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自2015年有外国领导人访问以来,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总统度假胜地戴维营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戴维营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了首次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
相比此前在国际会议场合仓促会谈25分钟,这次三人对戴维营峰会相当重视,不仅连发三份“成果文件”,还承诺这一峰会将每年定期化召开。这三份“成果文件”中,美日韩三国不仅谈及的合作事项涵盖军事、技术、经贸、供应链、高科技等诸多领域,针对的国家也扩大至中俄朝,还特别在涉海问题上点名批评中国,并妄议台湾问题等中国内政问题。
路透社指出,拜登、岸田文雄和尹锡悦主持的这场美日韩戴维营峰会,被认为是意图在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来自朝鲜的核威胁时表现出“团结”。尽管峰会中达成的这些政治承诺还没有达到正式的“三方联盟”程度,但对于日韩来说是一个“大胆之举”。
针对这场美日韩戴维营峰会,观察者网特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教授,以及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进行深入解读分析。
詹德斌指出,借由将三国领导人峰会“制度化”,美国试图打造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美日韩三边合作机制,特别是约束韩国。尽管韩国可能有所顾虑,但此次峰会文件中直接提到中国,说明美国的意志最终还是得到了贯彻,而韩国在“选边站队”上是越发明确,基本上完全站在了美国一边。
虽然美日韩距离真正的“三边同盟”尚有距离,但从会后文件内容来看,美国在追求的是实质性合作,未来会不断塑造日韩对中国的“威胁认知”,以打造真正的美日韩三边同盟。美日韩未来的这种合作超越了军事,范围更广,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用“亚太版北约”来形容,而是一个更具系统性的亚太小集团。
陈洋认为,伴随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美日韩合作的范围和定位已彻底发生了变化,逐渐扩展至应对所谓“中国威胁”,这种三边关系显然是在有意针对第三方、损害第三方利益。美日韩在亚太地区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大肆发展军备、大幅提升国防预算等做法,不仅是在加剧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对立,也是在助推形成新一轮地区军备竞赛。因此,对于美日韩在亚太地区的任何安保防务互动,都需要予以高度的警惕与关注。
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马里兰州戴维营,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会谈,并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图自IC photo
“亚太版小北约”成型?
对于此次美日韩戴维营峰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教授指出,举办地戴维营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历史象征性,美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外交事件和政策都是出自此地,美日韩领导人在此会晤,也预示着三国将会在此作出一个重大决议。
此次戴维营峰会,不仅是美日韩三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会议以外的场合单独举行三方峰会,也是拜登自2021年就任后首次邀请外国首脑访问戴维营,更是2015年以来外国领导人首次访问戴维营。此前美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都是借国际会议举行,例如2022年6月北约峰会期间,拜登、岸田文雄和尹锡悦仅仅仓促会谈了25分钟。
如今,峰会文件写明,美日韩三国承诺以后每年举行至少一次这样的三边峰会,詹德斌表示,这表明美国就是想要把这种形式“制度化”,打造一个具有约束力的三边合作机制,从美日的角度来看,一旦形成这样一个紧密的合作机制,实际上反过来就可以借此约束韩国,这可能最根本目的之一。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也认为,此次戴维营会谈“十分特别”,这些“首次”从主办国美国的角度来看,其实显示出了当前美国对日韩两个盟友的重视,而且美日韩三方也确实颇为重视,比如:美日韩三国外长均有陪同参加会议,且三国外长还提前举行视频会议,为美日韩领导人会议预热等。
对于美日韩领导人峰会“制度化”,陈洋表示,这一方面会削弱日韩矛盾纷争对美日韩三边合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循序渐进推进所谓的“亚太版北约”。一直以来,美国都没能实现构建基于日韩的“亚太版北约”,以此来遏制朝鲜、构建对华包围网,这不仅在于美日韩三边框架下,日韩经常出现的冲突摩擦,也在于地区国家和人民对封闭排他的“小集团”的广泛抵触,以及美国与日韩之间的安保防务合作等未上升到类似北约成员国的层级。
“从这个角度而言,美日韩领导人峰会每年固定举行,似乎也包含了逐步推进落实构建东北亚‘小北约’的目的,以此不断强化和提升三边合作,使三边合作达到相应高度,不断让东北亚地区国家和民众消除对美日韩‘小圈子’(小北约)的抵触,直至接纳,只不过方式较为隐晦了一些而已。”陈洋表示。
三份“成果文件”,藏了什么?
