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食品挥别港股,“复制粘贴”的产品策略还行得通吗?

时事新闻2023-09-01 14:27:00无忧百科

达利食品挥别港股,“复制粘贴”的产品策略还行得通吗?

9月1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8年的达利食品选择退市。

回望2015年初登港股时,达利食品顶着的是“全球消费品项目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光环。关于退市,达利食品给出的理由是,股价表现不佳、股权融资能力有限等。

对于是否会到A股上市,9月1日,达利食品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没有这一方面的运作计划。

从蛋黄派到薯片等各类零食,凭借“跟随战略”,达利食品的营收近几年上升到200亿元级别。不过从产品结构看,达利食品的新品依然难堪重任,成熟品牌也面临市场萎缩的“痛苦”。业内人士称,达利食品受“委屈”,与其产品力不足、护城河不深有着重要关系。

告别港股

在港股市场,“达利食品”这一简称将成为历史。9月1日,在食品饮料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达利食品正式从港股退市。此前,上交所也发布公告称,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名单发生调整,达利食品调出。

根据达利食品官网介绍,创始人许世辉1989年9月创立达利食品集团的前身惠安美利食品厂。1992年,福建惠安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并开始使用“达利”字号。到2005年,“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等品牌陆续诞生,组成了达利食品的产品矩阵。

2015年,达利食品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消费品项目最大的IPO、港股最大的民营企业IPO,也是亚太区12个月以来最大的食品饮料行业IPO。虽然股价长期表现低迷,但达利食品市值也曾冲过千亿港元门槛。

今年6月27日,面对不太活跃的市场,达利食品选择退市。其发布公告称,公司及要约人融世国际联合公布,要约人要求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出建议,透过计划安排方式将公司拟私有化,建议涉及注销计划股份。待计划生效后,达利食品将按照相关规定向联交所申请撤销股份于联交所的上市地位。而在此前的6月21日,达利食品停牌,截至6月20日收盘,其股价为2.72港元/股,市值为372亿港元。

融世国际认为,由于股价低迷,达利食品已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达利食品股份一直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交易,成交量有限,这不符合达利食品在业内的地位,也不能向市场传达其真实价值。自2015年首次公开发售以来,达利食品并无通过股权发行筹集任何资金,因此维持上市地位从融资角度而言意义有限,但仍会产生维持上市成本。达利食品自联交所退市,有利于节省与合规及维持公司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

有人为达利食品算了一笔账,其每年为维持上市地位支付年审费用约520万港元,上市以来已花费4160万元。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看,退市不失为一种选项。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港股现状确实是比A股的估值低、流动性弱。达利食品虽然业绩表现稳定,但增长率潜力和想象空间都比较有限,无法激励投资者预期。上市并不能给达利带来更多的收益,也难以增加达利品牌的影响力。

对于本次私有化,达利食品9月1日向新京报记者方面回应称,除考虑资本市场表现、融资能力有限等外部环境因素外,公司也希望在当前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减少对股价表现、股息率等资本市场事项的关注,进一步专注于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是否会到A股上市,达利食品称公司目前没有A股资本运作计划。

业绩见到天花板

作为此前联交所的明星企业,达利食品在食品饮料行业有着不小的竞争力。财报显示,2022年其收入为199.57亿元,净利润为29.9亿元。

虽然业务体系庞大,但2022年达利食品营收同比下滑10.5%,净利润同比下降19.7%。从业务层面来看,达利食品旗下家庭消费分部收入同比上升1.9%至37.05亿元,休闲食品分部收入下滑9.2%至90.3亿元,即饮饮料分部收入同比下滑22.3%至51.23亿元。家庭消费、休闲食品、即饮饮料的毛利分别为15.12亿元、31.04亿元、23.69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3%、8.7%、24.8%。

从2015年上市到2019年,达利食品营收呈现增长状态,但2020年达利食品营收出现下滑,下滑幅度为1.93%。经历下滑后,2021年达利食品营收达到222.94亿元,是其业绩顶点,2022年其营收又缩回200亿元以内。

2022年7月,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将达利食品评级由“买入”降至“中性”,将2022—2024年每股盈利预测平均下调10%。另预计2021—2024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放缓至4.7%。报告中称达利食品专注于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品类,将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包括需求前景、在低线城市中经销商增加新、优质产品库存和促销的意愿,可能会带来压力。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分销商盈利能力下降,以及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和较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可能会减慢其收益的步伐,或需要更大的投资来推动增长。

产品创新势在必行

蛋黄派、凉茶、薯片……达利食品的这些拳头产品及其背后的八大品牌,至今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纵观达利食品的发展史,蛋黄派让达利食品尝到“复制粘贴”策略的甜头。

1995年,韩国食品企业好丽友进入中国,随即推出派系列产品,包括巧克力派、蛋黄派等,并打出“好丽友,好朋友”的宣传口号。彼时中国零食市场正处于初步发展期,好丽友派系列产品俘获大批年轻消费者。据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达利食品推出“达利园”系列的蛋黄派,与好丽友口味类似,但价格更低,因而大卖。

尝到“复制粘贴”的甜头,达利食品开始类似的发展之路。随后几年中,可比克、好吃点、和其正、乐虎在中国消费市场对应领域中逐渐站稳脚跟。以其近年重点发力的“豆本豆”豆奶为例,该产品出现之前,维他奶的豆奶产品让消费者印象深刻。而达利食品财报显示,豆本豆自从2021年开始,作为豆奶行业排名第一的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2022年销售收入上升0.9%至22.66亿元。

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如豆本豆一样,能在与各类巨头的竞争中谋得生存空间。2021年,达利食品遭遇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在这一年,豆本豆销售收入达22.45亿元,同比增长16.8%。乐虎的销售收入也实现16.3%的同比增长,达到32.22亿元。相比之下,凉茶业务并没有起色,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3%至16.68亿元,被上述两个品类超越。

2022年,凉茶和其正、功能饮料乐虎所在的即饮饮料板块业绩下滑,其中乐虎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2.4%至28.23亿元,茶饮料销售收入下降32.3%至15.24亿元。

达利食品正面对来自各个品牌线的压力,功能饮料领域,除了老对手红牛外,东鹏特饮正在快速占领市场,其母公司业绩也大涨。根据尼尔森IQ的报告,2023年上半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量占比,由2022年末的36.70%提升至40.86%。在豆奶领域,乳业巨头伊利、蒙牛都在大力扶持其豆奶品牌。

数据显示,2022年,达利食品研发费用率处于行业低位,为0.38%,低于三只松鼠、盐津铺子等品牌。达利食品也认识到急需培养新的爆款重要性。达利食品在财报中表示,2023年将不断推进休闲食品健康增长,激发即饮板块迸发新的市场活力,推进植物基的高端和创新,扩大短保的优质终端网点布局和规模化优势。

达利食品方面对此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围绕消费升级新趋势,通过产品研发创新、新品类布局,达利食品打造了豆本豆、美焙辰两个销售额均超过10亿元的新品牌。同时,通过优化老品类,继续巩固原有优势品类的领先地位。未来,达利食品仍将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沈萌认为,达利食品的发展模式或许被部分观点认为缺乏创新,但达利的定位也许就是满足特定的需求群体,其业绩相对稳定,并没有看出这一策略在短期内存在问题,不过中长期达利或许要做好迭代的准备。至于未来达利食品是否有机会在A股上市,他认为食品行业目前在A股并不属于被鼓励上市的行业。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赵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