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写作先要读好书

时事新闻2023-10-27 08:30:54无忧百科

教师要写作先要读好书

全文长 2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分钟


写作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但凡教师都要写作。这是铁律。比如,为了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个教师在开学前都要制定教学计划,学期结束都要撰写教学总结;包括每天都要备好课,还要写好教学反思;以及撰写教例、案例、教育教学随笔、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

如果我们还兼任班主任,同时要撰写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设计主题班会课的活动方案,活动结束要做好小结,并形成文字材料;包括学期结束前要撰写学生的评语,对每个学生都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激励他们在下个学期发扬优点、改进缺点,鼓励他们做更好的自己。

但是,我发现,当下仍有不少教师不会写作,也不愿写作。比如,在备课时,他们不是独立撰写教案,而是把教材、教参的相关内容抄到备课本上,或者抄袭他人的课堂实录等,然后照本宣科;至于教学计划和总结等,更是从网上下载了事;包括有些班主任所撰写的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主题班会课的活动方案等,要么就事论事,三言两语,苍白无力,要么也抄袭他人;还有学生评语的撰写,多半也是同质化、模式化和公式化,甚至“一刀切”,导致个性禀赋完全不同的学生,被写成了“同一个人”。

作为每天都要与写作打交道的教师,如果我们不会写或不愿写,我们就无法胜任工作,我们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我以为,首先要做到不抄袭,这是我们应该坚守的职业底线。其实,不会写或写不好不要紧,因为没有人天生就是写作高手;要紧的是有写的勇气和定力,要大胆地写、不断地写,还要认真地修改;既要对做过的工作进行思考和复盘,又要把它写出来、改出来,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写着写着,我们就能找到写作的“门道”。

当然,如果我们要使写作“更上一层楼”,仅仅依靠写和改还不够;即使你苦思冥想,脑洞大开,用尽了全部智慧和力量,所写的内容也可能挂一漏万而不完善,或者缺乏写的深度、宽度和高度,抑或写不出能打动人的文字。因此,我们还要用读书来支撑写作,也就是我们要写作先要读好书。

因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读书时,我们可以直接从书中得到启发和借鉴,这样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写作认知,而且能帮助我们打开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质量和写作能力就有了依靠。

问题是读书并非多多益善,并非越多越好。一方面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也即面对不计其数的出版物,我们即使是全职的读书人,也不可能把书读完;另一方面,我们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包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及和他们一起活动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的读书时间就很少;从某种角度来说,读书变成了我们的一种“奢望”,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读书的理由;越是忙,我们越是要读书,越是读书,我们就会越来越不忙;就像汉代刘向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也即我们唯有勤读之,才能医治盲目忙碌的顽瘴痼疾。

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可惜,当下许多教师尤其是不少初高中教师都把时间耗在了过度应试的恶性竞争上,恰恰缺乏挤时间读书、用读书去改变自己的意识,换句话说,根本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即使读书,也是读一些消遣性的东西,或者在微信朋友圈里读一些碎片化的文字,这样的读书,对我们实在没有什么帮助;如果用较高的标准来衡量,这样的读书徒有虚名,只是浪费时间罢了。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这是很可悲且很可怕的事情。作为一介书生,我们实在不应该这样作践自己。

对于我以上所说的话,有教师可能不以为然,而且会发起猛烈抨击,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读书吗?否则怎么教书?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用不着你指手画脚。是的,也许我们每天都把书“翻烂”了,但是不少教师“翻烂”的只是教材和教参,除此以外,根本没有“越雷池半步”,根本没有触摸过其他的书籍,这样,我们怎么可能拓宽教育教学的边界,怎么可能打开教育教学思路,又怎么可能教好书、育好人?

真正的教书应该边读书边教书边思考边写作,以读促教,以教促思,以思促写,用读书和写作改变自己,用读书和写作反哺实践,用读书和写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读书和写作改善教书育人的品质。

如果没有整块的时间读书,我们可以把那些“边角料”的时间“拼接起来”,一有空闲就读一些,哪怕每天只能读上十几分钟,只要不间断,只要一本接着一本读,只要一天天读下去,量变总能质变,我们总能尝到读书的甜头,最终就能成为有情感、有精神、有思想和有智慧的好教师。

为了少走读书弯路,为了读以致用,我们不妨用北京十一学校著名特级教师王春易老师著的《学以致用的教师阅读》中所说的读书法去读书,先选读一些对改变自己的学科和改变教育教学“有用的书”。

当然,如果我们的读书只局限于跟教育教学有关的所谓“有用的书”,我们可能太功利,我们的专业发展之路也走不远,到时候,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不可能发生质变。

读书其实是“慢活”“细活”“长期活”,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和教育教学正相关;如果我们的读书多而杂,教育教学就不会差;教育教学改变了,我们就有空闲时间可以读书。这是良性循环,也是教育教学基本常识。许多名师就是靠长期读书和写作成长起来的。

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阅读的长期主义者,淡泊宁静,守住孤独,享受寂寞,尤其是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更要跳出教育教学去读一些“无用的书”,比如人文社科哲史,比如啃读一些艰涩难懂的经典书籍,经典是文化的精粹,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越是难读的经典越能锻炼人的分辨力和思考力;换言之,我们只有下功夫去研读经典,才能达到金克木先生所说的《书读完了》的境界。

实际上,我们读书的一半目的是为学生读书做表率。就像有些有识之士说的那样,“一群不读书的教师怎么可能引领和指导学生读书呢”?

另一半目的是为改变自己而读书。比如,当下课改和“双减”的推进为什么步履维艰?个中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是,因为我们缺读书、少写作,导致核心素养低下是重要原因。

有人说,“有教师的地方就有教育”。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启迪我们,教师时时处处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不管我们在哪里,只要有空,拿起书就读,这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才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也只有这样去做,我们才能扩大读书的半径,才能拓宽知识的视野,才能积淀文化底蕴,才能促进专业发展,才有底气指导学生读书,才能写出更好的教案和材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工作品位,才能拨开过度应试恶性竞争的乌云,才能迎来教育教学的艳阳天。“只要开始行动,什么时候都不算晚”。老师们,拿起书本读书吧!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周建国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本文标签: 教师  教学  读书  教育  班主任  新学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