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狗狗怎么管,政府也很为难

时事新闻2023-10-27 08:38:07无忧百科

猫猫狗狗怎么管,政府也很为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赵志国】

近日,四川女童被罗威纳犬咬伤一事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随后,多地城市加强了对宠物的管理,甚至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明养宠专项整治活动”。然而,由于个别地方矫枉过正,处理手法简单粗暴,也惹来了很多争议。


罗威纳犬咬人经过

咱们借着这事,来聊一聊基层政府在处理这类社会热点时的操作和顾虑。

一、流浪动物该不该都管?

狗咬了人,毫无疑义必须得管。而很多网友纠结,那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流浪小奶狗、小奶猫,有没有必要同样大动干戈?

其实是有必要的。

首先,出现狗咬人,不能只管那只咬人的狗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多人肯定不答应。一般情况下,基层政府的做法是系统排查各种风险。流浪动物没有主人,意味着真出了事情就没有相关责任人,万一再出现流浪狗攻击人的情况,都没人担责,到时候肯定铺天盖地的指责全落在基层政府头上。一个朋友曾无奈地说过,现在有的人走路撞了电线杆,都恨不得找政府打官司。

其次,一些流浪动物虽然体型小,但潜在的危险性可不小。翻看网上的监控视频,宠物无故攻击儿童的情况数不胜数,尤其当大人不在身边时,宠物对小主人的攻击更肆无忌惮。家养宠物都这样,回归野外的流浪动物野性往往更大,更具有攻击性。更何况,很多流浪动物携带狂犬病毒等致命性病毒,对人的危害更大。


相关媒体报道

再次,处理流浪动物,对那些不文明养宠的人来说,实际上敲山震虎的意味更浓。那边刚出了猛犬咬人事件,群情激奋,这里又开始加强对流浪动物的处理,饲主也会有意无意地提升文明养宠意识,看管好自家的宠物,从而倒逼文明养宠。

所以,流浪动物还是得管,不管大小。

另外还有网友评论说只看见捕杀小型流浪动物,没见捕杀大型的攻击性流浪犬。这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实际上,当大家看到政府在处理小型流浪动物的时候,往往意味着那些流浪猛犬基本上被处理得差不多了。

二、基层政府会怎么管?

遇到舆情热点事件时,政府职能部门会先初步判断这件事归哪个层级、什么部门管理,然后根据该事件的情况、性质、影响力,决定是否提级管辖。像四川罗威纳咬人事件,各地政府除了要管理流浪动物以外,更会关注文明养宠情况。

根据笔者的了解,涉及文明养宠的管理部门包括公安、城管、住建、市场监管、街道办等,这里面的文明养宠包括佩戴牵引绳、控制宠物不随地大小便、不带宠物进入限制场所等。而一旦出现宠物咬人的情况,因为涉及到人身安全问题,往往由公安部门进行处理。


流浪犬(资料图/大河网)

同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面对热点舆情时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那就是“别人生病我吃药”。比如A地出现安全生产事故,B、C、D等地都要安全隐患大排查。因此,各地纷纷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张贴各种文明养宠倡议书,也是不难理解了。

基层政府在落实一些工作时,一个常见的操作就是开会。一说开会,很多网友都会下意识地生出“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的联想。其实刨除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开会在体制内推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具有细化落实工作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或者这个会开得很粗糙,那对具体执行者来说会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比如对于“防止流浪动物伤人”,执行者既可以安排机构收养,也可能采取大规模捕杀,全凭执行者的判断。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处理标准的不齐一很可能引发争议,“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时也有可能因为一线工作者的简单粗暴操作引发二次舆情。

话又说回来,政府的工作,不能事事都要大会小会地研讨,那不仅太低效,还会让所有人还没干事就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很多时候,基层政府决策者还需要认真研判,哪些事值得开会研讨、哪些事让下属直接去办,这十分考验基层政府有关决策者的决策水平。

