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Bain&Company)联合发布《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提到,高净值客群结构越发多元化;年轻一代占比持续提升。按照人群和职业划分,家族二代在高净值人群中的占比有所降低。
此外,国内身家千万的人有多少?他们是谁,身在何处?“有钱人”又有怎样的需求?答案或可从这份报告中略窥一二。
《报告》显示,2022年,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83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01万亿人民币,2020-2022 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0%。 [可投资资产 : 个人投资性财富(具有较好二级市场属性,有一定流动性的资产)总量的衡量指标。可投资资产包括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
同时报告预计,未来两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和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以约11%和12%的复合增速继续增长。
高净值人群和其资产总量时常能引起大众的好奇。除这份报告外,此前招商银行2022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指在公司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突破13万户,私人银行管理客户总资产余额3.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4%。户均总资产2813.38万元,较上年末增加32.95万元。
2022年,其零售客户规模为1.84亿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规模12.1万亿元。
那么高净值人群包含哪些身份?
目光回到《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中将高净值人群按人群和职业划分为:创富一代、董监高、职业经理人(非董监高)、专业人士、家族二代、家庭经营者和其他。
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行业流传着不少“造富神话”,不过如今的“造富规模”有些“缩水”。
《报告》中提到,本次调研受访者中的新经济群体占比因互联网等行业市值波动而较2021年缩减,其中新经济创富一代企业家和董监高占总样本的比例均由10%降至7%。未来,专精特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望驱动新经济群体重回增长通道。
创富一代与董监高合计人群占比由2021年的41%降至2023年的34%。
相应地其他身份群体,如专业人士、家庭经营者等进一步崛起,客群结构越发多元化。
此外,家族二代在高净值人群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12%,降至2023年的9%。
而从年龄分布来看,高净值人群进一步年轻化。
报告显示,本次受访者中40岁以下的群体占比达49%,相较2021年的42%上升了7个百分点。
从地域来看,高净值人群是如何分布的?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的高净值人数超过2万,相较2020年,吉林和海南省高净值人数首次超过2万人。
九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福建、湖北)高净值人数维持在10万人以上,另有十省市(天津、辽宁、湖南、河北、河南、安徽、云南、江西、重庆和陕西)高净值人数超过5万人,其中重庆和陕西高净值人数首次突破5万。
分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的高净值人群保持增长,并持续发挥财富的辐射效应,拉动周边省份如山西、内蒙古、安徽和广西等实现较高增长。此外,以重庆、陕西、青海、贵州和宁夏为代表的西部地区,高净值人数提升明显。
2020-2022年高净值人群人口及财富的分布集中度与过往持平。2022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五个省市的高净值人群人数占全国总数比例约为44%;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高净值人群财富比重约为60%。
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态度如何?又有哪些需求上的转变?
《报告》显示,在个人需求方面,高净值人群在金融需求上突出稳字当头,对安全、稳健产品需求的提及率超过以往各项个人需求,同时也期待定制化、多元化的产品选择;在非金融需求上关注健康和圈层资源对接。
家庭需求方面,2021年调研显示家庭需求有“资产配置”与“传承”两大主题,本次调研发现已有超过七成高净值人群在着手准备财富传承,同时,传承需求的外延扩展至企业交接班的需求及子女能力培养。
《报告》中提到,2023年,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中,“保证财富安全”“个人事业/企业发展”“慈善及社会责任”提及率明显提升;“创造更多财富”有所下滑。
相应地,高净值人群历经疫情洗礼,仍需时间恢复投资信心,当下风险偏好稳健,近九成客户保持适中和较低的风险偏好。
对于未来两年,高净值人群倾向稳中求进,更愿意尝试高收益、高风险投资的人群比例显著提升,风险偏好有望逐渐修复。
资产配置方面,当下,高净值人群境内资产配置相对稳健,近六成资产配置在现金及固收类;而展望未来两年,更多人倾向在增加保险配置的同时,布局其他另类投资(如黄金),加大私募证券投资并减持投资性房地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