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改革三周年,8000字最新分析来了!

时事新闻2023-08-25 21:03:06无忧百科

重磅改革三周年,8000字最新分析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燕北

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迎来三周年!

过去三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量”“质”双升。截至8月23日,注册制下创业板新上市公司数量达500家,占创业板全部上市公司的近四成,IPO募资金额合计近5000亿元,总市值超3万亿元。新上市公司高成长特色鲜明,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公募基金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也为作为市场主要机构参与者的公募基金带来丰富机遇。在注册制改革、业绩持续增长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背景下,创业板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发展前景广阔。

市场生态系统全面优化

改革后的创业板生态系统全方位优化完善,已成为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和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更多优质高成长企业供给,带来源源活水,对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在便利企业融资、支持新兴产业、全面注册制探索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总结道。

他进一步举例称,三年来,创业板成分股个数由2020年8月的819个增长到如今的1311个,增幅达到60%,表明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为一大批企业上市提供了便利。从股东权益来看,截至2022年底创业板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达到3.2万亿元,相比2020年8月的1.6万亿元增长了一倍,创业板发挥了重要的融资作用。

另外,创业板为新能源等新兴成长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从行业权重来看,当前创业板中市值占比最高的为电力设备,即使在当前估值低迷的情况下总市值依然达到2.3万亿,与2020年8月相比增长了1.4万亿,近三年见证了我国新能源行业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 陈显顺介绍。

谈及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取得的成就,广发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刘杰表示,开板十三多年来,创业板坚守定位,服务于高科技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创业板的活力,采用更市场化、更多元的发行上市条件,使得创业板覆盖面更广、包容性更强、吸引力更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从上市企业总市值、新股发行效率、再融资规模等方面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整体来看,改革后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特色日益鲜明。据嘉实基金介绍,注册制下高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高,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增强板块包容性和覆盖面,为各类创新成长企业提供更高效直接融资支持。截至今年7月底,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发展至近500家,数量占比近四成,总市值超3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超25%。新上市公司中,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五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达52家,其中,千亿市值的公司有2家,超70家公司在上市后实现市值增长。

在嘉实基金看来,注册制对新股发行的条件进一步放宽,有助于扩宽企业准入范围,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加快初创企业、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速度,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同时,审核周期缩短,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提升发行效率。

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也认为,实施注册制以来,创业板的定位更加聚焦,创新成长特色更加鲜明,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力更强,也为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注册制后,创业板上市和退市制度更加完善,有限的资源将更加聚焦优秀企业和潜力新星,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和资源配置功能”,苏俊杰展望道,“创新企业有望不断发展壮大并回馈投资者,有利于完善创业板生态系统,促进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

创金合信群力一年定开混合(MOM)基金经理郭思博补充道,创业板在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支持上市公司利用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三大资本工具,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注册制的落地,深化了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速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汇聚,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市场运行稳定性而言,国泰基金指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市场整体井然有序,IPO速度有所提升,没有出现井喷激增冲击市场,且创业板涨跌幅限制从10%提高到20%后,也未诱发大幅投机交易,市场波动相对可控。

国泰基金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创业板和科创板的先后推出并试点注册制,一方面为重研发、盈利周期长的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便利,推动高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优质标的提供机会,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公募投研体系升级迭代

为更好地参与科创板投资,过去三年公募基金持续升级投研体系,以实现优质创新成长企业的充分挖掘与高效追踪。

“注册制改革是股票发行制度改革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对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郭思博直言,由于市场逐步扩容、个股分化加剧,优质公司的投资吸引力增强,公司业务也将更加多元化,公募投研团队需要更迅速、更高效地挖掘市场中的优质标的,投研模式与投研质量的重要更加凸显。同时,注册制改革也从公司研究、投资策略、产品设计与风控等多方面对机构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也是机构投资者所要面临的全新挑战。

国泰基金则称,全面注册制落地后,资本市场显著扩容,上市企业数量增多,需要基本面研究的企业数量增加,且发展阶段各异,如何在更广阔、更活跃的市场中高效筛选出有价值的投资标的,为投资者分享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这需要公募基金保持敬畏、谦虚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做研究,不以“押注式”的博弈心态做投资,实实在在地持续打造投资能力,回报投资者的信任以优异的业绩。

