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举行高级别战略对话,王毅:中欧首先是伙伴,共识远大于分歧

时事新闻2023-10-14 20:05:58无忧百科

中欧举行高级别战略对话,王毅:中欧首先是伙伴,共识远大于分歧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昭东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柳玉鹏】“中欧之间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没有重大利害冲突,有的是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需求。双方应把工作重心和注意力放在合作上,放在巩固伙伴关系上。”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时表示。这是一场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的对话,涉及中欧关系的方方面面和双方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并计划为年底前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作充分准备。“我很高兴我期待已久的中国之行终于要开始了!我总是有充分的理由来到中国。我这次来是为了参加战略对话,希望为欧中领导人会晤做铺垫。”博雷利13日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后,王毅和博雷利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王毅表示,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双方一致认为,要加强对话合作,反对阵营对抗。

“中欧首先是伙伴,共识远大于分歧”

王毅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对欧关系,视欧盟为多极世界中重要和独立的一极,中欧关系有着内在逻辑,不受第三方影响和干扰。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已全面恢复各层级交往,特别是绿色、数字、经贸领域高层会晤成功举行,形成新的共识和成果,展现了中欧关系的韧性和活力,彰显了中欧关系的全球影响和世界意义。

“20年历程表明,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首先是合作伙伴,共识远大于分歧。中欧关系具有全球战略意义,不取决于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干扰。”王毅在记者会上表示。他在对话中强调,中欧要通过战略对话,树立正确相互认识,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夯实政治互信,避免误解误判;要为年底前的领导人会晤作好充分准备,要推进对话合作,坚持相互开放,扩大贸易投资,反对“脱钩断链”,活跃人文交流;要妥善处理分歧,扫清合作障碍,确保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要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共同应对国际地区热点,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王毅会见博雷利

博雷利表示,欧盟重视对华关系,致力于发展建设性和稳定的欧中关系。欧盟是最开放的经济体,欧中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欧盟不会对中国关闭大门,不会打贸易战,无意限制中国发展,乐见中国繁荣稳定。欧方期待同中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寻求建立更加平衡对等的经贸关系,为欧中领导人会晤积累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双方可以加强协调配合,推动改革世界贸易组织,避免世界分裂为两个阵营,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在此次对话中,双方还就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都认为应寻求政治解决国际热点,“新冷战”不得人心,挑起阵营对抗将殃及整个世界。王毅在记者会上表示,本次战略对话坦诚、深入,富有成效。双方将继续维护好中欧关系积极势头,筹备好今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稳定性。

“中欧关系发展的障碍是可以清除的”

“中欧关系发展的障碍是可以清除的”,香港《南华早报》13日以此为题发表博雷利的署名文章。他称,自己这次来中国,是要坦诚地交流欧中关系中存在的障碍,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这一关系。“我们并不寻求遏制中国在全球的崛起。相反,我们希望中国更多地参与气候变化、健康和发展中国家债务减免等全球问题。我们希望与中国在所有重大全球挑战上进行合作,这就是为什么任何形式的脱钩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博雷利称。


博雷利在北京大学发表演

博雷利的文章重点关注欧中贸易问题。他称:“在经济方面,我们的关系目前远未令人满意。我们(欧盟)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但多年来这种关系一直不平衡,且在继续恶化。”他将中欧贸易的不平衡归咎于“很大程度上是欧洲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持续遇到困难造成的”。13日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说时,博雷利重复了这一表态,称“欧中贸易不平衡持续扩大,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在一年内扩大了60%,增幅相当大,我们相信问题的根源并非简单的生产力差异”。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贸易失衡的问题由很多因素决定,但主要原因是欧洲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下降。一方面,中国产品不论是性价比,还是价值链地位都在攀升,欧洲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工业成本上升,以至于其工业产品不论是与中国相比,还是与美国、日本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比较优势都在持续下降。

一些欧洲媒体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欧盟早前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引发争议。“德国之声”13日报道称,从本月12日开始,欧盟开始实施新的申报规定,在欧盟经营的外国公司,年经营额超过5亿欧元、过去3年得到第三国的补贴累计超过5000万欧元时必须上报。如果竞标欧盟2.5亿欧元以上的公开招标项目,其得到的第三国补贴不能超过400万欧元。违者将不得在欧盟内进行收购,不允许参加公共招标项目。报道称,对于这项新措施,瑞士《新苏黎世报》评论道,“欧盟自己就喜欢用补贴政策,且数额很大,最常用的关键词是科技创新和气候政策。然而,如果第三国在该项目上有更突出的表现,在欧盟眼里就是‘不公正的竞争’”。报道评论说,欧盟的政策针对所有第三国,也包括瑞士,“但显然房间里的大象是中国”。

“欧盟无法向中国强加条件”

“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共同信任已被侵蚀,必须努力重建信任。”博雷利13日在《南华早报》的文章中和北大演讲时都提到俄乌冲突问题。他称,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的“矛盾立场”在欧洲一直难以被理解。“欧洲人感到,中国虽然没有公开支持俄罗斯,但也没有利用其独特的影响力说服俄罗斯停止侵略。”


博雷利谈到俄乌冲突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1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博雷利等欧盟官员以二元对立的观点划分阵营,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分出“对和错”,并要求提供支持或是发出谴责。这与中方的立场显然有所区别。欧盟似乎是把俄乌冲突变成中欧之间的分歧,以自己的立场评判中国和中欧关系。欧方不妨客观一点,从不同角度出发,推动这场冲突尽快朝着大家都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俄方也对博雷利一再要求中国改变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表示不满。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切帕称,目前美欧对乌克兰局势陷入绝望,欧盟不知道该怎么办,许多政客开始寻找出路,让他人为自己的失败负责。欧盟无法向中国强加条件,中国将继续维持自己的利益。

“中欧求同存异的新尝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2日以此为题发文称,博雷利访华表明中欧保持高层交往的健康趋势。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波波夫称,虽然美国想孤立中国,但近几个月来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接触在加强。经济压力迫使欧盟不得不这么做,而中国一直对接触和合作持开放态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