此次会谈后,美日韩三方发表了三份“成果文件”,分别是《戴维营精神》(Spirit of Camp David)、《戴维营原则》(Camp David Principles)和《协商约定》(Commitment to Consult)。
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马里兰州戴维营,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会谈,并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图自IC photo
陈洋介绍道,《戴维营原则》属于美日韩合作的一个中长期指导方针,而《戴维营精神》则是基于《戴维营原则》规划出的美日韩合作的具体内容,属于一个中短期的合作指导手册。
总体而言,美日韩此次重点关注的是安保防务合作,如明确今后每年举行一次三边联合军演、强化三方有关朝鲜的情报共享、共同推进落实“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等。此外,通读《戴维营精神》也可以发现,美日韩为了强化安保防务合作,明确设立了三个假想敌,即中国、朝鲜和俄罗斯。这既是为美日韩安保防务合作营造所谓的“合理性”,同时也是在制造地区阵营对抗。
詹德斌对此表示,这三份文件内容囊括的合作领域很广,涉及经贸、供应链、高科技以及航空航天等合作,但核心说白了仍是军事和技术层面的合作,而军事同盟或合作关系,则又是最为核心的一块。“从美国的角度来讲,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美日韩打造成一个军事同盟,因为在军事上的同盟或合作关系,最能体现三国的互信和合作程度。”
而从针对对象来看,詹德斌强调,过去美日韩合作主要针对朝鲜,但如今却囊括越来越多的对象:朝鲜问题、中国问题、全球问题。特别是中国问题,由于在欧洲有北约的存在,美国在亚洲集结更多力量的目的就是对抗中国。特别是日韩都是中国的近邻,文化相近且经贸合作密切,从美国的角度而言,拉上日韩共同对抗中国,对于其遏制中国和维持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会更加有效。
“有关台海问题的措辞商讨至最后一刻”
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戴维营峰会炒作台湾、涉海等问题,中方就此提出严正交涉。据韩联社8月21日报道,韩国外交部长官朴振当天受访表示,韩方在会晤结束后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详细说明了峰会的意义。
据报道,朴振解释称,戴维营峰会并不针对特定国家或势力,韩联社分析称,韩政府有可能向中方说明了这种立场。他还强调,韩国希望以相互尊重和互惠精神为基础,构建“成熟健康”的韩中关系,为此将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
报道称,针对美日韩加强三边合作可能加剧与朝鲜、中国、俄罗斯的对抗格局的担忧,朴振表示,“韩美日合作并不意味着与朝中俄的对峙或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沟通推动外交关系稳定发展”。他扬言,这某种程度上是给中俄“机会”,并不是为了对立和矛盾而形成某种战线。
“我认为美日韩合作的范围,或者说美日韩合作的定位已彻底发生了变化。最初,美日韩合作主要是聚焦应对所谓‘朝鲜威胁’,但近年来,伴随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美日韩合作的范围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单纯地应对‘朝鲜威胁’,逐渐扩展到应对‘中国威胁’。”
陈洋这番话所提到的,是此次峰会发布的文件中,不仅首次点名批评中国,还再次妄议和炒作台湾、涉海问题。他认为,这可以说是美日韩合作范围扩大、美日韩合作定位发生根本变化的直接证明。
峰会开始前,根据韩国总统室内部人士的不具名消息,美日韩三方的联合声明和其他文件中将不会直接提及中国,避免外界猜测美日韩三方会议针对中国、对中国怀有敌意,或出现因为中国才做出某种行动的猜测。此外,一名美国官员会前也透露,美日韩三方联合声明将包括“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的措辞,但有关这一内容和其他确切措辞预计将在谈判的最后一刻才能确定。
事实上,这一“不针对特定第三方”的公开姿态虽然是外交惯例,但韩方通过高级幕僚提前放风脱敏,显然也有想要释放的信息。然而,为何最后点名中国以及台海等议题仍然出现了呢?
