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8月30日晚间,华润微(688396.SH)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3年上半年华润微实现营业收入50.30亿元,同比下滑2.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8亿元,同比下滑42.57%。
受周期性行情影响,半导体行业内的主要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普遍受到影响。
不过,从单季度来看,华润微第二季度业绩有所好转。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6.83亿元,环比增长14.37%;实现净利润3.975亿元,环比增长4.51%。
二季度环比提升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统计,目前已披露2023年中报的半导体板块上市公司中,半数以上企业在本报告期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下滑甚至亏损。
华润微也不例外,对于上半年营收下滑,公司表示,主要系因市场景气度较低。其坦言,“2023年上半年,国内半导体市场受周期性影响,智能手机、PC等消费领域终端市场出现疲软。”
不过,一个积极的信号在出现。从市场的普遍反映来看,二季度市场需求相较于一季度有好转迹象。例如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两大晶圆巨头,二季度环比有了明显的回升。全志科技也表示,公司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了83%。
华润微也有相似趋势,尽管上半年总体业绩有所下滑,但第二季度环比出现复苏。二季度营收为26.83亿元,净利润3.975亿元,而一季度两项指标分别是23.46亿元、3.804亿元。
此外,华润微还表示,虽然传统电子产品需求萎缩,但结构化机会显现,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领域仍有所增长。
从业务盈利结构来看,上半年华润微通过不断升级产品和应用结构以适应当前行业景气度波动的成效显著,公司新能源及汽车电子板块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泛新能源领域占比39%;制造与服务板块,上半年营收亦突破25亿元。
华润微还在财报中强调,其坚持的IDM商业模式在行业下行中展现出的优势。其称,IDM模式经营的企业在研发与生产各环节的积累会更为深厚,更利于技术的积淀和产品群的形成与升级。另外在IDM企业内部,从芯片设计到制造所需的时间较短,不需要进行硅验证,不存在工艺对接问题,从而加快了新产品面世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高效的特色工艺定制。
业内人士指出,IDM模式使华润微的产能能够满足现有应用的同时,还能积极布局潜力赛道,以对抗行业波动压力,该模式促使其在结构性市场变化当中,更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尽管处于行业低谷,华润微还是坚持逆势布局。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5.47亿元,同比增长42.29%,占营业总收入的10.87%。
半年报显示,华润微在研发投入和持续扩产方面坚持前置布局。据公司此前透露,2023年度投资预算有望进一步高于2022年,主要涉及重庆12吋、深圳12吋、先进功率封测基地以及公司对外投资并购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华润微建设的深圳12吋特色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进度稳步推进,人员逐步到位,资金投入大幅增加。
公司表示,深圳12吋特色集成电路生产线是公司坚持两江三地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与大湾区应用牵引,紧跟市场对产品、技术等重点项目的需求。去年底通线的重庆12吋、封测基地逐步上量,加上深圳12吋产线,华润微的产能布局将为公司未来的成长赋能,为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目前市场较紧缺的产品,IGBT当前仍是华润微的研发重点。此次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润微IGBT共实现销售收入约4亿元,同比增长127%。与此同时,IGBT产品线“晶圆8吋化、封装模块化、应用高端化”成效显著,8吋高端IGBT能力建设,12吋高端IGBT预研能力建设有序推进。
当前在市场极具火热前景的第三代半导体也是华润微重点推进的产品领域。在碳化硅和氮化镓产品均已实现量产的前提下,今年上半年,碳化硅和氮化镓功率器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3.6倍。同时,碳化硅MOS销售额在碳化硅功率器件销售中的比例提升至50%以上,多颗氮化镓二代产品通过工业级考核,产品进入批量供应阶段。
据多家机构预测,此轮行业下行期已接近末端。招商证券认为,自2019年末开启的半导体高景气周期已终结,2022年下半年逐渐转向低景气周期,伴随产能的逐渐补充、叠加需求走弱,预计本轮下行周期将在2023下半年进入尾声,半导体销售额有望在2023下半年见底反弹。长城证券亦表示,半导体行业库存调整逐步到位,需求端有望逐步回暖。
华润微亦在半年报中援引机构预测: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估,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下降10.3%,规模达约5,151亿美元,但预计2024年将增长11.8%,规模达约5,760亿美元。SIA预估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将下降10.3%,但可望明年反弹,2024年将增长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