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以“六个聚焦”为着力点开展就业工作,主动担当,全力以赴打好精准发力“组合拳”,同时通过强化产教融合、开拓优质就业岗位、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等多项措施,确保毕业生能高质量就业。
“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主要体现在就业满意度高,一般具有专业适配度高、薪资待遇好、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等特点。我们希望毕业生能够从事理想的、适合自己的工作,让个人兴趣、专业与职业充分结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到的内容,关于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特征,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就业工作处处长冯小东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为了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围绕就业工作、产教融合培养等议题,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特邀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就业工作处处长冯小东及该校科技处(校企合作办)副处长黄圆志分享了学校经验。
麦:学校今年的就业工作有什么亮点?
冯小东:学校从六个关键点入手开展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检验开展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强化特色,主动担当,全力以赴打好精准发力“组合拳”,确保跑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加速度”。
一是聚焦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就业工作的“支持度”。学校校党委及时研判就业形势,制定了202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健全了“校院两级、院为主体、六级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服务体系。同时,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四不准、三不得”就业工作规定,实施校院两级审核制度,并努力做好就业数据统计,保证“就业去向落实一人,数据信息上报一人,就业统计核查一人”。对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毕业生去向查询反馈”栏中存疑的信息,相关人员也及时处理,坚决杜绝“被就业”“假就业”。
二是聚焦人才需求,强化培养质量,提升就业工作的“契合度”。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甘肃特色产业、“四强”行动,不断动态调整专业,使专业群始终紧密对接产业链;深入实践“1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政企合作共建4个职教集团、8个产业学院。从结果看,毕业生中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占比已达41.5%,专业对口率也有所提升。此外,学校还建立了15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37个专业实训室,并通过举办各类与专业职业技能、就业创业相关的培训和竞赛,不断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是聚焦能力培育,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工作的“专注度”。学校已将就业教育、就业引导等重要内容全面纳入“三全育人”工作,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要素推动就业育人,并使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学校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师资团队建设,通过培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还在积极推进“职业生涯特色咨询工作室”和“就业创业金课”的建设,并针对团体和个体开展了就业辅导工作。此外,学校将就业诚信和安全教育纳入了就业指导工作之中,并督促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以维护学生的就业权益。
四是聚焦岗位供需,推进市场建设,提升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了保证岗位供需,学校开展了“校园招聘月”等岗位开拓和供需对接系列活动、举办多个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协助企业入驻学校智慧就业云平台、邀请700余家用人单位发布职位7000余个。同时,学校申报了26个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并获批立项,涉及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校企合作四类项目。另外,学校还开展了“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院两级领导访企497家,开拓岗位2万多个,与海南、哈密等地达成意向;联动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等就业平台,向毕业生点对点精准推送招聘信息,确保就业岗位信息数量与毕业生总人数比例为10:1。同时,学校倡导毕业生“签约自愿、解约自由”,帮助毕业生办理解约改派手续,建立不诚信招聘单位“黑名单”,并及时向毕业生发布警示。
五是聚焦困难群体,实施精准帮扶,提升就业工作的“温暖度”。针对六类重点群体毕业生,学校摸底排查其求职意愿,采取“一生一策”“一生一档”,为其申请办理并发放求职补贴,并“走访入户”,建立家校联系机制,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校园招聘会,帮助重点群体毕业生尽早就业。另外,学校还充分发挥“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基地作用,根据收集到的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求职遇到的困难调整培训方案,通过采取“送培入校、送技到班、送岗到人”的方式,提高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能力。截至8月11日,六类重点群体毕业生1902人,已落实就业去向的有1867人,就业去向落实率已达到98.16%。
六是聚焦支撑发展,做好教育引导,提升就业工作的“贡献度”。学校以服务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奉献甘肃、服务西部、参军报国。数据显示,2023年毕业生中,有近42%服务甘肃、14%服务兰州区域经济发展、16%参军入伍。
麦: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在此方面有哪些做法?
黄圆志:学校通过产教融合,不断开拓优质就业岗位,并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最终促进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校重点做了三项工作。第一,立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一方面,学校对接甘肃重点产业设置专业并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打造服务产业的专业群,为地区产业发生提供人才支撑保障;另一方面,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保障。第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汇聚校企优势资源。学校牵头组建了综合性甘肃省资源环境职教集团、行业性甘肃省水利水电职教集团和甘肃省数字创意产教融合联盟、区域性甘肃省黄河流域职业教育集群和兰州新区产教联合体,多方集聚职教资源;对接地方特色行业,联合龙头企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积极开展“引企入教”,探索校企共同打造新兴人才培养实体。第三,开展多形式合作,服务企业需求。坚持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联合成员单位共同探索实践“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走访行企业,了解岗位需求,校企联合开展专业共建工作;对接产业需求,依托产业链创新项目,立足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合作创新。
麦:很多高校面临着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等问题。在此方面,学校有什么经验或改进建议?
黄圆志:学校注重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一直致力于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同时,学校重视提升社会服务的水平和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持续与企业对接以了解其真实需求,与许多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并依托高水平平台不断强化学校关键技术供给能力,上述种种举措旨在为企业输入急需的技术人才,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引领行企业技术进步。
此外,学校坚持强化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和服务经济主战场能力,通过发现和了解行企业需求,为企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以技术开发、咨询、服务、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来转化学校优质科技成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麦:学校在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方面是如何运用数据的?
冯小东:学校根据就业质量评价数据对就业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反馈,着力在毕业生就业重点区域和行业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打造市域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一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比如,通过毕业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等数据的反馈,就业工作处协同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建立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动态调整专业结构。近几年,学校重构了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等10个专业群,建设了应用气象技术和金属精密成型技术2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以及煤矿开采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2个省级专业群,优化了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建成了专业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另外,学校还通过实施年度专业综合评价,增设了8个职业本科专业,停招7个专科专业,建成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1个、省级及以上骨干专业19个。
麦:学校未来在提升本校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何计划?
冯小东:学校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坚持总体办学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一致,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功能定位,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对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德技并修、双元育人机制,重点推进“1加强4打造5提升”(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建设任务,为行企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形成社会服务高地;增加技术附加值,形成技术创新高地;提供中国职教模式,形成国际交流高地。努力建设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资源与环境特色鲜明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前请获取转载授权并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