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的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时事新闻2023-09-06 19:24:20无忧百科

小米造车的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文|览富财经

距离小米汽车正式亮相,已经不远了。

近日,多家媒体实探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发现已开工,量产落地箭在弦上。8月19日,雷军与汽车团队现身新疆,拍摄了"为小米汽车而战"的照片并发布微博。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举主要是为了让小米汽车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测试。

8月29日,小米集团(01810.HK)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与半年财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小米营收673.5亿元,同比减少4%;净利润36.66亿元,同比增长168.5%;经调整净利润为51.4亿元,同比增长147%,整体毛利率21.0%。

与各项财务数据一同公布的,还有一组关于小米汽车业务的数据:14亿元的研发费用。

对此,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得益于资金的高效利用,"这一数字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少一点。"

据卢伟冰介绍,小米汽车目前相关研发人员接近3000人。小米造车进展非常顺利,甚至近期一些进展远超预期。

手机业务承压,描绘造车蓝图

"当下,小米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高端手机业务没有突围,库存、现金流压力相当大,对当下的小米来说,迫切需要爆款产品来引流,因此,把一切都压在造车业务上了。"在一位小米内部人士看来,小米造车是一种自我迭代。

毋庸置疑,小米造车的原因和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相关。2021年10月,雷军在小米投资者日上直言,智能电动汽车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小米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及智能办公,属全智能生态,若跟电动汽车好好整合的话,将有极强的扩张性。

一直以来,智能手机业务都是小米的重要营收来源。然而,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更换周期变得越来越长,设备创新趋同,以及更成熟的智能手机翻新市场的出现,严重冲击了更大规模的中低端产品的市场需求。

通信行业环境的变化已经对小米集团业绩产生了明显影响。今年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366亿元,同比减少13.4%,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出货量减少所致。由于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需求持续疲软,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由2022年第二季度的39.1百万台减少15.8%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32.9百万台。

与此同时,该业务毛利率达到13.3%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4.7%,主要由于中国大陆的ASP(平均售价)增加所致,由去年同期的每部1081.7元增加2.8%至1112.2元。

手机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已是不争的事实,小米也需要找到下一个增长点,智能电动车成为首选目标。从代际更迭角度看,智能电动车被认为是下一代的智能终端和应用生态,会严重冲击智能手机在将来的运营情况。

2021年3月,小米宣布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未来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2021年9月1日,小米集团官宣"小米汽车"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由雷军担任法人代表。

2021年11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今年6月,小米在北京亦庄的一期4个工厂已经竣工,年产能15万辆,目前正在设备调试阶段,二期工程产能也是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目前,小米汽车距离量产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近日,据路透社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本月早些时候已批准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小米成为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企业。

针对该消息,小米公司并未对外做任何回复。如果消息属实,接下来小米汽车上市就只差获得工信部批准。

"内卷"加剧,小米胜算几何?

回想两三年前,跨界造车蔚然成风。滴滴,百度,美团,奇虎360,OPPO,格力、创维,乐视,恒大,宝能,这些科技互联网企业都纷纷下场造车,也有企业选择以供应商的方式提供服务,如腾讯、华为。

然而,时过境迁。现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大厂跨界造车之中,也只剩了小米依然在路上,俨然成为"全村最后的希望"。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一员,小米的优缺点很明显:一方面,依托互联网思维及在消费电子端积累的营销经验,新势力厂商能够更好的把握消费者喜好,推出更被市场接受的车型设计、智能化配臵、销售运营模式。

在这方面,小米AIoT起步较早,技术Know-how和生态深度、广度都处于领先位置。事实上,造车业务可以看做小米AIoT的延伸。

今年二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达223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达17.6%创历史新高,连续3个季度保持增长。截至6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6.545亿,同比增长24.2%。

另一方面,新势力造车厂不具有传统主机厂多年积累的造车经验,在底盘域、供应商管理、开发设计等领域技术薄弱,供应链重建绝非一日之功。

小米虽然是全球头部科技公司,拥有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积淀,但入局较晚,最高效的一种方式就是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收购加速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研发,缩短智能电动汽车上市的时间。

根据不完全统计,小米集团、顺为资本、小米产投、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这四家投资机构已经投资了超过50家汽车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其中既包括智能驾驶、芯片、传感器、动力电池、汽车底盘、线控制动这些直接与电动汽车挂钩的企业,也包括车载智能产品、智能硬件、地图导航等相关企业。

这些上下游企业既保证了小米汽车供应链的稳定,也为小米汽车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

另外,在车后服务领域,小米也有相关布局。小米汽车还将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合作,打造车载应用、支付系统、电商平台等丰富的服务,更好地为车辆打造一个智能的生态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上市以来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自2021年1月触及35.9港元高点后,股价一路下滑,至今仍在底部徘徊。截至9月6日收盘,小米报价11.68港元,较最高点下滑超过60%,再次跌破发行价,总市值2923亿港元。

令投资人关心的是,这一次小米能讲好造车的故事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