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越学霸,孩子的结局越出乎意料,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时事新闻2023-09-27 10:33:39无忧百科

爸妈越学霸,孩子的结局越出乎意料,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最近参加儿子的初二家长会,感慨特别多。

老师经验分享环节,基本都在讲如何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压力。

可一到家长自由讨论、交流,话题几乎都是:

“明年就要中考,我家成绩不理想该怎么办?”

“现在学得好,也不敢保证一直好,现在的孩子状态起伏太大了。”

“想给孩子补下课,说多了就嫌我们啰嗦,烦我们。”

在场的父母,大多是公务员、事业编,学历起码本科以上。

但事关孩子的学习,实在很难淡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到最后恨不得替孩子学算了。

作为曾经的“鸡娃大军”成员,我太理解大家的担心、害怕。

只是孩子的成长、教育,不是光父母拼命使劲就行,有时候用力过猛,反倒会给孩子致命的伤害。

很多不必要的内卷,都是“焦虑的父母”卷起来的。



研究表明:

父母学历越高,越容易教育焦虑

开学之初,在朋友圈猛地发出一句:给女儿报了5个兴趣班。



结果评论区炸锅了。

一位乡下的老邻居说:城里的孩子太卷了。暑假去城里听亲戚说给孩子报各种班,一听头就大。



在农村,孩子成绩怎么样就看造化,不爱学习就不是读书的料,家里也没啥好基因,孩子想怎样都随便。

然而学霸朋友就不一样了。

一位一线城市的朋友留言,说给儿子报了7种。

甚至还有人私聊我,直言我5个算什么,她暑假和新学期加起来报了十几种。

原因是身边的同学父母都在蜂拥报这报那,一不小心就跟着报多了,但又不愿取消,不想落后别人。

看,整个大环境人人都在拼,做父母的不自觉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有一定学历的父母,尝到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甜头,知道如今是个凭“知识”说话的时代,只要有能力和条件,免不了想给孩子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曾看过一位旅美博主分享自己的焦虑感:

“作为学霸父母,看到孩子是永远慢别人半拍的学渣,实在看不下去。

竭尽全力教他学习,教了两天,感觉分分钟都要压抑疯狂想要拿皮带抽孩子的欲望。”

孩子怎么学都学不会,就特别质疑孩子的状态,以及自己的基因遗传问题。

很多学霸父母,都期待为孩子投入后能获得最大的收益,把孩子送上名校,日后谋份好差事。

但现实却是,孩子和“理想型”差距巨大,行为思想很不受控。

越想给他最好,效果越不如预期,长期以往,焦虑感疯狂来袭,教育很容易变成死局。

不仅累垮了父母,就连孩子,也有可能成为“教育内卷”的牺牲品。



无底洞的教育焦虑,正在拖垮孩子

应用心理学硕士晋小棠老师遇到一位来求助的妈妈。

对方和丈夫都是留美学霸,结婚后回家发展事业,丈夫是公司的董事长,她发展也不错。

可女儿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成绩一直下滑,数学连90分都没有。

想到自己丈夫都是高材生,实在受不了女儿这么丢人的成绩,话里话外会透露对女儿的否定和打击。

结果女儿开始有自残的迹象,胳膊经常出现不明缘由的伤疤。

很明显,父母的高标准、高期待,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孩子内在的压力,随时会把孩子击垮。

那些在父母看来再正常不过的要求,是逼得孩子喘不过气、发不了声的重担。

去年,我也差点“逼疯”儿子。

心想自己和丈夫从985名校毕业后,靠自己双手奋斗到今天的事业。

儿子拥有的物质和起点,远比我读书时候好和高,一定可以青出于蓝胜于蓝,比我和丈夫更厉害。

于是六年级备战小升初,我就给他报各种提升班、兴趣班,花钱都不带眨眼。

后来他顺利考上重点初中,我故伎重施,周末全给他塞得满满的,放长假还给他报研学课程。

直到有一天,我看他在房间里偷偷撕试卷,问他原因他突然暴跳如雷。

边拿着枕头拍打自己的脸,边朝我怒吼:

