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证监会连续发布几条重要政策,其中就包括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以及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
优化IPO和再融资安排,是对增量市场的股票供给进行调控;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是对存量市场的股票供给进行调控。两条政策皆指向中短期的股票供给。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注册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资本市场IPO数量猛增,最近四年新增上市企业一千余家,股票供给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大量优质企业已经实现上市,后续按照市场情况对IPO节奏进行适度管理,并不会影响优质企业的融资——符合政策支持的产业依然有通道上市或者在一级市场融资。与此同时,注册制实施以来,经过运行也出现了硬科技公司包装上市,钻上市规则漏洞的案例,这样的例子在发达市场也层出不穷,因此,许多有识之士也呼吁对拟上市企业加强监管,绝对不能一放了之,把什么都交给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此外,近期市场有不少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离婚或者司法拍卖等方式,规避减持监管规定,市场普遍呼吁对股份减持行为进一步规范,对潜在漏洞打上补丁,避免上市公司实控人或控股股东把公众公司当作提款机,刺激短期行为。当然,在规范股份减持的过程中,我们也期待监管部门尤其要注意保护好风险资本创新资本,它们在一级市场的投资促进了初创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的产业创新,是有巨大贡献的,要让他们在二级市场获取一定的收益,才能形成资本的正向循环。
总体来说,证券监管部门发布的新的政策,是有充分的民意基础的,也考虑到了市场实际的情况。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大概率会改变市场的定价,对稳住市场整体情绪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把对市场的长期期待仅仅寄托在这些微观的证券监管政策上,决定市场长期走势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和上市企业本身。
在经济增长换挡转型的关键阶段,宏观调控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协同发力,共同为中国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扶持新的科技创新,让资本市场成为创新的发动机。
(作者系资本市场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