对于这一峰会前后的变化,陈洋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美日韩内部的对华认知不同。以台海问题为例,美日两国的立场肯定较为接近,但韩国显然并不愿过多地介入台海事务,也不愿因台海问题而得罪中国,或者说不愿跟着美日使用太过强硬的措辞,所以才会出现“有关台海问题的措辞商讨至最后一刻”。至于最后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就在于美日对韩国的施压,迫使韩国不得不跟着美日一起表态,以此展现作为一个整体的“统一和团结”。
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马里兰州戴维营,美国总统拜登同韩国总统尹锡悦举行双边会谈。图自澎湃影像
詹德斌认为,这种变化体现的其实是“外交辞令”和“虚伪”的问题,因为提或不提中国,都无法掩饰中国问题是此次峰会讨论的重点。对于韩国来讲,重点问题可能是朝鲜问题,但对于美国,也包括日本,中国问题才是关键,完全不去提中国是不可能的事情。
“明确提及中国,实际上还是说明美国的意志得到了贯彻,美国的目的就是以此来展示美日韩三国在共同应对中国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詹德斌提醒,而反过来看,那么韩国在“选边站队”方面是越来越明确了,基本上是完全站在了美国一边。
对华认知,决定美日韩能否形成“真正同盟”
路透社指出,尽管此次戴维营峰会多份文件中的这些政治承诺,还没有达到正式的“美日韩三方联盟”程度,但对于日韩来说是一个“大胆之举”。路透社还援引美国官员的说法称,“挥之不去的历史包袱”是美日韩三国目前没有寻求达成三方共同防御协议的原因之一,美国同日本和韩国分别签署了共同防御协议,但日韩两国本身并非正式盟友。
也正因如此,一些媒体认为,此次美日韩三国在会谈中仍有些许“温差”。陈洋认同美日韩之间有这种“温差”存在,比如三国在对华立场、如何应对“朝鲜威胁”等方面存有差异,并不完全一致,但鉴于此次美日韩领导人会谈旨在展现“团结”,所以三方显然有意掩盖了这种“温差”,至少在本次会议期间没有太明显的体现。
他指出,美日韩三边关系距离正式的“同盟”,可以说仍有距离和障碍,这其中包含很多因素,比如:共同目标、三边军事等各领域合作的程度、美日韩关系的成熟度等。因此,当前美日韩最多只能称之为“准同盟”,还未达到“同盟”的水准。
詹德斌分析指出,“同盟”关系在军事上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共同防御,这实际上是一项“义务”,而此次峰会文件中则玩了“文字游戏”,将这种“义务”改为“承诺”,称三国面对挑战、挑衅、威胁将迅速协商制定应对方案。此外,尽管尹锡悦政府这一保守派势力采取亲美、亲日政策,但韩国国内民众、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等各方,还是对这种政策持比较强烈的批评态度。
当地时间8月17日,韩国首尔,抗议者在总统办公室附近举行集会,反对美国、日本、韩国首脑18日在美国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举行领导人会议。图自澎湃影像
不过,詹德斌强调,虽然此次没有签署共同防御协议,也没有写入“共同威胁”、“共同义务”等内容,但从这些文件的内容来看,实际上美国在追求的是实质性的合作。可以看到,诸如每年举行三边军事演训,推动三国外长、防长、工业部长、国安首长也每年定期性地至少举行一次会议,新设三国财长会议机制等内容还是写进了文件中,美国实际上已经使三国合作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制度化和具有约束力的效果。
“对韩国来讲,至少其认为的首要威胁是朝鲜,而非中俄。无论是从历史来看也好,还是从中韩关系的紧密程度来看,都不可能说现在把中国列为是韩国的威胁,那对于韩国的外交影响也是致命的。”詹德斌说,但美国未来会不断去塑造韩国对中国的这种“威胁认知”,或者不断推动“日韩和解”,让日韩之间也形成这种共同的“威胁认知”,如果那时真的到来,可能就是真正的美日韩三边同盟成型的时候。
若特朗普回归,一切都付诸东流
由于历史原因,日韩两国长期以来关系不睦,甚至存有敌意,直到如今开始“和解”。路透社对此观察发现,美方一方面极力赞扬岸田文雄与尹锡悦,另一方面也极力想要确保日韩关系目前取得的“进展”难以逆转。
