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海天的增长受阻,根本原因在于没能及时走出舒适圈,大众化产品定位过于单一,没有孵化出自己的高端化品牌,因而很难在现有盈利能力之下保持过去较高的销售、广告推广投入。且去年的‘双标’‘科技’舆论风波,海天方面的应对并不出彩,导致企业整体品牌价值受损。”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业绩增长遭遇瓶颈,曾有“酱茅”之称的海天味业在市值连年大缩水之后,也只能先用回购来稳住股价。
10月16日晚间,海天味业公告称,董事长庞康提议公司以不低于5亿元(含),不超过8亿元(含)的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资金来自公司自有,回购股份的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消息一出,海天味业股价终于止跌,截至10月17日发稿,报36.7元,略微上涨2.37%,总市值2041亿元。
就在此前一天,企业股价开盘闪崩,最终报收35.85元,跌幅7.89%,这也是企业火速开启回购计划的直接原因。
对于此次股价大幅下跌,有市场声音猜测称,可能与企业即将发布的三季报业绩不佳有关。
而海天味业证券事务代表则向媒体表示,这仅仅是普通市场行为,公司生产经营都正常,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收盘价也是海天味业近四年多以来股价新低,与其2021年的最高点126.2元/股相比近乎“膝盖斩”,总市值2年多时间内从7000亿元缩水超过5000亿元,跌幅71.6%。
对于股价持续下跌原因,市场普遍认为,是调味品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进入充分竞争阶段,而海天味业并未在此阶段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也并未研发拓展初新的增长点,导致业绩持续放缓直至停滞。
事实上,在不久前召开中期业绩说明会中,有投资者就直截了当问“海天股价怎么一路跌? ”。
彼时海天味业就坦言,影响股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业绩稳定增长是对股价最好的支撑,因此公司会全力投入到公司的各项工作和变革中,力求最快速度让企业增速企稳。
企业在半年报中也明确指出,目前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依然处于高位,外部销售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碎片化的需求,对公司过往积累的优势是一个挑战,需要加快在产品、渠道、终端建设等全面变革,争夺市场机会。
并重点提到,随着市场渠道和竞争的加剧,虽然酱油、蚝油等核心品类依然保持领先,但是明显感受到市场在细分,竞争在加剧,公司正在着力在品种,口味、规格等细分赛道上发力。
加快产品变革,发力细分赛道,背后重要的原因是海天味业的主力产品酱油、蚝油不太好卖了。
财报显示,上半年,海天味业最主要的产品酱油收入67.98亿元,同比下降9.28%,占比56.24%;蚝油收入21.97亿元,同比下降0.53%,占比18.18%;调味酱收入13.37亿元,同比下降5.96%,占比11.06%。
最终导致企业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营业收入129.66亿元,同比下滑4.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6亿元,同比下滑8.76%。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的千禾味业、加加食品等同行,尽管规模尚不及海天味业,但大都多呈现业绩增长势头。
在调味发酵品行业中,上半年15价A股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速平均值为11.07%,净利润平均增速19.42%。其中佼佼者如千禾味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89%,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115.94%。
这或许也是这家曾经市值排在整个A股前列、有着“酱茅”支撑的调味品企业被资本市场抛弃的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从近年来的动作来看,海天味业并未停下开拓酱油、蚝油和调味酱以外新品类的步伐。
例如切入火锅底料等复合调味料,还延伸到食用油、大米、饮料等领域,推出了食用油品牌“油司令”和大米品牌“地理印记”;上线新品发酵果蔬汁饮料胡萝卜汁;海天预制菜产品也在逐步上线中。
截至2022年,公司旗下生产调味料和食品相关的子公司接近30家,涉及了酱油、蚝油、调味酱、腐乳、醋、粮油、泡制类、复合调料等众多品类,但从营收结果来看,均反响平平。
今年7月份,海天味业还加入冰淇淋跨界大军,推出了“酱油冰淇淋”产品,结果也可想而知,这款仅仅听名字中就令人感到“黑暗”的产品并未达到企业预期。
对此,有资深投行人士向观察者网表示,海天的增长受阻,根本原因在于没能及时走出舒适圈,大众化产品定位过于单一,没有孵化出自己的高端化品牌,因而很难在现有盈利能力之下保持过去较高的销售、广告推广投入。且去年的“双标”“科技”舆论风波,海天方面的应对并不出彩,导致企业整体品牌价值受损。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海天近年来并没有把太多的精力、资源配置放在中高端酱油的推广上,因此很难改变大众化的定位。现有的调味品企业拥有的供应链优势,海天也不具备。对于急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海天味业而言,要在细分赛道、细分口味发力,充满不确定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