针对试点实施以来公募基金对新规则的适应,陈显顺直言,注册制为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我国股市中涌现出一批具备专、精、新特征的成长企业,相比于以往的标的投资和研究门槛较高,对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提升投资能力,在创造回报的同时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兴行业崛起,公募基金快速改进投资体系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如积极培养和提拔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基金经理,紧跟市场步伐推出新的主题产品等。在这样的努力下,近三年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以成长、制造为主题的绩优基金和优秀的基金经理,丰富了当前的公募基金体系,也为基民创造了回报。

在注册制试点的过程中,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其中起到了比较积极的新股定价作用。嘉实基金分析,一方面,针对上市企业的质地和风险,公募、保险等机构凭借完善的投资流程和投研团队,能够对新股进行较为合理的定价;另一方面,市场化定价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投资者为了优先获得新股份额以及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可能产生了一些不太合规的行为。

嘉实基金介绍,公募作为风控严格的投资机构,在不断配合监管针对询价制度做了一系列完善工作,以避免发生类似于“抱团报价”的行为。随着IPO数量的增加,投资者将可能面临更多IPO风险的暴露。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期间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增强研究能力。用二级市场的估值思维对一级市场进行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估,努力做到真正的价值发现。

主题基金业绩分化

伴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三周年的成绩单披露,公募基金布局的相关产品数据也一并出炉。从业绩表现来看,近三年来主动型创业板主题基金业绩分化趋势较明显。

在此前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之际,公募基金也纷纷布局,采用两年定开模式,推出首批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为普通投资者分享创业板改革红利提供又一利器。如今,富国、中欧、大成、华夏、银华、万家、中融7家公募旗下创业板战略配售基金成立也相继满三周年。

截至8月23日,表现最好的基金为富国创业板两年定开,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8.1%;表现最差的基金成立以来净值跌幅则为24.56%。若算上2020年9月成立、运行时间即将满3周年的基金,创业板主题产品近三年业绩首尾差距达54个百分点以上。

对此郭思博认为,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行业更加分散,因为其包容性、覆盖性增强,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公司,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此外,同一时间段不同行业、同一行业内公司业绩增速差异较大。在此背景下,创业板主题基金因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风格、行业与个股选择的差异,业绩分化较大。”郭思博说道。

对于今年以来创业板及相关基金表现,嘉实基金表示,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国内经济逐步复苏,今年以来中字头蓝筹股乘势而起,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与此同时,包括社保基金、养老金、QFII、险资等长线资金纷纷紧盯中字头赛道,五月以来,中字头行情再度爆发,带动沪指走强。市场仍处于资金存量博弈状态,所以AI和中特估行情的崛起,也导致了老赛道新能源和医药的持续失血,而新能源和医药又是创业板中权重最大的两个板块,所以今年来创业板走势纠结。

创业板指发布13年

“创”系列指数跟踪资金超千亿

数据显示,创业板指数发布至今已经13年,期间创50等产品持续推出,“创”系列指数的长期生命力使得相关产品茁壮成长,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创”系列指数跟踪资金已经超过千亿。

目前“创”系列宽基指数已形成梯队,按样本覆盖范围大小包含创业板50、创业板指、创业300、创业板综,按样本规模特征还包括聚焦大盘的创业大盘和聚焦中盘的创精选88。今年“创”系列指数跟踪资金过千亿也反映出该系列指数市场需求旺盛。

对此,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广发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刘杰表示,截至2023年8月21日,近5年表征全市场的国证A指年化收益为5.85%,同期创业板指年化收益达到7.67%,虽然期间市场波动性较大,但创业板指的长期投资价值仍然值得关注。基于此,根据创业板市场优势特色,国证指数积极推进研发,已经初步建立种类完备、架构清晰的创业板指数体系,涵盖宽基指数、主题指数、策略指数、ESG指数等。相关指数已开发基金产品,目前,共有8个创业板相关指数有ETF产品布局,基本满足多元投资需求。

