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东北省会,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时事新闻2023-09-21 21:03:57无忧百科

这座东北省会,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阿力米热

近段时间,沈阳使出了浑身解数。

楼市政策密集落地的当下,沈阳率先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的省会城市:明确二环内不再限购限售,实行“认房不认贷”政策,降低购房首付,即首套房首付款比例降至20%、二手房降至30%,对四类人群提供公积金重点支持,以满足居民购房需求。

至此,沈阳可谓是“招数尽出”。

楼市新政之前,沈阳还放宽了落户政策,如经认定的人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以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成年兄弟姐妹可办理落户。

沈阳轮番使上“大招”,究竟用意何在?

紧迫感愈发明显

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创造出一大批大国重器。这也是沈阳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沈阳工业发展缓慢,经济下滑。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开始,沈阳GDP总值跌出全国前十。

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全面启动。振兴初期,发展政策主要集中在企业扶持、社会保障和金融税收优惠等。2010年前后,沈阳开始引入和培育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但2014年以来,受产能过剩、环保政策等影响,沈阳GDP增速放缓。到了2016年,沈阳GDP跌出全国前30。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沈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经济放缓主要有三点因素:制造业创新不足、民营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营商环境不够完善。


航拍沈阳盛京CBD商务区 图源:图虫创意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城市的吸引力下降。

从人口数据来看,沈阳的常住人口增长,但增量下滑。

截至2022年末,沈阳全市常住人口914.7万人。在2018—2022年的五年间,沈阳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13.8万人、9.9万人、12.6万人、4.5万人和2.9万人。

沈阳的目标是到2025年,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这意味着,在不足三年的时间内,常住人口年均增加约28万人。对于沈阳来说,冲刺千万级人口规模压力不小。

为此,沈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追赶,譬如加大力度引进人口:通过鼓励高层次人才落户、降低落户门槛等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人群提供更多福利和服务;对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新毕业生(毕业5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给予全额契税补贴,其中在校生再给予2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当前对于在校生提供购房补贴,说明地方政府积极鼓励各类购房需求。“同时也是希望从购房的角度来稳定高校学生资源和人才资源,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不过,中国社科院原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沈阳要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考量,统筹兼顾。

“ 一个城市能不能留住人,首先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短期的或者一次性的这种优惠,只能起到一个短期的刺激作用,但它不具备一种长期的可持续性。”牛凤瑞说。

老工业基地的转型筹码

对于老工业基地沈阳而言,工业是留住人才的底气。

从汽车到医药,再到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都在带动沈阳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这其中,汽车工业则是重要的支柱。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沈阳汽车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7.6%。今年1-7月,沈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6%,增速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也与很多工业重镇的城市相似。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依托于龙头车企,嵌入汽车全产业链。

例如,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两大企业为引领,沈阳全市整车总产能达170万辆,聚集零部件企业300余家,使得汽车产业与沈阳这座城市相得益彰。


汽车制造车间 图源:图虫创意

近些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下,沈阳也在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

按照沈阳的计划,要在三年时间内力争引入1-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招引一家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生产企业等,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比达到25%,超过1000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人才吸引集聚计划。今年4月,沈阳提出聚焦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8条重点产业链,未来三年,重点引育2000名高层次人才和150个高水平人才团队,以此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体系。

除了政策加码吸引人才,沈阳还把目光放在了自身的教育资源上。

据了解,当前,沈阳拥有高等院校45所,这些高校在建筑工程技术、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航空航天等领域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此外,还有“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71个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这些优质的科教资源,将为本地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平台。“人才是第一要素,这些人才要素资源留在沈阳(对培育科创产业)是最重要的。当然,从长远目标来看,也是为了促进沈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丁长发说道。

竞夺国家中心城市

实际上,沈阳通过产业、人口的驱动背后,是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能级、增强影响力。

最终的目标朝向:国家中心城市。

2022年,沈阳发布了《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提出将打造“一枢纽四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其中,“一枢纽”为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四中心”包括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根据具体的目标,到2025年,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到2035年,建成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

如果沈阳能升格国家中心城市,意味着能为沈阳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涌入,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不过,沈阳跟大连都在争取中国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但沈阳的经济活力,到目前为止还是稍欠。”丁长发说道。

据了解,当前国家明确规划、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共有九个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从区域来看,目前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珠三角地区、西部地区、华北地区均包含,而东北地区至今未有确定。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大连的GDP总量高出沈阳463.7亿元,沈阳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沈阳夜景城市风光航拍 图源:图虫创意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年初,沈阳有关方面在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中透露,沈阳都市圈获批,成为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尽管还没有官方文件公布,但作为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沈阳都市圈的获批,可以说对整个东北地区都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沈阳竞夺国家中心城市,也有了更大的筹码。

牛凤瑞分析到,虽然与其他地区相比,沈阳在转型过程中可能步伐较慢。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沈阳也在努力迎头赶上。若沈阳都市圈获批,其投资和营商环境也会随之改善,从而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和人才流入。“虽然其在经济总量上相对靠后,但仍具有内在动力推动其发展。”

由于沈阳都市圈尚未公开,但其都市圈内的城市或能确定。2022年2月公布的《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到,“一圈”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以及沈抚示范区。

在丁长发看来,任何国家级都市圈的获批,最终还是要靠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及产业链的扩链、强链、补链。

“而对于纳入都市圈的周边城市而言,沈阳本身面积已经足够了,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益可能会远远大于这扩散或者溢出效益。但是真正的效果怎么样,我觉得要取决于实践,取决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力度、改善营商环境的力度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