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金融精英,太会玩了!

时事新闻2023-10-27 21:02:14无忧百科

李小加,金融精英,太会玩了!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因滴灌通而走进公众视野的李小加,其实从来都不是一般人。

【金融干才】

李小加在金融业的起点是极高的。

1992年,美林证券受命帮中国财政部筹备发行第一笔海外主权债,作为主导律师,年仅31岁的李小加全程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当时财政部提出不能在发债书中写政治方面的风险,但不注明风险又发不了债,李小加略微施展了一下东方智慧,便轻松化解其中的矛盾。

这次愉快的共事直接让美林相中了李小加。

1994年,李小加加入美林证券,一路平步青云,仅用5年就做到中国区总裁。美林时期,李小加充分展现出自己在金融运作方面的不凡能力,他亲自操盘了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一批巨头在资本市场的发行与交易。

2003年,李小加转投摩根大通,任中国区主席兼法人总裁。他的到来让原本在中国市场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摩根大通瞬间异军突起,有数据统计,在2006年中国股票交易账簿管理人名单上,摩根大通的排名第11直接升至第3,一举超越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证券。

或许是厌倦了投行工作,亦或是想寻找新的人生挑战,2010年,李小加决定把自己的金融天赋带到了港交所。此后十年,他以舵手的身份让这家进退失据的交易所重新启航。

李小加是干大买卖出身的,眼界、格局、手笔,全是顶流水准。香港背靠内地,面朝世界,要建立一个具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就必须两头抓,其中走出去是重中之重。

2012年6月,港交所以166.73亿港元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交易量约占全球基本金属期货交易的八成。此举不仅让港交所向世界金融舞台中心迈进了一大步,也把全球商品的定价权留在了香港。十年后,青山控股因镍交易被狙击,LME果断拔了网线。

李小加胃口太大,伦敦金属交易所只是前菜,根本满足不了他。

2019年9月11日,港交所正式向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提出合并,“伦港世纪联姻”呼之欲出。一旦结合成功,将创造一个覆盖亚欧美三大时区,可同时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提供国际化的金融交易市场。尽管后来这一计划未能成行,但这种开疆拓土的气魄和雄心已足以让世界对香港金融市场刮目相看。

2020年5月7号中午,李小加宣布不再港交所总裁,香港交易所(00388)的股价随即放量下跌,资本市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他的认可。掌舵十年,李小加是港交所有史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领导者,在他的任期内,港交所的股价屡创新高,涨幅一度超400%。

【改革能手】

“不是香港错过了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错过了香港。”

2013年,谦逊的马云就这样微笑着甩下一句漂亮话,然后转身离开,头也不回的奔向了纽交所,留下李小加和一众同僚欲哭无泪。无论如何,与当时全球最大的IPO失之交臂对港交所来说都是一次重大损失。

阿里巴巴属于同股不同权架构,并不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李小加主张放开对这类企业的限制,但反对者认为这会削弱投资者保护,改革陷入僵局。为了说服各方,李小加曾写过一篇5000多字的日志,分别站在传统先生、创新先生、大基金先生、小散户女士等不同立场,讨论是否应该为多层股权制开绿灯。

李小加的坚持终于在2018年得到回报,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开始接受新经济公司的上市申请,同时允许有特别投票权架构的公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及二次上市。

随后,小米、美团、百度、阿里等一众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赴港上市。2019年,港交所共有165家企业首次主板公开发行,募资总额达到3128.89亿港元,蝉联全球IPO募资冠军。

作为风云际会之地,港交所云集了港资、内资和外资,各路势力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而改革的本质便是调整利益结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2011年,新官上任的李小加决定烧几把火,他建议将港交所的开盘时间与内地同步,同时推出“遥距交易所参与者制度”,允许香港以外的证券经纪人为当地投资者在香港交易所交易提供服务,为内地资金进入香港打开新渠道。

这些日后看来无比正确的举措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上任不到两年,示威人群就时不时在港交所门口打出“李小加下课”的标语。面对异议,李小加给出了自己不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态度:

“我们太顾虑改革的成本和风险,却往往忽视不改革的成本与风险,因为后者经常要在若干年之后才会显现,让下一代人付出代价,从我们这一代就应该勇敢地担当起责任。”

李小加把股票、债券等资产比作“货”,交易所是“场”,港交所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让中国钱买上世界货,让世界钱买上中国货的场。而要实现“货”的自由交易,最重要的就是打通“场”,对接世界的同时也要连通内地。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落地,两地投资者从此可通过当地证券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两年后,深港通开通,三大交易所共同搭建起一个总市值百万亿级别的、互联互通的巨大市场。

当初面试港交所总裁这一职位时,时任港交所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史美伦向李小加发问:“为何你可以胜任做行政总裁这个职位?”

后者的答复是:“我不能胜任,因为我没有管理公司经验,不懂IT,也不懂广东话。”

事后来看,正是这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把香港金融市场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头做起对于大多数人或许并不容易,但之于李小加则是家常便饭。

【跨界达人】

李小加是个全才,他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

祖籍东北,生于北京,长于甘肃,别样的人生开场方式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李小加的一生将充满未知与不确定性。

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去石油技校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钻井工人,在中海油的海上钻塔一干就是4年。

恢复高考后,19岁的李小加决定从文,一举考中厦门大学文学系。后来他被分配到《中国日报》社做记者,因写出第一篇中国足球黑哨报道而在业内小有名气。

1986年,李小加前往美国深造,先在亚拉巴马大学拿下新闻硕士,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拿下法律博士。毕业后摇身一变,成了美国Davis Polk Wardwell和Brown Wood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永远有目标,始终在路上,这样的人根本闲不住。

2021年,卸任港交所总裁仅仅几个月后,李小加便牵头成立了滴灌通。所谓滴灌通,本质是一家投资内地小微连锁店的投资公司,但其投资形式既不是股权投资,也不是债券投资,而是通过对每家店铺每日销售额的现金流进行分成来拿回本金并获得收益。

具体操作方式是,先通过海外机构募资,然后投资给内地需要钱的店铺,形成每日分成合同,即DRC,再把DRC拿到澳门的滴灌通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所做成DRO(Daily Revenue Obligation),相当于DRC合同在滴灌通澳交所的托管凭证,类似于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如此一来,DRO便可在滴灌通澳交所进行上市发行和交易。

中国有规模极其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截至2022年末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而银行、股市又很难真正惠及这部分经济体。滴灌通引外资之水,浇灌国内小微企业,可谓打到了蛇的七寸。自成立至今,滴灌通已经投了1万多家店铺了,今年8月公司完成4.58亿美元的C轮融资,成为一家估值10亿美元级别的独角兽。

这门表面看上去毫无瑕疵的生意,实际上也有很多争议的地方。

就在前几天,淡出公众视野许久的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突然在朋友圈向滴灌通“开炮”,直指其是翻版P2P、变相高利贷,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据他的解释,为了覆盖其他项目损失,滴灌通的利息收入大概不会低于20%,而这已经接近内地24%的高利贷标准。

关于滴灌通的争议至今仍是悬案,最终结论也只能由相关部门来认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既懂金融又懂法律,既懂西方又懂东方的李小加肯定是有备而来。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