就连拜登的“印太事务智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高级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也表示,这次戴维营峰会的成功举行要归功于岸田文雄和尹锡悦领导的“令人惊叹的外交”,这两人甚至“有时违背了自己顾问和工作人员提出的建议”。
詹德斌指出,尹锡悦政府上台执政一年多以来,韩国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未来三年多的执政时间里,至少日韩关系在政府层面是“向好的”。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戴维营峰会前刚刚去世的尹锡悦父亲尹起重,年轻时曾在日本留学,被视为“亲日派”,尹锡悦受其影响颇深,不仅也表现得“亲日”,手下所起用的韩国国家安全室第一次长(副部长级)金泰孝等主导对外关系之人,也都是“亲日派”。
当地时间8月18日,美国马里兰州戴维营,韩国总统尹锡悦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握手。图自澎湃影像
“这三年多日韩关系肯定会好转,那么美日韩三边关系肯定会进一步加强,这对美国来讲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前从来没有哪一个(韩国)政权在对日认知作出根本性调整和改善日韩关系方面有如此大的魄力,即使韩国国内那么反对,他(尹锡悦)仍然会去做这件事。”
詹德斌认为,因此美国未来在尹锡悦执政时期肯定会采取各种手段,进一步推动美日韩三边合作,使之实际上成为一个“准同盟关系”。如此一来,这样一个紧密的、带有义务性的三边合作,反过来肯定有束缚韩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当然,这种三边合作毕竟是协议而非法律,未来韩国进步派政权一旦上台,对日韩关系和美日韩合作仍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
陈洋表示,当前日韩关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积极改善的势头,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积极改善势头主要集中在政府层面,而非民间层面。比如,韩国民众、在野党以及媒体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日韩历史及领土,以及尹锡悦政府改善对日关系的做法等新老问题上仍存在强烈抵触情绪,这不仅是日韩关系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将影响日韩关系的总体改善进程。
与此同时,田文雄和尹锡悦均面临低迷的国内支持率,以及未来两年的大选压力(日本众议院选举和韩国国会选举)。这也就意味着,为了延长各自政治生命,确保大选胜利,不排除岸田文雄或尹锡悦日后在两国历史领土等敏感问题上“突然”采取强硬态度,以换取国内民众支持。如此一来,当前看似强韧的日韩关系,很可能顷刻间又回到几年前的低迷状况。因此,除非日本能够诚恳地反省历史,进行切实的道歉,否则日韩关系只会无止境地在最低谷徘徊,间或有些改善,但很快又回归从前。
2023年3月7日,在韩国国会大楼前,由611个民间团体举行集会,谴责韩国政府此前发布的二战掳日劳工受害者索赔案解法并敦促日本谢罪赔偿。图自韩联社
除了日韩双边关系,陈洋谈到,当前美日韩三边关系看起来确实很稳定,特别是借由此次戴维营峰会,美日韩关系似乎进入了“新时代”。然而,美日韩关系的不稳定因素除了日韩关系之外,实际上美国也正是一大不稳定因素。若厌恶多边主义、喜欢各种“退群”的特朗普在2024年重返白宫,那么拜登如今所作一切努力恐怕都将付诸东流。如此一来,美日韩三边合作又将面临形骸化的风险。事实上,这一点也正是日韩两国政府目前所普遍担忧的。
至于美日韩三边关系的未来,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成为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繁荣发展的贡献者,另一个则是成为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美日韩选择哪个方向非常关键,若美国依然抱持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的话,那么不仅会影响美国自身的国运发展,恐怕也会干扰破坏盟友日韩的国家发展,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未来。
中方该警惕什么?
