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老城走“新路” 城中村蝶变“城中景”

时事新闻2023-10-23 18:18:39无忧百科

合肥包河老城走“新路” 城中村蝶变“城中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这段时间,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的吴大郢城中村机器轰鸣。9月30日,周谷堆片区改造项目的房屋拆迁在这里落下了“第一锤”,这标志着片区改造进入全新阶段。从卫岗王卫片区到周谷堆片区,这两年,包河区积极探索城市更新路径,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让“城中村”变身“城中景”。

昔日繁华地亟待更新

周谷堆是合肥城市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个符号。曾坐落于此的周谷堆批发市场在当时是全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是合肥市名副其实的“菜篮子”。除了昔日里繁华的市场交易,周谷堆还有集中连片的城中村。

“大部分房子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房子老旧、道路破损,环境脏乱差。”住在这里居民介绍,大家搬迁改造意愿都很强烈。

作为合肥市城市更新重点区域,此次纳入周谷堆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范围共2.9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588万平方米,拆迁面积约91.1万平方米。依据片区现状,将综合采用拆除重建、整治提升等方式,进一步整合优化片区内现状土地空间资源,补齐教育、医疗、公园绿地、党群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短板,让居民享有更加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活空间。

今年4月,周谷堆片区先行启动了危旧房屋搬迁腾空移交工作,9支工作组协同并进,全面展开政策宣传、资料收集、房屋丈量、交房验收工作。9月30日,房屋拆迁从吴大郢城中村正式开始,接下来,周谷堆片区改造项目的拆迁工作将继续推进。

包河新模式全国复制推广

作为合肥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周谷堆将如何“更新”颇受关注。在包河,城市更新已经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子。

为破解老城区城市更新项目自身资金难以平衡的难题,包河区以2.4平方公里卫岗王卫片区为试点,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承载力与片区开发强度进行匹配,对收益率高低不同的项目进行“肥瘦搭配”,保障片区内安置房、学校、党群中心等公益性项目建设。相关做法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典型经验,向全国进行复制推广。

在卫岗王卫片区试点过程中,该区高规格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包河区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由区属国有企业作为片区城市更新实施主体,对项目进行投融资、建设开发、运营管理一体化市场运作。

在开发方式上,安置房建设、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等为“肥”,经营性地块出让等为“瘦”,二者搭配,以组合出让方式,有效实现从“土地收入平衡”到“市场化经营平衡”的转变。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加快了安置速度,也极大减轻了资金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卫岗王卫片区还将打造合肥首个“TOD+城市更新”项目,以点带面推动轨道经济发展,建成后将成为“站城一体化”的城市新标杆。

用三年攻坚城中村改造

居住环境改善、配套设施齐全、城市品质提升……包河区城市更新“肥瘦搭配”模式,是破解“老城复兴”时代命题的有益探索,也让百姓颇为期待。

作为合肥市大建设主阵地,五年来,包河区积极推动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近800万平方米,受益群众约5.5万户,但老城区内仍有不少地块存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基础设施老旧,安全隐患较大。

去年开始,包河区部署实施“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将城中村改造列为城市建设的“头号工程”、为民办实事的“暖心工程”,迎着困难上、奔着问题去,全力推进36个城中村改造进展。

为加快推动攻坚进度,该区在一线落实“赛马机制”,动员各片区各街镇比学赶超,集中精力攻坚扫尾清零。不久的将来,城中村将在包河“退出历史舞台”,百姓的居住环境将大大提升,城市面貌也将迎来崭新篇章。(郝梦瑶 徐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