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7分钟
从满园飘香的桃、杏、山楂、石榴和葡萄,到硕果累累的玉米、大豆、地瓜和时令蔬菜,再到活泼可爱的鸡、兔、羊与孔雀……山东博兴乐安实验学校的孩子们,伴随着种子生根发芽、果树开花结果、和小动物们共同成长,在学校“秋实园”劳动教育基地中,通过劳动与学习感受着生命的重量。在党总支书记蔡江看来,这是学校打造“乐安文化”,实现“乐于行、安于心、成于德”核心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之一。
扎根土壤,向阳生长
六月,累累水杏已挂满枝头,等待着学校的“‘杏’福采摘节”,更等待着学校的孩子们亲自来采摘、分发。而等到九月,一年一度的校园丰收节又将到来,孩子们将在秋实园里采摘各种成熟的水果和蔬菜,展示自己一年来的劳动成果、学到的劳动技能。这些仅是博兴乐安实验学校三年多来开展劳动教育的一道缩影。
开展劳动教育,其实源自蔡江对于学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问题的思考。博兴乐安实验学校地处博兴经济开发区内,位于城乡结合部,服务区学生以农村学生和进城务工子女为主。
“他们或多或少在家庭、社会中已经接触农业生产或者工业生产,他们中的一部分以后也会从事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蔡江说,“因此,从小学开始就让他们接受农业劳动的学习和职业体验,对培养他们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就尤为必要。”
△采摘与收获的快乐
在蔡江的推动下,博兴乐安实验学校充分发掘本地资源,以校本课程为依托,逐步构建了一套体系、两大途径、四园联动、五种课型、八大系列的“12458”劳动教育框架,精心选择各年级学习的任务群,系统化开展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使劳动精神成为每个乐安学子的人生底色、奋斗源泉。
在这样的劳动教育框架下,学校的“秋实园”劳动教育基地,被按照种植的作物划分给每个年级“负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基地的桑树养蚕,开辟观察植物的自然角,在观察、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中高年级的学生,责任要更“重大”一些,每学年要负责至少一种植物,从平整土地、种植、管理到收获,体验农业种植的完整流程;同时每个年级还要认养一种动物,从喂养、照料、清洗到处理粪便,学习养殖的技能。
△采摘与收获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正在积极地把“秋实园”劳动的“点”扩展成劳动教育的“线”和“面”,如将小麦种植与蛋糕制作相结合,将蔬菜种植与“每周一菜”相结合,将中药材种植与中药茶叶、药膏的制作相结合……这样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们在培养劳动观念与劳动情感的同时,丰富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提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蔡江希望学生们都能像幼苗一样,扎根在博兴乐安实验学校的这片沃土上,获得一份向阳生长的力量,拼命汲取学习的养料,在成才的“秋天”收获累累硕果。
一切乐境,由劳动来
李大钊曾说:“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从古至今,人们都把劳动看成是最光荣的事情,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也是让 学生们 收获成就感、自豪感 ,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学校努力拓展劳动教育时空,把劳动教育融入课后服务,融入综合实践,面向真实的生活,以动手实践的项目任务为形式,常态化开展服务性劳动。”蔡江介绍。
“上学好累啊!”说起这句话,通常会引发学生们的共鸣,在他们眼中成人的世界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和考试,这何其美妙?于是,博兴乐安实验学校曾利用暑假开展了“我陪父母上一天班”活动,亲身体验成人的劳动,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劳动。一天之后,学生们感慨良多:“大人工作一天好辛苦,回家还要做饭做家务。”“我要珍惜爸妈赚的每一分钱,以后我再也不乱花了!”“我以后要努力学习,找好工作孝敬父母!”通过这样面向真实社会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们更懂得体谅父母、学会感恩、找到学习的动力。
除了社会劳动,蔡江也非常关注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可以与“24节气课程”“四季课程”“传统节日课程”及春游等考察探究活动结合;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可以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内容,更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保证了劳动教育的生命力和持久性。”蔡江说。
△农业知识教学
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劳动观念,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的现象不再出现。但值得一提的是,劳动教育更培养了学校精干的师资队伍。博兴乐安实验学校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兼职到专职、从爱好到专业的发展过程。老师们在经历劳动基地建设、体系建设、课程研发、教案编写、活动组织的过程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劳动教育的“新手”飞快成长为劳动教育的“超人”。蔡江介绍时自豪地表示,“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我们对学校劳动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充满了信心。”
教育农业,精耕细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不是工业,把产品以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量生产出来;教育是农业,给予作物适当的土壤、养分和阳光,它们就能自己成长。
推动劳动教育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蔡江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教育是“农业”,需“精耕细作”,禾苗不长,不能“拔苗助长”。教育是“慢”艺术,不可能“多快好省”,没有捷径可走。“跨越式发展”不可取,“轰轰烈烈”不必要。蔡江深知,作为校长,身处浮躁的社会,面对有些嘈杂的教育生态,更要带头让教育“慢”下来,不折腾,不懈怠,引导老师坚守教育本真,掌握教育规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宁静,让教师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
△小麦脱粒
农业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即便是“秋实园”中精心培育的花果作物,也会有虫害、旱涝的问题,在蔡江看来,这与教育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处,学校是允许孩子犯错的地方,孩子需要在不断试错、改错中成长。鼓励性格急躁的学生去照料作物,在植物的点滴成长中陶冶性情;安排性格孤僻的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团结协作中感受与人相处的欢乐;让不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优势,找到自信和自尊……学校应该为孩子的成长、创新提供更厚实的土壤,把时间和体验的舞台还给孩子。
所以当谈到心中对未来学校的设想时,蔡江引用了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论述:“学校犹如水也,师生犹如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在学校这片水里,是师生一展游泳技能之所,其中,教师应是导游者,学生则是从游者。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应处处率先垂范,用自身的品德与操守,使学生耳濡目染,奋力从游在广阔水面上。这样,不但学问可以薪火相传,品德、情操可以得到熏陶,化于无形,得之不失。“未来,学校管理不是控制、囚禁驯化,而是激励、唤醒、点燃。学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与氛围,发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蔡江说。
其实,博兴乐安实验学校的学生无疑比同龄人收获了更多的快乐,他们在“秋实园”学习种植、养殖、收获和加工的快乐,在动物“同学们”的陪伴中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使他们的心理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教育发生得更加自然,知识也得以润物于无声。
扫码观看访谈视频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梁彭天慈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