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开学仪式变得越来越花哨,仪式感拉满了,书香味却淡了

时事新闻2023-08-29 22:33:09无忧百科

当开学仪式变得越来越花哨,仪式感拉满了,书香味却淡了

记者丨殷建

还没正式开学,“开学仪式感”却率先引发争议。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孩子第一天来到教室,就像到了派对现场,只顾吃零食,桌上放的新课本基本不看,心思都不在学习上,更别说谈论新学期新目标了。此外,教室里布置得花里胡哨,这些装饰用品往往用完一次就丢弃,浪费钱又污染环境。

这位网友的吐槽,引发不少家长共鸣,跟帖评论达到数千条。



网友吐槽“开学仪式感”帖子截图

有家长表示,除了开学仪式花哨,部分学校还会让家长参与新学期教室布置、校园美化,增加家长负担;
除了家长,有老师也在抱怨,这样的花哨开学仪式,也在增加老师的负担,“各个学校在开学仪式上越来越卷,你有拉花我就要做拱门,你有红毯我就要做签名墙……老师也不堪重负”。

不少家长和老师在社交媒体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不要让老师和家长被所谓的仪式感“绑架”,“让老师回到正常的教书育人工作中,让孩子回到纯粹朴素的知识海洋里,让家长们减轻育儿压力。”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提到,这样的开学仪式,用满满的仪式感让同学们充满元气,以更积极的状态进入新学期,也算是个特别的开始。

的确,“仪式感”,是现在家长和学校中越来越重视的一件事情。公众对花哨开学仪式的批评,显然也不是批评仪式感本身,而是尺度问题。

换句话说,问题的本质其实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开学仪式感。

要说仪式感,我们的老祖先可太会了。古代学堂开学,往往会举行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多个环节,仪式感拉得更满,流程可以说丝毫不输现在的这些开学仪式。



朱砂启智/图源人民出版社

仪式感的意义在哪?很简单,对孩子来讲,由幼儿园步入小学,甚至是小升初、初升高等,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节点,通过仪式感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认同感,甚至还可以让孩子调整心态积极进入到新学期的学习节奏,激励学生们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业和人生发展。

那为何大家现在又开始反感一些开学仪式感了呢?原因也不复杂,仪式感拉满了,书香味却淡了。



琳琅满目的开学仪式感礼品/图源上游新闻

据媒体报道,为营造“开学仪式感”,各个学校现在用到的道具可谓是越来越多:河北保定某小学,孩子们要穿过拱门、敲击准备好的鼓,寓意“一鸣惊人”;然后走过写满老师祝福语的通道,桌子上放着寓意“心想事成”的橙子、“平平安安”的苹果,以及“聪明伶俐”的大葱;再从老师手中领取寓意“越来越棒”的棒棒糖。福建福州,一学校在开学首日请了校外舞龙团队。浙江杭州,校长干脆把自己打扮成神仙爷爷站在门口迎接学生……

不得不说,早期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还是能给人新奇之感,尤其是对初次踏入校园的新生来说,刚刚告别熟悉的环境,满满的仪式感会让他们对新的地方产生认同。

但久而久之,类似的一些活动已经逐渐变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攀比,进而引发家长们的“内卷”,不但让仪式感变了味,也偏离了初衷。



开学仪式上摆满了气球/社交平台视频截图

那么,如果不这么花哨,是不是就没有仪式感了呢?当然不是,而且,最好的仪式感,往往其实很简单。

比如,家长们在开学之前,带着孩子购买需要的文具,与孩子一起收拾整理书房,跟孩子谈谈新学期的打算……难道不是仪式感吗?
再比如,有学校只给学生一支笔一张纸,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愿,待到期末再来回看自己的愿望实现如何,难道不是仪式感吗?
再比如,有学校让学生走上讲台,分享一张自己的暑期照片,讲述一段自己的暑期见闻,难道又不算仪式感吗?

这些仪式感,简单清爽,主题鲜明,充满教育智慧,不但老师家长减了负,而且学生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反观那些招来家长和公众反感的花哨仪式,虽然排场大、够气派,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空心”仪式——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罢了。

学校愿意给孩子们仪式感,这样的教育热情不应该受到打击。但作为教育人,确实也应该注意尺度和角度。比如,一段走心的寄语,一场温暖的分享,一间干净整洁的教室,一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甚至老师校长在校门口最温暖的笑容……这些精妙的教育巧思,质朴的教育情愫,又何尝不是最好的“开学仪式感”?

本文标签: 学校  开学  新学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