苏俊杰也表示,自创业板指数发布以来,已经衍生出规模指数、风格指数等一系列创业板指数。“创”系列指数的不断丰富的背后,得益于创业板的持续发展壮大,上市公司由少变多、由弱变强。正是这些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助力下,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的顽强生命力、科技创新力、强大竞争力,使得创业板中在经济发展、产业变革中不断涌现优质明星企业,在创业板这块沃土中才成长出像创50这类聚焦龙头优中选优的指数。

“近年来,围绕创业板市场的指数生态建设步伐加快,推动创系列指数相关产品资金规模持续增加:创业板ETF期权等衍生品推出,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创业板ETF等产品纳入互联互通,为海外投资者配置创业板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投教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提升了投资者对指数投资和ETF产品的认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通过指数产品配置创业板。”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表示。

创业板相关指数的丰富和产品规模的增长,体现出创业板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承载力。未来公募基金还将继续积极布局创业板指数相关产品。

国泰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未来也会持续关注创业板投资机遇,持续积极布局,挖掘优质投资标的。

天弘基金也表示,目前重点布局的是创业板宽基类指数,已部署的两只宽基ETF,还关注创业板策略指数,包括这几年推出的创成长、创蓝筹、创质量等系列Smart Beta策略指数等,其他像创业板ESG指数同样也是重点研究的标的,ESG投资强调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鼓励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公司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更契合我国高质量发展大趋势,随着近些年市场对ESG关注度的提升,这类指数同样具备不错的长期生命力,也是未来计划布局的领域。

创业板ETF

今年净流入超300亿

天弘基金从数据表示,今年以来创业板ETF的确受到了市场资金的追捧,截至2023年8月18日,跟踪创业板指的ETF规模超过580亿,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00亿,成为今年资金流入最多的指数之一。

天弘基金表示,基于天弘创业板ETF及同业相关产品的定期报告分析发现目前三大变化,一是,机构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的认可度在快速提升。其次,则是个人投资者参与创业板市场投资的热度持续提升并且策略更加多元。此外借助大数据分析,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用更成熟更多元的策略参与创业板的交易配置,比如结合板块涨跌动态调整交易金额的定投和网格交易策略,此外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也开始逐步由短线投机向长期配置转变。

“总结来看,在注册制改革下,创业板已成为一个兼具创新特色和成长性的板块,也是市场挖掘潜力股的热土。各类型投资者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稳步抬升,特别是一些长期配置型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未来有望支撑板块走势更加稳健。”上述天弘基金人士表示。

华夏基金创业板成长ETF基金经理荣膺也表示,今年以来,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下,创业板系列指数产品规模逆势增长,上半年,创业板相关的宽基ETF(主要包括创业板指、创业板50、创业板成长)流入近250亿元。资金大规模流入科技类宽基ETF,一方面是投资者对创业板相关上市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以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成长方向成为市场资金加仓的共识;另一方面是对工具型产品ETF的认可,随着指数化投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ETF已成为居民和机构客户实现资产配置的重要基金产品。

“站在当前时点,创业板具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而大量的资金流入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景顺长城基金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聪明资金先于市场而动并为市场提供方向。今年受到众多资金青睐的创业板将再次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成就中国创新力量。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华安创业板50ETF基金经理许之彦也表示,首先,长线配置资金借道ETF参与A股市场,创业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极,得到相应配置。其次,短期ETF份额快速增长,或预示着较好的投资机遇。

此外,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创业板ETF增强基金经理王保合更是解读,ETF资金具有“抄底”的属性,在波动较大的板块上该特征愈加显著,而创业板整体波动幅度与上行贝塔较大,符合ETF资金的交易偏好。通过观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在创业板走弱的2018年,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指的ETF产品份额却反向提升;但当市场回暖后,即2019-2021年期间,相关产品份额则出现下降趋势。今年以来,在新能源和医药增速不达预期的影响下,创业板整体呈震荡下行态势,投资者选择了“越跌越买”,因此出现资金流入的情况。

