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实习生黄婷婷 北京报道9月6日,珠海市住建局印发通知,官宣开始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
8月25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并将其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随后的8月30日,广州打响了执行“认房不认贷”第一枪之后,各地跟进速度很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8月30日至9月6日,已经有广州、深圳、中山、武汉、惠州、东莞、上海、北京、重庆、佛山、成都、江门、鄂州、厦门、长沙、南宁、苏州、无锡、宁德、清远、沈阳、韶关、杭州和珠海等24个城市官宣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
新近执行“认房不认贷”的城市中,既有热点一二线城市,也有三四线城市。另外,安徽和江苏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动落实“认房不认贷”。
“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释放了部分观望和积压的购房需求,给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暖意,但各地效果有所不同。一线城市楼市热度上升的特征最明显,新政带来看房量和成交量的增长,新房市场对政策的反应速度相对更快。
与一线城市相比,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受城市购房需求的规模、原本房地产政策宽松程度等因素影响,“认房不认贷”对二线城市的市场影响稍弱,对三四线城市的影响更逊色一些。同时,一线城市政策的执行,也会对周边的二三四线城市人口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或再次虹吸周边部分人口。
8天24城跟进“认房不认贷”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回忆,2010年5月,“认房又认贷”政策首次由三部门提出,当年7月,北京成为首个阶段性执行“认房又认贷”的城市。该政策已在舞台上活跃了13年,在市场下行背景下,适时对政策进行调整符合市场规律。
2023年8月25日,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动落实“认房不认贷”,即购房家庭的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房,不管在全国范围内是否有贷款记录,贷款是否结清,在当地购房均按首套房贷政策执行。这项政策作为政策工具,被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政策调整窗口就此打开。
5天后,广州率先响应,在全市范围内执行“认房不认贷”;当日晚间,深圳发文跟进。其后,9月1日当天,上海、北京先后发文,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超出市场预期。
在三部门和一线城市带动下,各地响应速度很快,从8月30日至9月6日,至少有24个城市官宣执行“认房不认贷”。仅9月1日当天,除了上海和北京之外,还有重庆、佛山、成都、江门、鄂州、厦门、长沙等地官宣跟进。
此外,9月1日安徽省住建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结合安徽住房信贷政策及实施情况,参考北京、上海等地的做法,会商提出了执行首套房贷“认房不认贷”的政策,以安徽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工作组名义印发,指导各市因城施策执行。不只安徽,江苏也从省级层面发文,支持各地因城施策,落实“认房不认贷”等政策。
房地产政策讲究“一城一策”,甚至进一步精细到“一区一策”,“认房不认贷”政策的落地亦是如此,各地执行速度有快有慢。
相较安徽,江苏执行的步伐更快一些,苏州和无锡分别于9月2日和9月3日官宣跟进“认房不认贷”。
而同在长三角的浙江,早在去年11月,省会杭州就调整了首套房贷的认定标准,调整后在杭州无房且房贷已结清的家庭,购房按照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在此基础上,9月5日,杭州对标三部门要求及其他城市执行情况,又对“认房不认贷”政策进行优化,只要在杭州无房,申请购房均按首套房政策执行,进一步拓宽受惠群体范围。
实际上,住建部在今年7月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出了需求端政策调整的三大方向,除了“认房不认贷”之外,还有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以及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近期相关政策也有更详细的文件出台。
为更好落实相关政策,重庆、沈阳、南宁、宁德推打出“组合拳”,将“认房不认贷”与其他政策结合,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信心。
如沈阳除了全面执行“不认贷”之外,还取消二环内的限购、限售要求,首套房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分别降至20%和30%,定向提高特定群体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定向降低二套房公积金首付比例,加大税收减免力度等等。
短期提振市场活跃度
沈阳中原研究部数据显示,8月沈阳商品住宅成交32.6万平方米,同比仍降17%,但环比微涨6%,成交价格1.15万元/平方米,低于去年同期,但环比上涨13%。虽然不排除结构性因素,但从数据表现来看,8月沈阳楼市已略微显出一些筑底回升特征。
9月4日沈阳市房产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楼市新政之后,当地一位头部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看房的人明显增加了,但购房者决策需要时间,新房认购量和二手房成交量并未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据我了解,还是有一部分人在观望,期待更大力度政策出台。另外,每年净流入沈阳的人口数量有限,新增的购买力相对其他热点城市还是要弱一些。”该人士说。
武汉执行“认房不认贷”的时间略早于沈阳,9月1日政策正式开始执行之后,当地售楼处也迎来了更多看房客。但8月刚在武汉买房的小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他新房项目的中介仍在给她打电话,在向她介绍新政策的同时,也热烈邀请她前往看房。
“好几个销售顾问都在发售楼处全是看房人的朋友圈,但我关注的几个楼盘的网签量目前还没有太大的变化。”小陈说。她还发现,很多在售项目,尤其是位置偏远项目的优惠力度在加大,包括折扣力度更大,优惠房源更多等等。
类似的说法也在当地一位资深中介代理人士张宇(化名)处得到佐证,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武汉很多新房项目一直在以各种形式降价,不少开发商的回款压力比较大。
“我个人的感觉是,新政之后开发商有意把原本给渠道的佣金给到客户,增加自访的量。一线城市是风向标,政策效应传导到武汉还需要时间。” 张宇说。
陈霄表示,“认房不认贷”政策的执行将会释放一批购房需求,拉升市场活跃度,这一点毋庸置疑。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政策的效应会更加显著,主要是由于一线城市人口大量流入,具备庞大的需求群体,政策的放松让很多人拥有了入市的资质和条件。
事实也是如此,“认房不认贷”在一线城市的市场迅速激起水花,北京和上海尤为明显。中指研究院发现,整体来看政策落地之后,一线城市新房到访量和认购热度提升,二手房带看量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整体市场热度有所提升。
以北京为例,新政落地首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多个新房在售项目的售楼处到访量和成交量提升明显。从后续数据反馈来看,北京当日二手房带看和成交量也显著增长。
相较于一线城市,陈霄认为,二线城市的政策效果可能稍弱一些,三四线城市则要相对更逊色,这是需求规模决定的,而且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原本的政策就比一线城市宽松。同时,一线城市政策优化,也会对周边的二三四线城市人口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可能会再次虹吸周边的人口进入。
“认房不认贷”政策效果的持久性一直颇受关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9月2日-4日,即北京全面执行“认房不认贷”的前4日,二手房分别成交1200套、1400套、600套和500套,这几乎是之前快半个月的成交量水平。但在张大伟看来,存量的需求消化得很快,接下来的周末能否保持这样的成交水平还有待观察。
张宇也关注政策的持久性。据他了解,很多二线及以下城市新房去化周期都很长,新政落地之后能带来多少成交还要看开发商如何选择。
“这波行情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改善需求消耗完了可能就没动力了。有底气的开发商能趁着热度和流量赚一波,底子薄的抓紧回款。” 张宇说。
陈霄认为,对于很多非热点的城市来说,去库存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市场上有大量库存累积,但是购买力却不足,供需矛盾加剧,市场萎靡不振。三四线城市后续可以考量逐步全面放开购房限制性政策,加上一些税费减免、购房补贴以及房票等政策,共同助力提振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