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回国了?留学生增设“公务员渠道”,两三年后可调至更高部门

时事新闻2023-10-23 18:34:16无忧百科

公子回国了?留学生增设“公务员渠道”,两三年后可调至更高部门

经济跟教育是紧密相连的。留学曾经是无数国人在年少时的梦想,那时往往只有“顶尖学霸”能公费出去深造;或者家里非富即贵,才能送子女留学。

现在中国家庭有钱的日渐增多,海归也早就没有当初那么强的“滤镜”。本身高校生就不再稀缺,企业很少因为应聘者留学,就给出额外的待遇。

而且,上海某区的事业单位招聘中,还曾提出不要海外一年制硕士。人们一度认为留学生的光圈就这样过去了。想不到,新的希望来啦。



留学生增设“公务员渠道”,两三年后可调至更高部门

留学海归就业难的情况,可能关注职场的朋友以前也听说过。留学生本以为花了这么多钱拿到的洋学历,可以在应聘时给自己添光加彩。

没想到,国内很多企业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有创意、有见识的毕业生。尤其文科生、艺术生,更是难上加难。有人因此不得不返回海外求职。

但如果想要考进体制内,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同学,迎来好的消息。国内多地出现了面向留学生增设的“公务员渠道”。比如,四川调整了选调生的选拔方式。



24届招录中,专门面向54所国外的院校选调。上海市则范围更大,有73所外国院校符合选调范畴。就是说,这些留学生可以用选调生的身份,跻身公务员行列。

考公的大学生应该明白,选调生往往是比普通公考上岸的人,有更多晋升空间和受重视程度。留学生也是如此,首先到基层岗位锻炼;待两三年后可调至更高级别的部门。

简单地形容,就像公务员中的“储备干部”。通常是在应届生当中,选择特别优秀者,进行重点栽培。虽然前期去基层,但同样在奋斗,会比普通途径考公的毕业生更容易晋升。



本义是重视人才,但部分网友好奇:公子回国了?

国内外的工资待遇、竞争指数、工作模式,都存在很多差异。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如果老家没有很理想的岗位和待遇,有能力者留在国外,不是新鲜事。

这也导致许多高才生流失,浪费了教育资源。所以公务员体系,用这种方式来增加国内就业吸引力,把一些比较优秀的人才留在体制内。

但是,也有部分网友感到不合适。他们认为,倘若真的有这个实力,自己考公也能上岸。去海外院校进行“选调”,很难不让人担心含金量。



甚至有人质疑:难道是“公子”归国了?意思是,现在有些富贵人家,只需给国外的高校资助,子女就能获得降低门槛就读的资格。

说白了,就是富人拿钱给后代铺路,让他们能去国外的名校读大学。如果考试,这类学生几乎考不上。而获得这种就读资格后,又以选调生的身份进入公务员当中。

那么其中有多少“水分”,如何去确保吸纳的是真正有知识、有觉悟的留学生。而不是只想留在体制内躲清闲。



公务员里,有些部门确实比较爱要留学生

其实留学生被公职录取,这原本就不是稀奇的事,各单位都可能出现海归人员。只是给留学生开辟“选调渠道”,增加这种途径,使得部分网友比较怀疑公平性。

至于选拔的具体机制和方法,估计会有明确的规定。公务员里,确实有些部门更容易倾向于录取留学生。这可能涉及直接或间接的工作效率。

例如,金融相关的部门,金融或其他涉及商科专业的留学生就有优势。还有文旅单位,认为留学生见多识广,可以把新的思维带入到工作中。



如果是理工科的学霸,那么留学经历也会在报考相应单位时,展现出优势。毕竟有些学科确实海外建设的更好些,文凭的含金量更高。

【结语】大众对于给留学生开辟新通道的现象,之所以存在质疑,绝不是否定海归本身。而是出于对选拔公平程度的担忧,是为普通毕业生的呐喊。

所以,希望这种声音,也能被上面听到。大家最需要的,其实并非回应或解释。而是在招考中,确保普通家庭的大学生,不被无缘无故当成“分母”。

话题:你认为海外选调合适吗?(网络图片,侵权可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