陈洋表示,美日韩三国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三国之间深化、发展彼此的关系无可厚非,但美日韩深化发展彼此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也不能损害第三方利益。令人遗憾的是,美日韩目前发展三边关系显然是在有意针对第三方、损害第三方利益,这首先无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形势。
再者,在乌克兰危机延宕、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亚太地区国家普遍珍惜当前的和平稳定形势,并积极致力于发展经济,携手推进地区乃至世界的经济复苏与发展。然而,纵观近一段时期美日韩的行动,显然与地区国家的主流意志背道而驰——在亚太地区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大肆发展军备、大幅提升国防预算等。美日韩的如此做法,不仅是在加剧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对立,而且也是在助推形成新一轮地区军备竞赛。因此,对于美日韩在亚太地区的任何安保防务互动,都需要予以高度的警惕与关注。
对于这一系列动作,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坚称,美国的目标不是打造“亚太版北约”。不过,詹德斌认为,这种说法不过是美国“说一套做一套”以及“虚伪”的又一种表现。无论是打造一个紧密的美日韩同盟也好,还是“亚太版北约”也罢,这实际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夙愿,美国一直在不断地尝试各种路径加以实现。
詹德斌指出,自奥巴马政府时期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的主要海外兵力部署已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如今60%以上的主要兵力在该地区,比在欧洲的兵力还要强大。如果美日韩形成一股比较牢固的三边军事同盟,其影响力和破坏力甚至不亚于北约,因为北约因成员国众多不易协调,而美日韩三国则更容易协调。
此外需要警惕的是,美日韩三边关系未必止步于这三国,未来还有可能扩张,三国军演不断增加,诸如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等地区国家也可能会被频繁邀请加入。即便美日韩三边关系不扩张,也可能与美国所主导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甚至是北约等机制进行横向联系,将这些力量引到亚洲来,破坏力是相当巨大的。
美日韩三国海军舰艇在韩国海岸外举行联合反潜演习,图片由韩国海军提供,韩联社于2022年9月30日发布
“美日韩合作和北约的一个不同点是什么?北约更多的是军事合作,而美日韩未来的合作实际上超越了军事合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合作,涉及技术、供应链、经贸等方方面面,合作范围比北约要广得多。”詹德斌强调,美日韩合作更紧密、范围更广,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是用“亚太版北约”来形容了,而是一个更具系统性的亚太小集团。
“因此,稳住阵脚并专心发展好自己,恐怕是中国最根本的任务。对于全世界而言,中国一方面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一方面又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发展机会,一个强大且繁荣的中国必然能够吸引周边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对华合作,比如东盟。”詹德斌认为,在处理好与周边大多数国家关系的同时,中国也仍需要持续加强同美日韩民间的政党、团体、学界交流合作,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陈洋也认为,从中国的角度而言,我们首先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发挥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中国是亚太一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太,而亚太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因此,中国既要坚定地支持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更应与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一道携手抵制一切霸权霸凌霸道行径,将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抗彻底从亚太地区扫出。
8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当前亚太地区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是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地区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努力;另一种是以美英澳、美日韩、美日印澳等各式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为代表的煽动分裂对抗、企图复活冷战思维的行径。令人遗憾的是,前者看不到美国的身影,后者却都以华盛顿为轴心。
汪文斌表示,亚太是和平发展的高地,不应成为大国角力的拳击场,更不应成为冷战热战的战场。一切在亚太挑动新冷战的企图,都将遭到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坚决抵制,一切在亚太建立和维护霸权的行径都注定以失败告终。我们奉劝有关国家不要逆流而动,不要试图在亚太复制阵营对抗模式,不要以牺牲他国战略安全利益与亚太人民福祉为代价,维护一己私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