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双一流”,限制跨专业考研!

时事新闻2023-09-23 18:34:41无忧百科

多所“双一流”,限制跨专业考研!

近期多所高校招生简章中,关于教育专硕要求“非相关专业考生不得跨考”的消息引发热议。据报道,陕西理工大学、江汉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多个教育学相关专业对于考生本科前置专业均有限制。

限制跨考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非“双一流”院校中,“双一流”高校华东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提到了报考该校全日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者,前置专业一般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相关。

该校的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位的介绍中明确提到,该专业希望招收具有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背景的本科毕业生。此外,该校的教师教育学院中其他学科教学类专业均表示希望招收相关学科的学生。



以上高校关于教育专硕的跨考限制或许与8月发布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3年8月修订)》有关,该文件中的招生条件这一栏,对前置专业做了明文规定:“报考人员前置专业应与所报考专业领域(方向)密切相关。”



“双一流”高校部分专业限制跨考

限制跨考也不局限于教育专硕,近年来多所大学的一些专业,对考生的本科专业提出了要求,限制跨考的情况不在少数。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该校的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航空航天学院、设计学院等学院的部分专业,对跨考生的专业提出了要求。



作为跨考生较为青睐的会计专业,大部分院校对报考该专业的考生本科专业没有过多限制,但根据云南大学的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该校对会计(专业学位)的考生要求本科专业为工商管理类或经济类相关专业。


由于医学类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对考生有着较高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因此大多医学类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类专业不接收跨考生。以南京医科大学的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为例,该校明确该专业各领域只接收全日制本科为五年及以上学制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报考。



小语种类的专业对考生的文字功底等要求比较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部分院校会对考生本科专业有限制。非语言类专业考生一般不允许跨专业考语言类专业。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法语语言文化学院、欧语学院、亚洲学院、非洲学院等部分专业仅限本科是相应语种专业的考生报考。



虽然目前多所“双一流”的部分专业对跨考有专业要求,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生专业对本科专业并没有严格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学科交叉性强的专业,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例如新闻传播、社会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

武汉纺织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注意事项》中明确,除招生简章特别注明的专业外,学校大部分专业接受跨专业报考考生,科学研究提倡学科交叉,最终能否录取关键看考生本人的综合素质及相关知识储备。

哈尔滨理工大学曾发布的《关于网上报名时的注意事项》,提示跨考生:以本科毕业生身份报名的,对跨专业报考没有严格限制,但要根据个人情况慎重选择。因为跨专业报考的考生,其面临的最大困难可能是在复试环节,复试对考生在专业素养、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生将会更深更广。因此,跨专业报考可能会影响复试成绩。

跨专业培养研究生有助于发挥学生优势,使各学科从分离走向融合,形成更多交叉学科,促进学科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跨专业研究生存在难以融入新学科的普遍现象。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到,跨专业研究生在入学之后,由于在本专业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同专业研究生在学习本专业的起点差距较大,身份认同感颇弱、专业认同感较低,会导致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并融入新学科学习。

严把跨考研究生入口关

如何弥补专业基础较弱的跨考生和本专业考生之间的差距?部分学者认为需要关注研究生的入口关。《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的作者认为可以从入学考试的选拔制度进行创新,一方面,考试科目要尽量减少纯专业性理论基础知识的问答,避免通过机械记忆来考查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复试科目中专业考试范围要尽量宽领域、多视角地深度考查学生,特别是跨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甚至临场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等,以便选拔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关于跨专业考研现象的反思和建议》一文中,作者认为在跨专业考研中可以运用前馈控制,以有效减少跨专业考研的盲目性。作者认为,制定招生简章的相关单位应分析学科差异,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在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就规定不同学科的要求和限制条件。如,要求本科阶段选修过所考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得到相应学分。如果是考生或者所在大学不具备这样的选修条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校或者自学考试等教育资源,学习相关课程,并在考研报名资格核实时提供相应证明。

跨考比例上升

尽管跨考的专业门槛越来越高,但随着“考研热”持续升温,选择跨专业考研的考生还在增多。《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有所上升,地方本科院校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更高。具体来看,2022届正在读研的本科毕业生中,近三成(28%)转换了专业,较2021届(26%)上升了2个百分点,其中“双一流”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分别为25%、28%。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职业规划是促使毕业生跨专业读研主要原因。

各学科读研转换专业方面,经管类毕业生跨专业读研比例较高,法学、医学、历史学较低。具体来看,近三年管理学、经济学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均达到或超过40%;法学、医学、历史学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分别为11%、16%、16%)较低。

注:个别学科门类因为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丽娟,黎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园,2021,14(19):57-59.

[2]沈辰.关于跨专业考研现象的反思和建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5):178-179.

[3]各校研究生招生网站

征集↓

近期,我们想就高校

研究生人才培养、学生成长

质量监测等方面邀请进行访谈

欢迎各位老师投稿

也欢迎推荐访谈线索

投稿或者提供访谈线索

可直接联系麦小微

开群↓

麦可思研究开微信群了!

赶快扫码回复

读者群

辅导员群

加入相关群聊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前请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

本文标签: 本科  考研  招生  研究生  毕业生  跨专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