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豪华车,凭啥理想更高级?

时事新闻2023-10-24 11:11:03无忧百科

都是豪华车,凭啥理想更高级?

导读:死磕细节,理想让高级感可以被感知。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抛出一个问题:一辆车的用料好就一定看上去更高级吗?

好比伯乐之于千里马,铸剑人之于玄铁,大厨之于珍馐,倘若没有匠人的用心打磨,那么就算使用的材料多珍贵,最后也不会得到浑然一体的成果。在汽车制造的领域自然也是如此——「堆料」并不等于「高级」,对于人的主观来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高级才是最终要义。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很多人被「冰箱、彩电、沙发」之类的标签化口号阻塞住细致观察的动机,很少深入思考理想爆款的秘诀。

理想汽车之所以能够成为新势力品牌中最快突破 50 万销量的车企;能够在销量上比肩 BBA;能够吸引大量的传统豪华车车主增购/换购,除了在产品定义和功能性上完美契合家庭用户的需求,更不易被察觉的一个原因其实是理想汽车的所有产品在主观感知上很「高级」。


这种埋藏在潜意识里、接近直觉的感受让曾经的那些豪华车主没有体验上的落差,甚至有不少增换购车主觉得理想的产品在感知上要比同级别的 BBA 产品更有质感。

而这就要归功于理想汽车的 PQ 感知质量团队的「工程魔法」。

高不高级,用「人」作为标尺

感知质量的英文全称叫「percerived quality」,大部分时候我们将其简称为「PQ」。

顾名思义,「感知质量」其实是一个具有主观性的产品衡量标准。用户基于自己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甚至是心理感觉对产品作出评价。对于 PQ 工程师来说,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一台车最不易察觉到的细节。

为何如此看重 PQ?理想汽车认为,对于细节体验的追求、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同样精益求精,这是豪华品牌的重要标志。

之所以说高级与否其实是主观的评价,其实是因为大部分汽车在面世前都必须满足硬性的法律法规,他们在基础质量和安全性上大多不存在显著的问题。但是从汽车是服务于人的角度出发,安全和安全感不能划等号,价值和价值感也不能划等号。「人」作为主体的感受在 PQ 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让大家更为直观的感受到细节的力量,理想汽车将 L7、宝马 X5 和奔驰 GLE 三台车摆放在一起,基于外观品质、座椅舒适性、操作舒适性、灯光品质、声音品质、人机工效,加上功能逻辑,用「6+1」的完整评价维度来评判。


在「外观品质」的项目里,我们简单举几个实例。比如「雨刮器」并不是车辆前部的装饰件,它具有一定的侵略性。在距离车头前 1 米时仍不可见雨刮臂其实可以很大程度提升一台 SUV 外观的一体性。在三台车中,只有 L7 和宝马 X5 能够做到这一点。



车尾的雨刮臂也是同理。在三台车中,只有理想将后雨刮隐藏在了后尾翼之下。


而理想对于 PQ 细节的执着在内饰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比如,理想汽车 L 系列的试制样车和最终量产版本的 A 柱粗细其实是一样的,但在量产版本的车型上,理想重新设计了 A 柱的样式,利用几个棱面造型变化让它的视觉效果得到很大改善,很大减轻了驾驶者的压迫感。


比如,理想汽车用 HUD 取代了传统的仪表盘,为了避免 HUD 凹槽周围盖板可能存在的反光问题,理想的 L 系列在量产版本中采用了深黑色的盖板。为了安全感甚至舍弃了一部分的视觉高级感。


再比如,包括宝马 X5 和 GLE 在内的大部分 SUV 都会选择将安全带布置在 C 柱上,从成本和车内空间的布置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更方便的位置。

但理想汽车调研后发现,体型较小的乘客在后排乘坐时,C 柱上的安全带经常会勒脖子。所以 L 系列所有的产品都花费精力重新设计,将安全带的锚点放在 D 柱上,这样安全带从肩部拉下就不会接触到脖子裸露的皮肤。


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位理想汽车的 PQ 工程师这样表示:「PQ 团队要保证车里的功能细节为每个座位上的家人进行了优化,而不是仅限于个别位置的乘客」。随后他介绍道,理想 L7 的后排座椅之所以向后倾倒 40 度而不是常见的 35 度,是因为理想发现怀孕的准妈妈在后排座椅 40 度的仰角下可以最大程度的减轻胎儿的压迫感。