创业板估值跌至30倍

迎来逢低布局较佳时机

2023年震荡起伏的创业板,其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均已逐步显现。

“目前创业板指的估值水平已跌至30倍附近,处于2010年6月以来的历史较低位置,同时未来两年创业板成份股分析师一致预期的年化净利润增长率中位数在30%左右,当前是逢低布局创业板指的较佳时机。”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尹浩就表示,长期看,在双碳目标、人口老龄化等背景下,新能源、医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仍显著,同时,在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价值提升,也有利于创业板的长期表现。中期看,在经济逐步见底、政策有望进一步释放、流动性宽松的宏观背景下,创业板的中期配置价值也较为显著。

苏俊杰更是直言,创业板当前投资价值得到认可。随着创业板指数的持续调整,今年以来板块估值再次回到历史低位,而相关成分股的基本面稳健向上,在此背景下创业板的投资价值愈发凸显。正是对创业板当前价值的认可,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持续流入创业板相关ETF中。

而郭思博也表示,短期来看,今年以来的强势行业如AI、中特估与创业板指数成份交集不大,创业板指数中多只机构重仓股继续创出新低。中长期来看,创业板指数成份股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等高成长属性的新兴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且内部已逐渐形成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以及医药医疗的需求扩张趋势下,创业板依旧具备长期性的配置价值。

广发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刘杰从四个方面分析创业板的投资价值。

第一、创业板是国家长期引导发展的战略板块。创业板自开板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于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目前超过七成以上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资本市场而言是一次历史性机遇,提升了相关产业的长期投资价值。

第二、宏观视角下,科技成长是未来的强势方向。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来看,创业板指具有非常显著的成长风格,相比于价值风格,成长风格的股票是一种“长久期”资产。因此其表现与全球流动性周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过去两轮全球流动性周期来看,在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趋紧的过程中,创业板的表现相对较弱,而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中,创业板的表现相对强势。

第三、创业板权重行业各具投资亮点。光伏行业综合景气指标持续上行,细分指标中,逆变器出口同比、太阳能新增容量、电池产量同比指标维持高位,反映出整个行业景气度较高;尽管新能源车行业当前处于下行趋势,但整体仍然维持在高位区间;医药行业投资周期受全球流动性周期影响较为显著,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的拐点有望推动医药行业投资周期迎来向上趋势。

第四、创业板指存在相对估值优势。从中长期估值角度看,自上市以来,2023年8月21日的市盈率情况:创业板指30.28倍、分位2.51%;中证500市盈率22.34,分位数13.56%;沪深300市盈率11.35倍,20.94%;上证50市盈率9.52倍,20.62%。

“当前指数或已到了长期布局的时间节点。首先从长期维度来看,就基本面估值和走势而言,创业板权重最大的前十只标的,大部分均处于长期的底部。从中短期来看,则需要业绩的企稳来稳定市场情绪,恢复市场信心,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复苏进入估值的修复阶段。”诺德基金基金经理曾文宏也表示看好创业板投资价值。

看准“硬科技”板块投资机遇

半导体、新能源被看好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顺应“三创”大趋势,重点服务高科技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四新”深度融合,板块内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市值占比超30%。满满“硬科技”的投资价值被市场重视。

“创业板覆盖了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等众多行业,与主板相比更偏向新兴成长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各硬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都值得重视。”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的观点,代表了目前市场对创业板的期待。

陈显顺表示,一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板块。半导体是我国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的重要行业,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半导体的投入,在半导体设计、设备、封测等多个环节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国产替代进程稳步推进。当前全球半导体周期处于底部区域,年内有望开启上行周期,半导体板块有望获得向上的beta。

二是电力设备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产业的持续努力下,我国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取得了领先的产业地位,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在国内制造技术的领先优势下,我国新能源企业有望持续占领海外市场。

郭思博也表示,分领域看,他更看好先进制造与数字经济两大块,对于先进制造,在中国制造业由大向强的转型过程中,先进制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面对近年来愈发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制造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避免被“卡脖子”的根本。而对于数字经济,首先是相关产业政策频出对板块形成正面推动;同时,通过数字经济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数字与实体融合发展,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是大势所趋。

“就细分领域而言,短期相对看好非银金融板块。中期较为看好电力设备等领域,核心逻辑是主要是其业绩较为稳定,估值很可能逐渐得以修复。长期则比较看好医药生物等方向,我们相信真正有优秀产品的公司未来会有不错的表现。”诺德基金基金经理曾文宏则表示。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