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进、培育15家以上基因治疗产业领军和骨干企业
细胞与基因治疗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新赛道,为推动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协同发展,加快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核爆点”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卫健委联合制定的《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今天发布。这是继去年发布《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系统谋划未来3年促进基因治疗的政策举措。
《行动方案》设立的目标包括:到2025年,上海基因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建设5个以上基因治疗及相关领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引进、培育15家以上基因治疗产业领军和骨干企业;1—2个创新产品申请上市。
全球多个基因治疗药物上市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导入靶细胞,对由基因异常(通常是指基因缺失或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成药性好、特异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联系紧密且部分产品分类存在重合,如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产品、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治疗产品等既属于基因治疗产品,又属于细胞治疗产品。
“基因治疗有两个方向——基因替代和基因修复。”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解释,“基因替代好比汽车换胎,用好的基因替换致病基因;基因修复好比补胎,通过给药达到修复致病基因的目的。”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然而此后数十年里,出现了多次临床试验失败。近年来,这种疗法终于趋向成熟,已有多个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不计入CAR-T等细胞治疗产品),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脊髓性肌萎缩症、先天性黑蒙症、血友病等单基因遗传病疾病。这些药物都由欧美日企业研发,价格非常高昂,其中最贵的是治疗B型血友病的HEMGENIX,一针剂高达350万美元。
全球5款已获批上市的AAV(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药物
除了单基因遗传病等罕见病,随着科技突破,基因疗法今后还有望治疗高血脂、骨关节炎、帕金森病等常见病,获得比现有疗法更好的临床效果。
李积宗介绍,上海在病毒载体类、核酸类等基因治疗产品研发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具备较好的创新策源基础。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有79个基因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其中上海19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政府部署12项重大任务
为了促进这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12项重大任务和8项保障措施,旨在增强创新策源和临床研究转化能力,提升基因治疗产品可及性和产业发展能级。
基因编辑工具、递送载体等是基因治疗产品研发的底层技术,《行动方案》提出设立“上海市基因治疗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建设上海市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同时探索实践人工智能赋能、临床准备队列等新研究范式。
基因治疗产品技术创新性强、前期投入大,《行动方案》提出加强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高质量专业孵化器,建立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基因治疗及相关领域工程化功能平台服务体系,加速概念验证、产品检测和中试放大,缩短研发、临床与生产周期。
作为一种直接操作基因的颠覆性技术,基因治疗对临床研究设施、研究能力和伦理审查机制提出了新要求。《行动方案》要求:探索建设基因治疗特色研究型医院和示范性研究型病房,促进基因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和产品开发;加大对本市医疗机构承担新药临床试验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按照每人5万元标准择优给予医疗机构资助;研究制订伦理快速审查等工作规则和标准,建立市级医院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机制。
基因治疗药物灌装生产线上的产品
《行动方案》将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对已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由本市注册企业获得上市许可并在本市生产的基因治疗产品,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引入股权融资5000万元以上的基因治疗企业,按照实际获得股权融资额给予不超过2%的资助。
人才是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行动方案》提出,试点设置工程硕博士培养项目,探索驻企培养工程硕博士新模式;鼓励基因治疗领域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依托基因治疗领域相关产业平台,完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多元复合方式购买天价药
基因治疗产品的“天价”属性,也需要政策介入。作为上海基因治疗头部企业,信念医药研发的BBM-H901注射液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给药,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去年登上了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血液病学》。这款治疗B型血友病的药物对标的是全球最贵药物HEMGENIX,目前尚未定价,外界预测一针剂价格将超过100万元。
国产“天价”创新药能否进入医保?可采用怎样的支付方式?信念医药首席运营官郑浩表示,公司一直在就新药上市后的支付方式问题与政府部门沟通,新政策中的相关表述令他们感到欣喜。
《行动方案》指出:要完善保险支持举措,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上市基因治疗创新产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探索多元复合的支付方式;支持罕见病等领域基因治疗药物纳入“沪惠保”等惠民型商业医疗保险范围;发挥多层次商业医疗保险作用,推动本市企业、商业保险公司及医疗机构等探索分期付费、按疗效付费等创新支付模式,从多个维度提高基因治疗产品可及性。
研发人员在基因治疗药物生产车间工作。
“分期付费、按疗效付费是我们呼吁探索的创新支付模式,欧美国家已有先例。”郑浩说,“基因治疗药物虽然昂贵,但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一次给药、长期有效’的优势。以BBM-H901注射液为例,它携带人凝血因子Ⅸ基因,通过单次静脉给药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持续表达基因产生蛋白,提高并长期维持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根据外界预测药价推算,如果采用按疗效的分期付费模式,只需每年支付现有Ⅸ因子预防治疗的年费用,6—7年后就能覆盖整个基因治疗的费用。这样短期内不会给医保基金和患者带来支付压力,长期还会节约医保基金,同时减轻患者负担。
李积宗认为,测算基因治疗药物的医保负担要“算总账”。目前,预防和按需使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是血友病的标准临床治疗,患者须终生反复注射血浆源性或重组凝血因子。从患者一生的时间尺度看,传统疗法给医保带来的负担其实很重。因此,支持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并探索多元复合的支付方式,是一条有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保负担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