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她为什么换了导师》,揭露师生关系弊病,可谓字字扎心

时事新闻2023-09-26 10:33:31无忧百科

硕士论文《她为什么换了导师》,揭露师生关系弊病,可谓字字扎心

师生关系仅次于亲子关系,是学生人生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段人际关系,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学生就是他们教育的成果,彼此之间理应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虽说随着年轻教师走入教育队伍之后,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但是有些矛盾冲突依然存在,尤其是研究生队伍中,师生矛盾已经成为近些年来谈论最多的话题,很多研究生都遭遇过老师的“特殊对待”。



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忍气吞声,但是也有学生忍无可忍就选择更换导师,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内部解决,而华东师大一名说是毕业生用论文的形式呈现了《她为什么换了导师》,揭露研究生和导师相处之中的弊病,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硕士论文《她为什么换了导师》,揭露师生关系弊病,可谓字字诛心

毕业生写论文基本都是围绕一些学术性话题来研究的,但是华东师大的一篇硕士论文却以不同的题材和视角火了起来,这篇论文名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



该学生是华东师大教育相关专业,该论文就是以访谈对话、还原和分析的形式,揭开了高校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她为什么换了导师”的答案展现了出来。

从论文内容可知,该名学生在选题、实习和毕业等问题上面都和导师存在巨大分歧,本来已经完成了导师安排的实习任务,希望能够转去研究另一学科,但导师却并不同意。



而这名学生也觉得到是在故意否定自己,带有着毫无缘由的情绪,最后忍无可忍只能选择更换导师,这才让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论文中还提及,涉事的导师并未接受访谈,但同门的一位学长却也遇到了和该名学生一样的事情,并且透露出事件中的导师对学生有极强的控制欲望,不少学生都被其打压过。



当然论文不是一个人物传记,在论文反思部分,该作者还提出了很多关于研究生和导师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导师准入制度固化、教育性和学术性淡化、导师评价方法欠缺系统等问题。

总而言之,这篇论文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弊病都揭露了出来,可以说是字字扎心,难怪会引发无数研究生都共鸣,或许这些问题早已存在,只不过没有人能拿到台面上去说罢了。



师生关系自古就是难题,要想相处融洽,学生和导师都要找准定位

师生关系自古都是谈论的话题,古时候讲究“尊师重道”,学生和家长给予老师充足的权利和地位,但是这也让老师滋生了一些“优越感”,而到了现在学生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于老师的权威开始有了质疑,这才造成了师生关系的裂痕。

其实师生矛盾的根源主要集中在了“定位”上面,学生和老师都找不准自己的定位,都妄图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很难求同存异,有些导师站在绝对权威之上太久,就会无法接受学生的质疑,这是很多老师的通病。



所以导师要找准自己定位,不要总是高高在上,以学生和教学为中心去发展,毕竟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给予帮助和认可才是教师的职责,动不动就否定、强烈的情绪色彩和控制欲等,都不是为人师长应有的做法。

当然也有很多学生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总觉得“初生牛犊不怕虎”是一件好事,对自己过于自信,根本听不进去导师的指引,总是在导师的“雷区”上蹦跶,自然就会激化矛盾。



可能很多人觉得考研是最难的,其实上岸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读研才是困难重重,学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尤其是要处理好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否则读研也就成了历劫。

考研上岸难,但读研更是如履薄冰,考生理应做好心理准备

转眼间秋季学期已经开学一个月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是人生新的开始,但是对于考研党来说却压力巨大,因为距离考研初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为了顺利上岸,学生们拼尽全力。



学生大多抱着“上了岸就好了”,实际上考研上岸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读研期间才是困难重重,不仅要专注于学习,还需要学会规划人生、处理好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所以学生在选择考研读研这条路之前,就要做好心理准备,除了备考之外,还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提前了解导师的脾气秉性,争取在读研期间能和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这样对于学习和就业都是大有帮助的。



不过话说回来,学生懂得尊师重道,老师也要身正为范,作为教师理应给予学生爱护与帮助,而不是带着优越感去控制和压榨学生,那样不仅伤害学生还让有损自身权威。

话题: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