“可不可以不要给我报课了,我快疯了,再逼我我就不上学了……”

那一刻我除了惊恐,更多是愧疚:想不到我的“急于求成”,让儿子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和委屈。

好在及时调整了,儿子的状态慢慢恢复正常。

有时候看到那些天天只和学习打交道,丝毫没有喘息空间的孩子,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患抑郁症的孩子那么多。

学习这条路本身就不宽,那么多父母拽着孩子死命地挤。

好不容易冲到终点的孩子,他背后费的劲,流的汗和泪,换不回他失去的快乐和自由。

而那些跑不动的孩子,早就虚脱倒地,想回头却没有退路,只能缴械投降,很难重燃内心的希望。



如今孩子要的,已经不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

心理专家陈默教授在一场讲座中讲到,现在的孩子心理特征有这些特点:

有深深的孤独感,面临沉重的情感负担,渴望高话语权、无权威感,弱现实感,道德判断水平高,社会性别趋近,个性化要求高。

特别是父母最喜欢说“你现在不愁吃不愁喝,要啥有啥,为什么就是不好好学习”。

事实上,孩子理解的学习,和成绩单上的分数不是一个概念。

他关注的,不是考多少分能去什么学校,更多是“我为什么要学习”、“读书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

只是一味强调“学习好”,根本说服不了孩子,甚至还会引发孩子的叛逆、反感,适得其反。

看到不少被父母“鸡”大的孩子评论,总有这些声音:

“别人会羡慕我拥有这么厉害的父母,但我只想做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虽然一路顺风读到博士,但前30年好像没太快乐过,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父母在能力范围内给我最好的了,但我却没有办法沿着他们设想的光明之路一步步飞黄腾达。我觉得教育最重要是让自己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什么。可惜我到了快30的年纪,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现在的孩子,早就和7080后不一样了,根本不愿被困在数字里面。

不管认知,还是需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模式,更渴望独立、快乐和自由。

能真正激发他迅速成长的,必然是他认可和喜爱的,和父母想给他的一切无关。



“佛系体质”,是高层次父母的素养

有人说,养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你催他,唬他,拉他,扯他都没有用。

唯有放慢脚步,调整自己的节奏,来适应蜗牛的步伐,这场散步才有意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前提,是确保孩子有个温暖幸福的根基,看到他的天赋才能,给他助力,让他按着自己的节奏去走。

心理专家曾奇峰对待女儿的学习,一向都很“佛系”。

只要有机会,就跟女儿说“学习别太累”、“成绩无所谓”。

结果女儿非但没有真的松下来,反倒一心扑在学习上,成绩一路名列前茅。

其实孩子知道,虽然爸爸嘴里说无所谓,但知道为人父母的心总希望她好,所以决定默默努力,不辜负父母的期待。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在教育三个儿子也是一样。

她和丈夫都是名校毕业生,但三个儿子没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就出类拔萃。

甚至有儿子还被老师质疑发育迟缓,建议看医生。

但她迅速做调整,保持不急不躁的心态,陪伴儿子们享受生活;

还特地安排了一场“间隔年之旅”,允许他们花时间钻研、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让他们按着自己的节奏学习、成长。

如今三个儿子,都在自己擅长、喜欢的领域上认真工作,发光发热。

做一个佛系父母,不是摆烂,放纵孩子不思进取、荒废光阴。

而是克制内心自我的要求和想法,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未来的路,保持足够的平和和淡定。

过分的着急和焦虑,只会养出不快乐的孩子。

唯有看透教育的真相,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天性,保护他不被这个世界的焦虑裹挟。

孩子才有足够的空间和心思,一步步向上攀爬,长成属于自己的样子。



作家周国平说:

“对孩子的教育,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而不是职业和文化水平。”

比起规划他的未来,不如致力于培养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

毕竟,父母爱的终点,无非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走向。

那就回归到爱的教育初心,用智慧教导,然后远远目送他日渐长大成人。

我相信,心平气和陪孩子慢慢走这一路,一定会成为孩子的祝福,成就他的后半生。

本文标签: 快乐  疯狂  一心  父母  女儿  学霸  兴趣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