相比之下,宝马 X5 和 GLE 作为中大型 SUV,在后排空间上虽然可圈可点,但后排座椅角度不能调节的确是一大遗憾。

在理想的 PQ 标准里,诸如此类的细节把控还可以找出很多很多例子。比如,花费 2 亿元研发的连贯星环灯已经成为了理想 L 系列的外观标志,但是在同级别中,贯穿头灯仍存在灯珠亮度不均匀、多段灯带拼接等等问题;再比如,理想汽车后排乘客吹脚的空调风道平坦在地毯上并作了保护,避免乘客穿拖鞋发生磕碰。


甚至,对于关门声音、关后备箱尾门声音这样的细节理想都会优化。从体验上来说,这样的细节虽然不易察觉,但千百个这样的细节堆叠构成了人对整体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车辆上每一个可被感知部件的体验都同样重要。

被「讨厌」的 PQ 工程师们

在传统车企的组织架构下,PQ 工程师往往附属于工程部门,他们会对产品和零部件做最后的质量验收。但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PQ 工程师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很多时候发现问题也不能回到源头改进,只能亡羊补牢。

在理想汽车的组织架构下,PQ 工程师同时扮演着产品经理的角色。在产品的定义阶段,PQ 的优秀与否就成为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PQ 工程师深度参与其中。


在产品的迭代和进化阶段,PQ 工程师连接着用户端和研发制造端,每天从用户和研发制造端获得海量的反馈,通过在这些反馈中提炼有价值的、共性的信息,PQ 评价标准和 PQ 设计标准不断迭代。

理想的 PQ 工程师告诉我们,L 系列的门板原本是「半包式」,在这种设计下,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受到影响,衣服也容易蹭上泥沙。于是,门板的设计在最后改为了「全包式」,这背后除了 PQ 工程师的反馈和评审,还有消费者看不见的,以百万甚至千万计重新开模设计的开支。


为了让主观的评审形成体系、更加量化,理想汽车设立了《理想汽车感知质量评价规则》,将 76 个产品点的评价标准都以量化、可测量的「数学题」形式确定下来。在理想汽车的感知质量产品设计标准中,每个高感知零件或系统都拥有 PQ 设计标准。从静态 PQ 的角度而言,理想在全车有超过 1 万个评测点,并且这些评测点还在随着数据的增加而获得反馈。


「每天都在挑刺,你们 PQ 工程师是不是特别不受欢迎?」——在理想汽车研发中心,我向理想的 PQ 工程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工程师是这样回答的:「刚开始可能会不理解,但在注重用户体验的统一价值观下,大家现在都会自发地关注细节,注重 PQ 的表现。」

车企在产品细节上的追求极致会让消费者产生向往感和认同感,而消费者对产品的支持也会给理想的工程师动力。从内到外,理想的价值观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闭环。

PQ 的终极之问:要让谁满意?

理想的 PQ 一定要远远超过宝马 X5 和 GLE 吗?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在理想的 PQ 标准下,尽管 X5 和 GLE 在一些细节上存在瑕疵,但同样能够拿到不错的分数。对于理想来说,自己的 PQ 评价标准是为自己的消费人群服务的。

比如,全包围车门会影响车辆的通过性,但会让上下车门更便捷。理想选择服务家庭人群、奔驰和宝马则选择通过性。所以客观来说,PQ 标准的高下之分重要但不必要,必要的是了解到自己的受众人群到底需要什么,在这些核心诉求中,理想精益求精并力求提供最好的体验。


在 2015 年前后,以「高品质」著称的奥迪汽车为了宣传自己在 PQ 上的精益求精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奥迪在中控旋钮的操作质感上都有单独的部门进行优化,消费者在清脆和高级的转动质感中就能体会到奥迪汽车的高级。

而现在,我们欣慰的看到理想汽车也可以昂首挺胸地将自己的产品和老牌德国品牌的产品同台对比,在感知质量上做到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一件值得我们感觉到自豪和欣慰的事情。

在中国汽车工业从走量到走高品质的背景下,所有针对中国自主品牌之间的互相猜忌和拉踩都是让人遗憾的。只有国内车企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节,甚至「死磕」细节,消费者才能拥有更多物超所值的好产品。

本文标签: 宝马  座椅  奔驰  理想  豪华车  新能源汽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