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一家新能源企业打破了上交所IPO受理“独苗”的局面,成为上交所该月受理的第二单IPO项目。
目前,和特能源(福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特能源”)在上交所主板 IPO 审核状态更新为已受理。作为一家新能源产业,和特能源专注于工业园区热电联产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热力生产供应、输送,除盐水等。
此次IPO,公司的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拟募资6亿元,资金计划投向福清市元洪投资区集中供热管道建设项目、江阴工业区中压蒸汽管网建设项目、江阴工业区中低压供热系统建设项目、江阴工业区中压供热系统建设项目、福清市元洪投资区集中供气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作为9月为数不多的申报企业之一,和特能源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却在不断下滑,其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公布的数据和此次公布的招股书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从受理到上市,和特能源的路或许并不好走......
来源:官网
毛利率断崖下滑
财务数据上,2020年-2022年(下称“报告期”),和特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4亿元、3.83亿元和4.5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0.74亿元和0.79亿元。
虽然营业收入在不断提高,但归母净利率却在不断下滑,分别为36.94%、19.32%、17.36%。事实上,近几年,公司主营业务蒸汽业务的毛利率下滑严重,报告期内分别为30.77%、10.55%、2.46%。其中,2021年的毛利率断崖式下滑,直接下滑了近20个百分点。
在招股书中,和特能源称2021年-2022年,其蒸汽业务的毛利率均低于同行平均值,但并未披露具体数值。和特能源解释,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为单价上涨程度低于单位成本上涨程度所致。
近年来,和特能源的成本中直接材料涨幅惊人,2022年直接材料成本较2020年增长了近130.82%。
直接材料成本上涨的背后是煤炭成本承压。
据公司官网介绍,和特能源主要是以燃煤为主要原材料的公司,而报告期内,煤炭的采购价格持续走高,2020年-2022年,和特能源的煤炭平均采购价格分别为669.29元/吨、1015.02元/吨和1337.49元/吨,其中2022年相比2020年涨幅达99.84%,采购价格增长了近一倍。
煤炭价格还在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旬无烟煤(洗中块)、山西优混(5500大卡)、焦煤(主焦煤)价格分别为1387.6元/吨、920.3元/吨、2034.4元/吨,与9月上旬相比涨幅分别为2.2%、6.7%和3.4%。而据海通证券预计,随着季节因素、国外市场因素等影响,今年四季度煤炭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态势,而未来煤炭价格的走势或仍将进一步影响和特能源的利润空间。和特能源也承认,若煤炭价格在未来出现持续上涨的情况,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财务数据打架
2022年1月,和特能源在新三板挂牌并公开转让。IPO日报发现,和特能源招股说明书与其在新三板挂牌期间信息披露的内容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差异主要集中在主营业务产品、核心技术、财务数据上等。
其中,财务数据方面,两个版本的研发费用存在较大差异。2021年,其挂牌期间披露研发费用金额为1291.49万元,而招股书上的数字为258.22万元;2020年,其挂牌期间披露研发费用金额为1110.60万元,招股书上则为230.37万元。
产生如此大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展开来看,和特能源的研发费用基本为职工薪酬。
并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平均值,且差距越来越大,在同行业公司提高研发费用率时,和特能源却降低了研发费用率。报告期内,同行平均值为0.71%、0.75%、1.16%,而和特能源的研发费用率则为0.73%、0.67%及0.45%。
矛盾的是,据招股书,和特能源的核心技术却越来越丰富。
据其招股书,新三板挂牌期间的技术名称和相关内容和本次招股书披露的核心技术的说法和内容大部分对应不上。
公司解释道,“公司核心技术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与先进系统设备的应用而进行动态调整”,是在不断丰富深化的。
从员工的质量来看,和特能源的研发技术组组长黄志云为专科学历,同时,在过往的经历中,担任的职务无研发经历。除其之外,和特能源的核心研发人员仅为2人,技术人员为16人,占总员工数量的10.32%。其中,公司副总经理龙文平作为核心研发成员也无研发经历。同时,40岁及以上的人数占比近48.39%,本科以上人数仅为12人,占比不足8%。
总体来看,技术团队的成色竞争力不足。热电联产企业的运营对生产管理的经验较高,人才争夺较为激烈,其在招股书中也提示了核心人员流失的风险。2023年3月31日较2022年年底,员工人数已经减少了2人。
除此之外,公司的利润还存在着其他的隐忧。在报告期内,因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公司节省了税收金额分别为968.31万元、554.01万元、705.46万元,占公司报告期各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94%、5.95%、6.91%。
如果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失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这部分节省的税收将会增加,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此次募资的6亿元中,有1.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事实上,公司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合计金额较高,占公司报告期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比例分别为83.33%、201.74%、212.84%,高额的贷款产生的财务费用也会影响公司的利润。
记者 杨雪婷
版式 佘诗婕
编辑 吴鸣洲
1
2
3
4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