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航天重器亮相工博会,天问一号获特别大奖

时事新闻2023-09-20 08:41:18无忧百科

这些航天重器亮相工博会,天问一号获特别大奖

9月19日,以“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据微信公众号“上海航天”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聚焦“航天+信息化+”优势业务,携50多项展品亮相工博会,除了“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陆地探测一号卫星,还包括商业卫星、导航定位、高端通信、智慧交通、AI与大数据、智能制造、无人装备等高新技术领域头产品,充分展现了航天领域的国之重器及航天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技术、新成果。


第二十三届工博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台。本文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航天”

“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荣获本届工博会特别大奖(CIIF特别大奖),成为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本次参展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首个行星际飞行平台,首次实现了行星际飞行、地外行星捕获、四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并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探测数据,实现了我国航天器由地月系向行星际的跨越式发展。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可应用于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应用前景。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甲是我国首型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总长约50米,起飞重量约53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4吨。火箭采用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发展途径,可根据任务需求调整助推器数量形成多种构型,建立运载能力覆盖范围广、梯度合理、性价比高的运载火箭系列,满足未来卫星多样化的密集发射需求

而据澎湃新闻介绍,长征六号甲火箭的芯一级设置有智能健康诊断系统,在“点火”指令下达后,火箭芯一级的液体发动机先执行点火程序,此时健康诊断系统将进入快速工作模式,通过火箭点火2.5秒后采集的各项数据,在0.3秒内诊断发动机的健康状态;一旦出现非正常的突发状况,健康诊断系统将立刻做出判断,并实施自动紧急关机,同时固体发动机将不再点火。

此外,长六甲还是国内首次采用伺服系统在线故障诊断与自适应重构技术的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当某台伺服机构出现故障时,火箭的“大脑”——控制系统会先行自我诊断,随后进行重新计算并分配控制指令,实现火箭飞行的智能控制。

在火箭发射的前4小时,前端塔架的操作人员全部撤离,通过无人值守技术完成火箭后续的发射流程。长征六号甲火箭无人值守技术的实现,创造了中国运载领域的三个“首次”:首次采用自动对接加注技术,可实现远程全流程推进剂自动加注;首次采用零秒脱落技术,火箭箭地连接器在起飞瞬间自动脱落;首次实现推进剂加注开始后,发射场前端无人员值守,有效保障了火箭发射任务的安全性,为最后一批撤离塔架的加注人员撑起一把“保护伞”。

自2022年3月29日首飞以来,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长六甲运载火箭已圆满完成3次飞行任务,三战三捷的骄人战绩、首飞当年即实现应用发射、攻克多项关键技术……

这是长六甲从一名“长征新生”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等生”的亮眼成绩单,更推动了新一代运载火箭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参展的陆地探测一号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三五”首个立项的卫星型号。陆地探测一号01组双星分别于去年1月26日、2月27日成功发射,构建了全球首个L波段分布式SAR测绘双星星座,不仅可实现广域定期影像覆盖和数据获取,支持周期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与监测预警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助力地质灾害早期防范和应急救援,还可以进行森林生物量估计,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支持。

在轨稳定运行一年多来,陆地探测一号01组双星在轨表现良好,在土耳其地震、中国四川泸定地震监测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大力发展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本届工博会上,上海航天展出了“新江智湾”离散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隧道和管廊救援用小型多参数融合自适应探测平台、井下综采及掘进设备导航系统、便携式快检质谱分析仪、双转台动梁动龙门五轴搅拌摩擦焊接设备、新一代多功能智能固相复合增材装备、AR智能云检测机器人、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系统、应急救能车等多项拳头产品和关键技术,展示了航天智造的能力和水平。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的“穹盾”低空小型飞行器入侵防御系统和上海黎明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交通大场景广域雷达获CIIF-高新技术工程奖。

其中,“新江智湾”离散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科研生产和精益管理全业务,实现科研生产管理业务一体化管控;隧道和管廊救援用小型多参数融合自适应探测平台提升了复杂灾害环境下的应急救援与综合处置能力;井下综采及掘进设备导航系统将惯性导航系统与采煤机结合,实现完美的“天地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井下工作人数,增大了安全系数;新一代多功能智能固相复合增材装备打造了“焊接-3D打印-机加工”的一站式工作站,实现了固态增材、减材功能的自由切换,满足了构件的一站式高效制备和加工需求;AR智能云检测机器人填补了国内工业领域“智能检测装备+云服务”工程化应用的空白,助推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120kW薄型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生产工艺、装备实现100%国产化;M-SNY100应急救能车可用于城市应急及抢险救灾供能等特定场景的能源保障、补充和备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