三、舆情两极分化,政府左右为难

有朋友戏称,现在爱宠人和恨宠人已经成了矛盾尖锐对立的两个群体。就目前网上的舆情来看,似乎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以笔者浅见,目前来看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少数不文明养宠人绑架了广大文明养宠群体,大家纷纷指责的出门不带牵引绳、宠物随地大小便、宠物扰民甚至攻击人的情况其实占比并不多,但就会让一些群众产生很不好的印象。群众指责群众,往往变成贴标签式的攻击,最后网上就会吵得不可开交。

现实情况是,出了恶狗伤人事件,不整治不行,肯定网络舆情汹涌,乃至指责政府不作为;整治不好也不行,力度轻了没有震慑力,力度重了又会被人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去。所以基层政府也很为难。

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似乎有小题大做之嫌。笔者判断这种矫枉过正的情况占比也不会太高;至于趁机虐杀小动物,那更是个例。毕竟,说句不好听的,基层工作人员的普遍心态是,犯不着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非得把群众得罪到家门口。

基层政府出面处理矛盾,实际上不仅容易出力不讨好,而且还成本高。毕竟无论是请人处理流浪动物还是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和防护,那都得花钱,花的还是广大纳税人的钱。

有没有不花钱的办法?有的,那就是交给市场机制。比如政府出台有关精神,鼓励大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创造性去处理城市里的流浪动物。不过这操作的后遗症可能会更大,比如狗肉市场一段时间内相当火爆,再比如各种虐杀小动物视频横行,而在这种情况下,爱宠人与恨宠人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激烈,后患无穷。


四、推进动保立法,形成长效机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公考热的一个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公共管理的思维,大家都能用培训机构教的话术对热点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了。这其实是好事,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公共管理的参与热情,也能引发大家的理性思考。但具体到问题处理的实践层面,还得结合实践来。

我们注意到,出了这个热点以后,大家纷纷建言,如要推进动物保护立法,形成文明养宠的长效保护机制等等。就笔者个人来看,这些可能还任重道远。

推进动物保护立法,最难的在于什么?在于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一些地方吃狗肉,一些人群高呼“生命同权”,这种情况下达成共识太难了。还有就是要解决一系列的逻辑问题,比如“以人为本”和“保护动物”该如何有效衔接?什么样的动物可以被视为宠物,并享受宠物权利?等等诸如此类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来细化探讨。

至于形成文明养宠的长效机制,在笔者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三定”。形成长效机制,意味着得有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处理此事;要有专门的机构,那可能又得要“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这样的话又少不了一大笔公共支出。现在网友还嫌机构臃肿,嫌基层政府“人事”都办不好,再纷纷为“狗事”成立专门机构,到时候还不知道网友怎么骂呢。

五、精准思维是破局的关键

如前所述,政府处理“文明养宠”这种事既费钱又容易出力不讨好,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又很容易产生各种漂移。之前的思路是,引入NGO、NPO等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既可以摆脱政府管理的框架,更灵活方便,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治理成本。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监管的问题,比如有些组织打着政府的旗号乱收费,还有些是披着非政府组织的旗号不办正事。

那有没有好的解决思路呢?有的。

中央很早就提出一个“精准思维”之道,在数据信息时代,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如前所述,目前的主要矛盾还在于,少部分不文明养宠人绑架了整个养宠群体,从而形成了尖锐的群体对立,那咱们把他们找出来再好好教育不就结了?要知道,在信息技术不是很发达的时候,这种成本高到无法想象;但现在时代信息技术的赋能,让这种做法变得有可能。

比如,通过植入芯片的方式强化对宠物的信息管控,建立宠物一整套从出生到死亡的档案,可以有效地避免宠物被弃养,同时可以有效地监控饲主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再比如,通过大数据来研判哪些人、哪些地方、哪些举动有很高的概率发生不文明养宠甚至伤人的情况,并给予重点监控。这些只是笔者闭门造车列举的例子,具体怎么做才好,还得深入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去处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