商品房概念还未在中国普及,大部分人还住在共享厨房与卫生间的筒子楼里,万科在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花园系列产品,提供了第一代带有层层退台的花园洋房,第一代完整的物业服务、开设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第一个提供社区班车的社区,还配套了社区、商业、学校、便利店;

2008年,当买房人还在苦于装修时,北京万科·紫台提出“消灭毛坯房”的产品理念;

在北京陷入对限竞房时代的整体焦虑之中,万科·东望在90平方米的户型,用客厅270度广角边厅设计、100种植被设计,告诉年轻人,虽然房价可能限制成本,但生活的追求不该被限制住。

北京万科公司总经理林瞳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万科在北京从未停止对居住生活的探索和实践,从增量到存量,从住宅到集体用地的租赁实践,从单一的社区到多元化的办公、商业、冰雪、度假等业态。”


北京万科公司总经理林瞳

阔别北京市场四年后,今年8月,万科把对于探索未来的期待与力量,放到了通州永顺镇地块,万科·东庐将继续回答“明天,我们将住在哪里?”。将这个问题,归还于城市、时间、自然、邻里、家人,还有居住者自己。

明天的答案,藏在生活里

在这场发布会上,年轻人的面孔、年轻人的家、年轻人的居住故事,被放在大屏幕的正中心。

虽然产品的具体迭代是未知的,但是万科一直以来的目标是确定的,正如发布会所述:我们的产品和市场上常见的房子不太一样。


发布会现场

万科·东庐究竟哪里不一样?答案是:从社区、庭院、再到家居设计,这是一个让北京青年看到生活更多面可能的产品。

36氪后浪研究所调查显示:四成北京年轻人无法在家的步行范围内喝咖啡。疫情之后,家附近一个可以随时出门见面的空间更加重要。

对于这个尴尬的现状,万科的解决方案是:木头房子。这是社区主入口的公共空间,是一个以木质为主,加上绿植形成的庭院空间。这里为居住者提供独处、加班、咖啡茶叙的空间。下层还有可以满足基本生活的商业区,是烟火气可以聚集的地方。

除了步履可及的公共空间,在与北京青年一同成长的过程中,万科一直坚持为业主提供“用植物感知四季”的家。

“我们会打造三季有花、冬季有绿的形色植物,从3月份的早樱,到9月份的夏花结束,能一直有花看,我希望大家不需要跑到非常远的地方,就能感知四季;希望住在东庐的伙伴,在小红书和朋友圈里特别出片儿。”万科北方区域城市研究院负责人都珊珊如是表示。


万科北方区域城市研究院负责人都珊珊

除了社区、庭院,万科·东庐做出的让市场震惊的进化,是整装,而非市场普遍流行的精装。

用户可以像定制Iphone一样,匹配自己的居住需求。从比常规层板薄9毫米的、可以释放更多物品的鞋柜,到背景墙到衣柜、冰箱,扫地机器人,再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对于家的要求,万科·东庐提供了一站到底的入住整装方案,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总之,万科·东庐的出现,在提醒这个市场,年轻人买房纠结不只是钱,而是没有遇到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家。

万科知道,年轻人听够了“我懂你,”他们需要的,是“我与你站在一起”。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