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迎来重大变革——新一轮“房改”,宣告一个时代落幕

时事新闻2023-10-27 22:39:07无忧百科

楼市迎来重大变革——新一轮“房改”,宣告一个时代落幕

今天环二没有写稿计划,不过看到新一轮“房改”的解读越来越偏,还是忍不住讲讲自己看法。


这件事情意义重大,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01

这件事情大家今天一直在解读,大部分侧重的是“保障房”层面。

毕竟文件第一句话就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沿这条线下去,主要影响就是刚需市场。

保障房面向的肯定是中低收入家庭,他们原来排队接盘刚需新房、二手房。

现在保障房多了,购买力被分流,刚需新房、老破小二手房彻底崩溃。

但是后面又讲了一句,“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意思也很明显,商品房限价放开,改善产品越来也多,我们迎来房地产双轨制。

有钱的住高级商品房,没钱的住保障房,进入所谓“新加坡”模式。

上面这个分析很合理,但是只分析了一个层面:

这么做,会有什么影响?

其实另外两个层面更重要:

第一,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二,能不能做到?

02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提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当然报告里也有解释,是为了“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房的焦虑“。

难道过去我们就不想让大家居者有其屋?过去就不焦虑买不起商品房?

好多人觉得现在房子贵,其实2020年,大家也还是天天抱怨上海房价贵,买不起。

甚至2014年,大家也在抱怨房价贵买不起。

实际上我们在解决老百姓居住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2021年国新办举行“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特意强调我们“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

2019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高达39.8平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8.9平方米。

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了40平米,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吗?

1980年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仅有4.3平方米,2008年达到16.9平方米,现在已经超过30平米。

这个数据,放眼全世界都不算低了。

住有所居这个目标,早就实现了。

当然平均数不代表全部,很多社会底层住房条件依旧很差。

这个问题,我们也一直在解决。

自打有商品房那天起,保障房的建设就一直存在、一直提速。


北京2007年就新开工保障房590万方,2008年工作要点还是“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无论是开会,还是发文件,一定是有新东西。一切照旧,发什么文件?

这项民生工作一直不断进行,基础条件、具体动作都没变化,没必要再发文。

而且还是《指导意见》,并不是把具体任务摊派下去。

所以第一条一定不是重点,重点是第二条。

这个是我D一直的传统,字面上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都在字面外。

“原则上同意”,意思一般就是不同意;

“原则上反对”,一般就是默许了。

03

保障房只是重申了20年前的内容,真正变化的是第二条:“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


这个东西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值得单独发文件调整。

之前的商品房肯定不完全是商品属性,各种调控方式层出不穷。

商品属性,意思是自由买卖,房子在之前很多情况下并不是。

即使近期不断松绑,全国依旧有十几个城市存在限购。

现在市场变了,限购需要全部取消,一切束缚商品房交易的政策都要取消。

只有即将发生这么明显的变化,才有必要发文。

为什么环二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孙宏斌曾经一语道破本质:“限购说明房子不够卖的”。

过去城市化如火如荼,农民工排队进城,但是盖房子没那么快。

需求瞬间爆发,供应却需要相当周期,市场波动一定极大。

比如上海突然多了60万家庭买房,短期新房供应却只有8万套,那房价瞬间就飞上天。

看到房价这么高,zf拼命卖地,开发商拼命盖房。

等房子建好了,发现接盘人没了,房价瞬间又暴跌。

暴涨暴跌谁都受不了,既然新政供应比较缓慢,最好的方案就是需求也缓慢产生。

限购就是合理控制需求的方式。

今年7月2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房地产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房子敞开卖都卖不动,继续限制交易没任何意义。

就好像之前风很大,风筝不断的向上窜,必须要拉紧绳子。

现在没风了,风筝掉头向下,你还拉绳子干嘛。

问题是风筝向上时,向下拉用得上力;

现在风筝掉头向下,向上推却用不上力,绳子是软的。

我们必须要找到新的方案,别让风筝掉下来。

改善性住房就是方案之一,虽然整体没风了,不代表局部没风,改善的风还在吹。

虽然人均居住面积39.8平,总有人不满足,想住大平层想住大别墅。

那赶紧把握这波机会,把改善的风筝放一放,拉动整体市场。

所以这个“房改”,很可能是为全面放开限购做铺垫。

04

上面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再看看能不能做到。

其实过去20年的经验早就说明了一切,能做到还用拖到现在?

大家去查查,但凡是跟房地产相关的会议、文件,都要提一下:加强保障住房建设。

老师每次家访都跟你说,你家孩子要注意补习数学,你觉得他数学学好了么。

为什么之前没做到?

为什么要这么做、要怎么做文件都讲的很明白,大家也都理解,唯一没得到解决的是:钱怎么来?

过去保障房出现的乱象这里不讲了,大家可以上网搜搜,各地为了应付上面检查真是八仙过海。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把保障房定义为福利,那么成本一定得有人承担。

通常城市建设的成本,由买房人承担。你再让他承担一个保障房成本,这是还嫌房价不够高吗?

过去2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经济增速最快的时期之一,到处都赚的盆满钵满,一些地方zf富得流油。

现在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很多地方缩减地铁规划、停止运营公交车、公务员降薪。

这种财务状况,还让我建保障房?

再退一步,我们住有所居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大部分老百姓都有地方住。

解决大家住房问题,还是最迫切的工作吗?

大家想想,社会如果出问题,哪里风险最高?会是大家住不上公租房吗?

有些地方连饭都吃不上。

不过住房依旧是重大民生问题,每次开会肯定要提,就好像每年的一号文件都给农民一样。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说话技巧,打破了爸爸的茅台,怎么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首先跟他讲一下,这次考了100分。

05

既然是重大民生问题,一定会去解决,只是需要再等等。

将来这个问题会怎么落地呢?

其实解决方式还是双轨制,但是一定不会向新加坡一样82%的人住组屋。

这个时期最终落地的契机是,大家找到了一个完美方案:保障房变成了一个赚钱的东西。

按照这个趋势,某些部门将一直缺钱,只有这个事情变得赚钱了才好推进。

前面提到过,现在普通购房需求已经释放,能有发挥空间的是改善性需求。

改善性需求也走到底了怎么办?

有些人好像永远买不起房,要不要打打他们主意?

商品房不可能无限降价,房地产是社会资产锚定物,不能出现重大风险。

只能推出一些另类产品,卖给一些永远不可能买房的人。

这在西方经济学叫价格歧视。

所以,这些产品你懂的。

如果还不太懂,可以添加微信我们单独沟通。言尽于此,不好多讲。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